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承办单位
-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京津冀大学科技园联盟
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
- 协办单位
- 暂无
- 合作单位
- 嘉兴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北化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北京化工大学嘉兴技术转移中心
嘉兴港区(综合保税区)科技金融局
嘉兴港区智慧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 平台支持
- “科创中国”平台
科技工作者之家
- 会议联系人
- 王岩
- 联系电话
- 13011188113
路演花絮
路演详情
为贯彻落实《“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2021年“科创中国”工作要点》,深入推动“科创中国”品牌建设,有效结合“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工作体系,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展现京津冀大学科技园独特优势和独特价值,将高校创新资源引向国内、引向基层、引向企业,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联合京津冀大学科技园联盟,定于2021年11月02日,共同举办“科创中国”技术路演—新技术新材料(嘉兴)专场活动,本次路演活动将聚焦国内高校优质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展示,业内专家点评,为高校成果和区域产业升级搭建平台,为高校科技工作者、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提供国际交流展示平台。
一、 活动名称
“科创中国”技术路演—新技术新材料(嘉兴)专场
二、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京津冀大学科技园联盟
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
支持单位:嘉兴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北化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北京化工大学嘉兴技术转移中心
嘉兴港区(综合保税区)科技金融局
嘉兴港区智慧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技术支持:“科创中国”平台
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活动时间、形式
(一)活动时间
2021年11月2日(周二) 14:30-16:00
(一)活动形式
"科创中国”平台线上活动
四、活动日程
活动内容 |
|
14:30-14:35 |
主持人开场 |
14:35-14:50 |
项目一:端基官能化液体氟橡胶 |
14:50-15:05 |
项目二:LDHs超稳矿化新型土壤修复材料产业化应用 |
15:05-15:20 |
项目三:绚丽聚氨酯创新迎未来 |
15:20-15:35 |
项目四:北京华千新技术有限公司 碳中和时代建筑业的新技术新材料项目 |
15:35-15:50 |
项目五: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项目 |
15:50-16:00 |
主持人结语 |
16:00 |
会议结束 |
五、评审嘉宾
丁雪佳 北化科技园公司 副总经理
张年武 融拓创新投资 执行总裁
张天娇 翔御资本 投资总监
六、路演项目
项目一
项目名称:端基官能化液体氟橡胶
项目介绍人:王成忠
项目团队介绍
1.王成忠,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性能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聚氨酯、环氧树脂、氟硅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2.张孝阿,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元素有机聚合物的研究与应用。
项目介绍
端基官能化液体氟橡胶是一类具有反应活性的低分子量特种液体含氟聚合物,不仅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油和耐化学药品性等特性,而且具有固体氟橡胶无法比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更易于加工、成型和固化,应用于半导体、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含氟胶粘剂、高温密封胶、氟橡胶增塑剂、聚合物功能改性剂等特种材料中,是国防尖端工业中无法替代的关键材料。
国际上研发生产液体氟橡胶的机构主要有杜邦(美国)、PPG(美国)、大金(日本)、信越(日本)、俄罗斯科学院等,几乎垄断国际市场;国内尚没有实现液体氟橡胶规模化生产。北京化工大学于200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液体氟橡胶的研究工作,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中试以上能力的单位,拥有8件授权专利,实现知识产权的自主可控。
项目突破了三大关键技术:液体氟橡胶的降解氧化法制备技术、端基官能化高转化率合成技术、液体氟橡胶室温硫化技术,目前已成功合成端羧基液体氟橡胶、端羟基和端酯基液体氟橡胶,并实现应用。
通过本技术手段研制的液体氟橡胶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也是国际上少数真正掌握液体氟橡胶制备技术的团队之一,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
项目亮点
1国家需求:航天、军工、半导体等行业对高性能特种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2 产业升级:液体氟橡胶是非常重要的特种氟橡胶之一,国外相关技术产品已有广泛应用,国内有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
3 生态环保:VDF型氟橡胶硫化胶回收再利用的有效手段。
项目二
项目名称:LDHs超稳矿化新型土壤修复材料产业化应用
项目介绍人:张宏伟
项目团队介绍
1.带头专家:段雪,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在“以产品性能导向的插层结构计”和“以产品生产导向的插层过程控制”方面开展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发展了系列插层结构功能材料(LDHs),提出了成核晶化分离等系列插层组装方法,形成了系统的研究体系,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实践,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的工业转化,推动了溶解乙炔多孔吸附材料、汽车制动液和功能性插层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2.研发团队:林彦军,北京化工大学博士,教授;孔祥贵,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副教授。
3.项目CEO及市场负责人:张宏伟,湖南大学毕业。
项目介绍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逐步凸显,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 19.4%,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13.7%、2.8%、
1.8%和 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锑和多环芳烃。严重影响我国民生问题和人民生命安全健康。下图为我国大米污染分布图:
本项目团队自1997年开始进行LDHs的吸附性能研究,2004年发现Ni2+、Pb2+、Co2+ Ce3+、Pr3+等重金属离子能被LDHs吸附,并具选择性,
2006年发现LDHs对F-、Cl-、Br-、Cr2O72- S2O32-等阴离子具有显著的选择吸附性能,2011年发现LDHs对噻吩、吡咯、硝基苯、三氯苯酚等有机物的吸附增溶作用,2015年开始将CaAl-LDH用于处理含磷和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和土壤。2015年项目团队先后在江苏、云南、甘肃、山东、内蒙古等开展产业化应用案例十余项。
2019年4月,科技部农村司对我校LDHs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技术进行调研后形成的“LDHs土壤修复剂”产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中明确提出:LDHs矿化材料是土壤修复剂的最佳选择和替代品,通过其结构与功能调变,可用于选择性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长效性和稳定性非常好。
目前本项目团队开发第六代LDHs生产技术,申请专利二十余项,开发了原子经济清洁生产工艺,并牵头编制了我国LDHs超稳矿化材料行业标准。
LDHs(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被称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类水滑石(又称 HTLc)亦或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等,是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氢氧化物,结构由主层板和层间的阴离子及水分子相互交叠构成。LDHs具有组成( 层板上的金属离子的种类与比例、阴离子的种类等) 易于调变、结构( 层数、层间距等) 易于裁剪、且易于与其他材料复合实现功能化等优点。
项目亮点
本项目产品具有以下亮点:
(1)大容量优势:以修复Cd污染土壤为例,在固化率方面,土壤中Cd的固化率达到95.2%;在矿化容量方面,单位重量对Cd最大最大去除率可达近600mg/g。
(2)选择性优势:LDHs超稳矿化材料配位不饱和位点具有配位选择性,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矿化具有选择性,通过改变元素组成,可实现对As、Pb、Cr等不同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的定制式设计与制备,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针对性修复产品。
(3)长效性优势:被锚定在晶格中的重金属离子,因极低的Ksp而难以游离出来,可有效解决重金属离子易脱附再次形成污染的难题,使修复具有长效性。
(4)高效率优势:以超低的Ksp为驱动力,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迅速降低,以修复Cd污染土壤为例修复7天后,土壤中Cd的固化率达到95%以上。
(5)酸碱性优势:LDHs超稳矿化材料本身具备酸碱性,可根据不同的土壤性质,开发酸性或碱性材料,避免对土壤造成损坏。
(6)低成本优势:原子经济法降低制备成本;高性能优势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按目前修复一次,四年有效,成本约为300元/亩•年)。
项目三
项目名称:绚丽聚氨酯创新迎未来
项目介绍人:姜志国
项目团队介绍
1990年,在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的聚合物加工教研室基础上组建“聚氨酯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姜志国教授团队持续研究聚氨酯材料30多年,深切热爱聚氨酯行业,参与了行业改革开放30年发展。与聚氨酯行业、企业、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形成了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目前具有研究人员20人,研究基地分布在北京、天津和广东,形成了聚氨酯科学研究、工程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链布局。
围绕国家发展,与中国铁道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北京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政研究院等众多国家级院所长期合作,研发聚氨酯新材料参与国家发展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化经验,形成了成熟的工程化研究方法和程序。
项目介绍
组建“来力聚氨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推进原有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将聚氨酯材料应用到更多行业。
项目亮点
科研产品化,技术商品化。
项目四
项目名称:碳中和时代建筑业的新技术新材料项目
项目介绍人:卫克
项目团队介绍
1.创始人:温建忠,曾在长城公司、国美电器、国美地产任高管职务,华千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华千素发明人。
2.联合创始人:邓莉莉,20年海外工作经验,熟悉外贸业务,华千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3.运营总监:温建华,北京华千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华千素工程师。
4.首席科学研究员:吕大刚,博士,博导,教授,副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华,千新技术首席科学研究员。
5.研究员:贾明明,博士,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华千新技术研究员。
6.研究员:王廓,软件博士,日本东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华千新技术研究员。
项目介绍
公司名称:北京华千新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或服务:主营华千素、华千胶及相关建筑材料
所属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行业规模:华千素、华千胶在灌浆料,水泥、砂浆、混凝土四大行业都有普遍需求。在灌浆料方面的需求,一个客户厂家需求量最低需求华千素是每年200万吨。
融资需求:拟开放5%,股权即6000万左右。
项目亮点
华千素是一种超微细粉末状功能复合型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是建筑行业用新型功能性建筑材料添加剂。不同于常规水泥添加剂,华千素可独立成品单独使用。具有功能实用性。目前应用范围已经拓展到灌浆料、水泥、砂浆、混凝土四大行业。
广泛应用于:
1建筑灌浆制备 2特种水泥制备 3水泥砂浆制备 4高性能特种混凝土制备等领域。主要配制生产产品有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超高性能灌浆料、注浆料、自流平砂、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抗裂砂浆、水泥腻子浆、防水地坪砂浆、自防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
作为建筑行业的新型功能性产品添加剂,能取代传统建筑行业中的其他添加原材料配比种类,仅在水泥和砂子中添加华千素,就能用华千素取代混凝土成品配料中其他十多种原料配料,能提高混凝土性能,使强度上升,其功能果效更好,是建筑行业原料配料较好替代品。
项目五
项目名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项目
项目介绍人: 李志强
项目团队介绍
1.带头专家:董益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青少年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专家,曾任中国检验检疫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引进人才, 在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Food Control, 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 等国际知名SCI刊物累计发表研究论文近50篇,现为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Analyst, The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等SCI期刊主编。
2.研发团队:王赛,北京化工大学博士,食品中抗生素和海洋毒素检测专家;郭天洋,北京化工大学博士,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专家;杨研,北京化工大学博士,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专家。
3.市场负责人:李志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毕业。
4.行政负责人:焦娇,郑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
项目介绍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屡见不鲜, 最早从 2002 年的氯霉素虾开始,到 2005 年孔雀石绿事件,还有 2012 年深圳 10 多人因食用海产品发生贝类毒素中毒事件,苏丹红鸭蛋、 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毒生姜、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层 出不穷,困扰着广大百姓,迫使政府实施更加严格的食品监管。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欧洲的食品污染事件 40%发生 在个体家庭里,仅仅美国,每年就有 7600 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和 5000 人死亡。发达国家对食品监管和惩罚力度极大,食品安全问题尚且如此严峻,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以来,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爆发次数越来越多,截至 2017 年 2 月便已爆发 30227 次。
项目团队基于抗体或适配体的分子识别和侧流免疫层析技术,开展项目研究十余年,并于2020年开展产业化工作。
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食品安全重点项目、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科技项目、质检行业公益科研专项等项目课题10数项;
近年来相继荣获国家质检总局“优秀青年先进奖”、“科技兴检”二等奖、“科技兴检”三等奖以及中外优秀科技论文奖励等共6项;
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 Nanomedicine, ACS nano,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等各类论文近10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余项;
主编《Aptamers for Analytical Applications: Affinity Acquisition and Method Design》(ISBN: 9783527342679)和《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 Mass Spectrometr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DART-MS》(ISBN: 9783527341849)以及《农药残留检测与监控技术》(ISBN: 9787502586812)并参编《现代食品分子检测鉴别技术》(ISBN:9787501961382)等4部学术专著。
项目亮点
本项目产品使用的技术是基于抗体或适配体的分子识别和侧流免疫 层析技术,这些技术,由于具有优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适用的 检测对象十分广泛,几乎涵盖所有食品病原和危害物质,故目前在检 验检测尤其是快速低成本检测领域里都是前沿的技术,基于此类技术进行分析检测产品开发也是目前各国竞相开展的热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