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与栽培专业/博士;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单位名称,所任职务;1986年7月-1988年3月: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县农业局,助理农艺师;1988年3月-1994年7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0年7月-2002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副研究员;2003年1月-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取得成就:针对东北春玉米低温冷害、华北夏玉米高温热害,以及春玉米和夏玉米密植高产群体冠层郁蔽和易倒伏的状况,利用现代生物化学抗逆调控技术和传统栽培学相结合,成功研究、集成了“缩株增密抗倒伏”、“扩穗防衰”和“双重化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粮食主产区,连续多年培创出亩产超过1000kg的高产典型,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植物内源激素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和碳氮代谢过程的调控作用,主持研制新型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红薯等各类作物生长调节剂1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转让6项,专利产品近5年来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专利产品“金得乐”、“吨田宝”、“玉米伴侣”和“康丰利”在生产中17年来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亿亩以上;近5年来,专利产品分别纳入不同地区政府采购系列产品,平均年推广面积2000万亩。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1]玉米冠层耕层优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2名;[2]玉米产量性能优化及其高产技术创新与应用,201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名;[3]春玉米密植高产与水热高效的栽培理论与技术,2014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