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腐蚀与防护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0年9月至1994年6月,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86年7月至1999年12月,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工作;
1993年至1999年,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环境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1996年至2020年,沈阳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英国布鲁奈尔大学访问学者;
2000年1月至今,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作;
2001年8月至今,金属研究所“材料环境腐蚀规律”创新课题组组长;
2001年8月至今,金属研究所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9年9月至今,研究员;
2013年4月至今,博士生导师。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长期从事材料(制品)自然环境腐蚀与防护研究,持续进行材料(制品)大气环境腐蚀数据积累和推广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为重点行业进行典型大气环境腐蚀性评估和设备设施的寿命预测以及防腐设计。早期主要参加了“七五”至“十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环境腐蚀”)、国家环保“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西南酸雨来源与影响及控制对策)和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中国工业与自然环境腐蚀调查与对策)等10余项;近期主要负责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国家野外台站)、社会公益性项目、地方科技项目以及重点行业资助的合作项目3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制定国家标准20余项,获奖励10余项, 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余名。
陆续承担了国家电网(湖南、浙江)、南方电网(广东、海南)、国家核电(辽宁红沿河、广东大亚湾)、钢铁公司(宝钢、鞍钢、河钢)、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和南车青岛四方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资助的各类合作项目,如:输电线路材料耐蚀性快速评价、湿热高盐高辐照大气环境下金属腐蚀机理研究、核电服役材料大气腐蚀寿命预测、典型严酷大气环境下金属及镀层环境适应性研究、库区及码头设施腐蚀失效分析及大气环境监测、车辆结构件失效分析及耐蚀性检测评价等,将数据和成果广泛应用于电力、核电、钢铁、石化、车辆等重点行业,进行了大气环境腐蚀性评估和设备设施寿命预测以及防腐设计,绘制了区域大气腐蚀等级图。课题组已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持续跟踪金属腐蚀领域的国内外标准化工作动态,参与标准立项、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以及标准复审等工作,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结合试验与观测以及相关研究的长期积累等实际情况,牵头组织制定了数十项国家标准,在我国环境腐蚀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中起到了引领作用。由此获2019年度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者突出贡献奖;获中科院标准补助项目(2018)和辽宁省标准补助项目(2019)以及 沈阳市标准化创新类奖励项目(2016-2018)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