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及相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地区: 浙江省 杭州市 江干区
需求方: 中华***究院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
需求描述
作为世界第一产茶大国,我国茶产业发展快速,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面已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其分布范围之广,从业人员之多为世界历史之最。但是我国茶叶及相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方面存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出现矛盾、不协调和重复,部分国家标准不完善或执行不力等现象,导致从种植到销售各环节技术保障不全面,存在着重金属、农药、有害微生物污染等隐患,质量监管也难以有效地执行,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存在原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国家食品安全对茶产业的要求,致使茶叶及相关制品类产品生产许可不能科学规范的实施;存在茶叶质量特征相关指标缺乏广谱性基础研究,相关产品指导标准缺乏,致使部分产品无标可依,缺乏统一规范管理和检验要求等问题;存在我国在国际标准上还处于弱势地位现象。我国还未能将茶叶传统技术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而其它产茶大国大力研究茶叶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技术,特别是日本和印度等国,通过制定和实施先进标准,大力采取“以质取胜”战略,抢占国际茶叶市场。与此同时,欧盟、美国等茶叶消费国不断出台和实施茶叶新标准,设置技术壁垒,对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多方面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相关茶类的生产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产业链的技术安全保障,不利于茶产业结构的优化。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了我国茶产业的世界化进程。
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形成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并通过茶叶重要理化指标限值及特征指标研究,形成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技术报告、科技论文等,规范我国茶企生产经营行为,保障产业链的技术安全,促进产品的质量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并以研究结果为指向,协助提出国际标准新提案,提升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上的话语权,促进我国茶叶的国际贸易。
项目建立了茶叶质量等级评定技术体系,确定了茶叶重要理化指标限值,构建了茶叶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体系,提出了茶叶真实性鉴定的新方法,集成构建了茶叶及相关制品生产许可技术支撑体系,牵头制定1项茶叶国际标准(ISO/DIS 18449《绿茶术语》),参与制定两项茶叶国际标准(ISO 11287:2011《绿茶》、ISO 3720:2011《红茶》)和4项茶叶成分(儿茶素、茶多酚、茶氨酸、茶黄素)检测方法国际标准,制修订了21项茶叶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
希望通过中国茶叶学会对“茶汁生物酶催化提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
处理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