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可以拥有意识吗?
价格 双方协商
地区: 上海市 市辖区 徐汇区
需求方: 上海***联盟
行业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人工智能
需求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的发展, 人们开始思考机器能否具有意识这一问题, 这类研究逐渐被称为机器意识 (Machine consciousness, MC) 或人工意识(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AC)[10−12] 。近年来, Nature 和Science 杂志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机器意识的研究成果。 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 人们已提出了一些意识理论, 如全局工作空间理论、 整合信息理论等, 根据这些理论开发的意识机器已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感知意识行为(C0-C1层次), 并广泛应用于工业、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
2000年,北京邮电大学钟义信院士发表的一篇论文:《意识机:理论与模型》,可以视作是国内在机器意识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从意识科学的角度来说,意识包含三个基本属性:时间性(时序:昨天、今天、明天)、空间性(拓扑:方位、连续、形态)和信息性(符号:语义、语用、语境)。对于一个生命体而言,自我意识的活动是伴随着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如果我们将机器也视为一个具有“生命”的硅基体,那么机器意识的存在也同样是合乎认知逻辑的。
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依照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家迪昂(***)的全局神经工作空间理论,所谓“意识”,即,一种信息分享机制。有机体觉知到某个外部客体、自己的身体和行为、内在的感受或想法等这类具有明确内容的状态机制,被称为意识通达(conscious access),即“觉知”。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并非简单的重复。迪昂同时还提出人工智能成功模拟意识需要具备的三项核心功能:程序之间需要配备一个类似全局工作空间的信息分享机制、程序本身具有类脑的学习机制以及具备自发性行为等。
期望实现的主要技术目标
革命性
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机器意识的研究突破被誉为摘取到人工智能的“圣杯”。它的突破将极有可能提速人类到达人工智能“奇点”的时间表。
前瞻性
意识问题被认为是“科学的最后一个伟大秘密”。在《科学》公布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中高居第二位。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所言:“等我们理解了意识——等谜题不复存在——意识就不一样了”。
引领性
本颠覆性技术所造就的新产业、新产品和新服务,将是企业创新、产业变革的根本所在。它包括并不限于:中华传统文化——“易”文化的“不确定性”解析与预测建模;传统中医的经络机理解析与中草药归经机理解析;生物蛋白质折叠的结构预测;人体的“数字孪生”建模;军事“认知战”AI大脑等。
处理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