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兴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研究员。建立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创新体系,大规模创制抗病优质玉米种质,有效拓宽了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2018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阐明了Suwanl、 Cateto种质不仅是热带地区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也是温带玉米改良的重要种质,为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提供了新途径;提出了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用于热带骨干亲本创制和品种选育,显著提高了玉米育种效率;在热带Suwanl玉米群体中精细定位到新的灰斑病抗性主效QTL位点,建立了玉米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在玉米抗灰斑病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立了优质蛋白玉米o2基因及修饰基因高效转育技术体系,育成一系列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解决了国内优质蛋白玉米软质或半硬质胚乳、抗病性差的重大问题,2009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选育出一批热带高油玉米种质,解决了困扰高油玉米遗传多样性匮乏的技术难题,育成品种“云瑞21”和“云瑞8号”分别于2007年、201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项目“热带、亚热带优质、高产玉米种质创新及利用”,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创优质蛋白和高维A多基因聚合的分子标记选择体系,在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中转入高维A有利基因,实现了优质蛋白和高维A两个品质性状的同时改良和提高,2016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因科研工作业绩卓越,2019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以第一完成人育成国家和省级审定玉米品种50多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和技术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和国家一级刊物论文30余篇,在PNAS上合作发表论文1篇。
科技成果累计推广应用1.43亿亩,新增产值171.36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保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提高山区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一批品种通过老挝农业部审定和乌干达农业部认定,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做出了贡献;与CIMMYT等国际机构及泰国、越南等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主持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多次应邀主持国际会议或做主旨报告;2016年以合作方第一完成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培养了一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热带亚热带玉米创新团队,2015年获农业部“优秀创新团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