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破除机制壁垒 重塑审批流程
发布时间: 2022-02-14
去年3月29日,落户邳州高新区的江苏九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次性领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五张证书,成为邳州首个享受到“拿地即开工”红利的工程建设项目,也是徐州市首个实现“五证齐发”的工业项目。此举为企业节省了3个月的时间。
去年4月30日下午,我市首个“拿地即开工”的城建重点工程——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地下停车场项目,在市疾控中心院内正式开工。“由于涉及部门多,过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耗时长,从拿地到开工,一般需要四到六个月。市急救医疗中心地下停车场项目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从设计方案上报到施工许可证办理,只用了59天,缩短项目审批时间的同时又全部符合法律法规程序,大大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节约了办事成本。”市交通控股集团副总经理郝大强说。
创新实施“拿地即开工”服务保障机制,打造项目建设全程无堵点的“徐州速度”,是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速项目建设、建设产业强市的重要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部署要求,去年初,市发改委(重大办)开始积极探索“拿地即开工”服务保障工作,当年9月7日正式印发实施《徐州市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保障方案》,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拿地即开工”,是指在全市范围内,已基本确定建设内容且投资者具有强烈愿望、依法需要办理土地手续、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工业类重大产业项目(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参照执行),利用土地出让前的准备阶段,先行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在项目建设单位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交付土地出让金后,原则上2个工作日内办结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业务事项,确保企业拿地即可开工建设。
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王浩对记者说,“拿地即开工”,破除了机制壁垒,重塑了审批流程。各地各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出让前的时间阶段,指导各项目企业对照《审批事项清单》和《审批流程图》提前选择设计单位,进行规划方案和施工图设计等工作,使项目供地“空档期”变为工作准备“窗口期”。同时强化部门协同,通过实行容缺预审、绿色通道等机制,提前进入规划设计方案、规划用地许可、施工图、工程施工许可等模拟审查审批程序,变“坐等审批”为“主动服务”。通过强前期、并环节,将工作做在前、做在早,全力将过去“项目等地”转变为现在“地等项目”。
“拿地即开工”有效简化了审批流程、压缩了办理时间。据统计,“拿地即开工”试点项目手续办理时间平均压缩2至3个月。丰县汉邦智能家居项目节省时间3个月,沛县兴豪纺织项目节省时间至少2个月。《保障方案》印发后,全市112个工业项目采取“拿地即开工”模式,其中65个项目已实质性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得到有效提升。
以营商环境为突破,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集聚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根据用地出让合同,苏宁淮海电商智慧物流项目先办理了用地规划许可和工程规划许可,“拿地即开工”让这个项目的开工时间比预期提早一个月,赶在去年“双11”前开始试运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家家企业感受到项目推进的力度。为了方便徐工消防车智能制造产业化基地项目大型设备运输,徐州高新区将项目外的村道重修,建设了一条40米宽、近两公里长的“物流大通道”;占地650亩的弘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在水、电、气等方面享受到“一路绿灯”和“专线服务”,并一次性解决工人的公租房200多套。投资该项目的淮海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守国说:“我们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15个月,见证了徐州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