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作物种质库主任。研究方向:种子安全保存研究;种质活力监测预警研究;无性繁殖作物超低温等离体保存研究。
1984.08~1990.12,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91.01~1998.02,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8.03~2003.12,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4.01~至今,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4~2016,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资源中心副主任
2003~至今,资源中心种质资源保存创新研究组组长,国家作物种质库主任
主要成就:1)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信息化创新团队首席,研究提出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理论,创建了基于种子生活力丧失关键节点(拐点)安全保存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延长种质寿命,及时预测预警出库存种子生活力变化与丧失规律,避免因生活力降至过低而导致资源得而复失,为我国库圃资源的持久安全保存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撰写出版专著《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50万字),该专著系统阐述作者30多年来研究成果,是国内外资源安全保存领域首部著作,该著作出版将对作物种质资源乃至植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2)作为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负责人和国家作物种质库负责人,致力于新保存技术研发,建立了国家库超低温离体长期保存技术,开启了我国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的离体长期保存实践;参与组织开展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编目、繁种和入国家库保存工作,近年来每年新增资源1万余份,全国资源总量突破50万份;同时也十分注重资源工作规范化、系统性培训,每年向大量单位提供种质资源库圃建设和种质安全保存咨询意见和技术培训,为有效促进全国种质资源保存水平的提升。 3)作为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保藏中心负责人,20年多来兢兢业业,实现了新品种繁殖材料接收、保藏与提取工作的无差错,有力保障了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2009和2019年两次获“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个人”表彰称号。在此基础上,国家库在2010年以来承担了审定品种和登记品种的标准样品的接收和保藏工作,不仅为建立以国家库为依托的国家农作物品种标准样品库,也为我国实现品种标准样品的唯一性管理奠定基础。 4)作为国家库新库建设项目的工艺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参与负责工艺技术总体设计方案的调研与确定等工作,为将新库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容量、体系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种质库做出应有的贡献,新库计划于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