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治区西瓜第一市:中卫硒砂瓜,石头缝里长出的美味

发布时间: 2024-09-27

        中卫市的西瓜种植历史悠久,尤其是硒砂瓜,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当地农民在香山一带的沙砾淤积区,利用压砂技术种植西瓜,这种独特的种植方式使得西瓜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能茁壮成长。硒砂瓜因其在石头缝中生长,也被称为“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2007年,香山压砂西瓜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3年,中卫市西瓜种植面积达到60.6万亩,同比增长20%,产量为138.9万吨,增长18.7%。PART.1:种植历史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这里的气候条件是干旱少雨,年降水量约2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中卫市的农民发明了压砂技术,即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砂砾,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从而适应西瓜的生长需求。这种独特的种植方式使得硒砂瓜具有了独特的品质,果肉鲜嫩、甘甜如蜜,并且富含多种矿物质,尤其是硒元素,因此得名“硒砂瓜”。

       据史料记载,中卫市的西瓜种植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当地农民在干旱的山坡地上铺设砂石,以保持土壤水分,这种传统的旱农耕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硒砂瓜因其在砂石地上生长,表面留下砂石印记,成为其自然认证标志。

       PART.2:地理与气候优势

       中卫市地处黄河中上游及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这里海拔大约在1200米至1800米之间,坡度较缓,为硒砂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条件。环香山地区,作为硒砂瓜的主要种植区,其山势起伏,沟壑纵横,为硒砂瓜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微气候环境。

       中卫市属于典型的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尽管干旱,但这里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54.9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53天,昼夜温差大,这些条件有利于西瓜的糖分积累和品质提升。特别是在西瓜成熟的关键时期,适宜的昼夜温差和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瓜类作物干物质和糖份的积累。

       中卫市的土壤富含硒元素,这是硒砂瓜得名的由来。硒砂瓜生长在砂石之地,由于当地砂石中含有大量硒、锌、钙等微量矿物元素,使得硒砂瓜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这些宝贵的微量元素。此外,压砂技术的应用,即在土地表层覆盖一层砂石,不仅能够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地温,还能减少水分蒸发,为硒砂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中卫市的农民采用独特的旱地压砂种植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在土地表面铺设砂石,有效地利用了当地的光热资源,减少了风蚀和水蚀,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这种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硒砂瓜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PART.3:种植面积与产量

       中卫市的硒砂瓜种植面积达到了69.7万亩。由于连年的高密度种植导致土壤退化和病虫害问题,中卫市开始推行硒砂瓜“三年轮作制”,以保护土壤和提升瓜的品质。中卫市硒砂瓜的总产量预计为110万吨,年营收达到了25亿元。通过实施轮作制和其他农业技术改进,虽然种植面积减少,但预计品质和产量将得到提升。

         PART.4:获得的荣誉

        中卫市的硒砂瓜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已经获得了多项荣誉和认证。

        1. 2007年,香山压砂西瓜(硒砂瓜)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 2008年,硒砂瓜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绿色食品供应产品。

        3. 2016年,香山压砂西瓜荣获全国“一村一品”十大知名品牌。

        4. 2017年,香山压砂西瓜获评“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5. 2018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中卫硒砂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6.2019年,中卫硒砂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PART.5:主要种植区域

         1. 沙坡头区:作为中卫硒砂瓜的核心产区,沙坡头区的硒砂瓜种植面积稳定在25.5万亩左右,上市产量预计可达50万吨。该区域推行“三年轮作制”,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压砂地进行休耕轮作,以恢复土壤地力。

        2. 中宁县:中宁县的硒砂瓜种植面积广阔,与沙坡头区一同构成了中卫市硒砂瓜的主要生产区域。中宁县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了享誉区内外的“香山硒砂瓜”品牌,硒砂瓜成为中卫的一张“绿色名片”。

        3. 海原县:海原县作为硒砂瓜的种植区域之一,虽然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同样重视硒砂瓜的品质和市场推广。

(来源:风味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