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直播已经结束

会议详情

 

 

 

2021年全国先进生产系统理论与应用研讨会

暨智能制造与企业实践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生产系统)
承办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科创中国-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
  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分会
支持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数控机床及制造装备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现代装备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科创中国
  中国 · 西安

2021116

 

 

 

一、会议简介... 1

二、会议组织... 2

三、会议议程... 5

四、会议嘉宾介绍... 6

五、西安理工大学简介... 13

六、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简介... 14

 


一、会议简介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未来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核心产业,国家规划了一系列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助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蓝图。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从业者和教育者无不思考应对未来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需求。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生产系统)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下属分会,负责组织和开展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产学研结合的交流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大会,在生产系统行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为了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广大学者、企业家和技术人员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生产系统)决定由西安理工大学承办,于 2021年11月6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2021年全国先进生产系统理论与应用研讨会”系列会议,由于疫情影响本次会议改为线上会议。

会议将围绕生产系统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从学术和企业应用角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4.0等新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应用、实践成果、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激发新思想,交流新成果,为推动和促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二、会议组织

1、会议主题

(1)智能制造领域院士、专家报告,交流探讨智能制造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前沿应用与发展趋势;

(2)生产系统领域的专家学者报告,交流分享智能制造引领下的生产系统理论发展和应用;

(3)行业企业专家报告,交流分享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成果。

2、参会人员

(1)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专家、学者;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生产系统)成员;

(3)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相关高校、企业与机构人员。

3、会议时间及入会方式

会议时间:2021年11月6日

直播地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l/XCWF7SiXFbHo

4、会议学术与组织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主席:

郑  力 教授,清华大学                           

江平宇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唐敦兵 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  亮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梁淑华 副校长,西安理工大学

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周光辉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陶  飞 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闫纪红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军强 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鲁建厦 教授,浙江工业大学

崔亚辉 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组织委员会秘书处:

李淑娟 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高新勤 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赵  桐 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张延超 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杨明顺 副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刘  永 副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5、会议联系人

李淑娟,西安理工大学,13060411517,shujuanli@xaut.edu.cn

刘  永,西安理工大学,18681804918,liuyong@xaut.edu.cn

郝  娟,西安理工大学,18991357561,haojuan1111@163.com

6、主承办单位及支持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生产系统)

承办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科创中国-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

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分会

支持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数控机床及制造装备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现代装备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科创中国


三、会议议程

时间 活动内容 主持人
08:30-08:40 致欢迎词 西安理工大学 刘云贺 校长 西安理工大学 梁淑华 教授
08:40-08:50 致开幕词 清华大学副校长、专委会名誉主任 郑力 教授
08:50-09:30 报告主题:智能制造与3D打印技术 报告专家:西安交通大学 卢秉恒 院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唐敦兵 教授
09:30-10:00 报告主题:微纳机器人制造 报告专家:香港城市大学 董立新 教授
10:00-10:30 报告主题: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的若干进展 报告专家:华中科技大学 高亮 教授
10:30-11:00 报告主题:振动加工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报告专家:西安理工大学 李言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陶飞 教授
11:00-11:30 报告主题:社群化制造,一种服务型制造的新实现模式 报告专家:西安交通大学 江平宇 教授
11:30-12:00 报告主题:制造系统人机物数字模型构建关键技术 报告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 闫纪红 教授
12:00-14:00 午休  
14:00-14:30 报告主题:数字孪生:从理论到实践 报告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陶飞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闫纪红教授
14:30-15:00 报告主题:作业车间多主体调度优化方法 报告专家:西北工业大学 孙树栋 教授
15:00-15:30 报告主题:自组织智能制造系统 报告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唐敦兵 教授
15:30-16:00 报告主题:工厂智能物流系统构建与应用 报告专家:浙江工业大学 鲁建厦 教授
16:00-16:30 报告主题:高档数控机床发展战略 报告专家: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 田沙 副总裁 西安理工大学 李言 教授
16:30-17:00 报告主题:工业物联网和大数据 报告专家: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钟惟渊 副总经理
17:00-17:30 报告主题: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报告专家:北京东方国信工业事业部 洪惠华 技术总监
17:30-18:00 会议总结 下次会议地点确定 会议闭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唐敦兵 教授


 

四、会议嘉宾介绍

卢秉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196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咨询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副理事长等。

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主要开展了增材制造、生物制造、微纳制造与电子制造装备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发了国际首创的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光、电一体化快速制造设备和一系列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发明了农业节水滴灌器抗堵结构及其一体化开发方法。先后主持“九五”“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课题等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发明专利30余项。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誉。荣获蒋氏科技成就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2021年全国先进生产系统理论与应用研讨会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工业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和1991 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本科和博士学位,1994-1996 年曾在佐治亚理工大学访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著和教材5部,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市五一奖章,享受国务院特贴。主要研究领域是生产系统分析与管理,企业信息化。是教育部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和生产工程分会的常务理事,国际工业工程学会中国部首任主任和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董立新

香港城市大学终身教授,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TH)资深研究员等;兼任IEEE纳米技术委员会(NTC)副主席,IEEE机器人及自动化学会(R&A)出版物委员会(PAB)理事,IEEE T-NANO资深编辑,IEEE T-ASE、IEEE OJ-NANO、Cyborg & Bionic Systems (Science Partner J)等副编辑,NTC国际纳米能源、环境及安全技术委员会主席等。获2011年度美国NSF CAREER Award,2008年度美国杰出专业和学术著作奖两项等等。是三维纳米机器人操作、纳米机器人点焊及纳米机器人智能末端执行器等的初创者之一,世界最小纳米直线伺服电机(2007年度IEEE TASE/固高最佳论文奖)及磁控微机器人“人工细菌鞭毛”(2009年度“最小医用微机器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主创者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届“科学探索奖”获得者,IET Fellow,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分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智能优化与机器学习方法在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等研究。出版专著12部(其中英文专著4部),发表SCI论文430余篇,Web of Science被引超1万次,Scopus被引1.3万次,谷歌学术被引1.4万次,H因子52。入选2020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发明专利4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8项。获国家奖1项(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省部级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3项;201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担任IET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期刊共同主编等。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西北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成组技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理事长、教育部工程训练教指委副主任、西北地区工程训练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长期从事加工工艺、难加工材料及深孔加工、新型加工原理与成形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和省部科技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和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100余篇,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40余项。

先后荣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机械部“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和首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次,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江平宇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获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1年分别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分别作为洪堡学者和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在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WZL、柏林工业大学IPK、东京都立科技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曾任亚琛工业大学SFB361跨学科重大项目访问教授、东京都立科技大学访问研究教授、新加坡科技局资助的交换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短期访问教授等。研究方向为网络化智能制造与服务系统工程。社会兼职包括科技部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及技术创新方法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3D打印与社会制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筹)、中国机械工程分会生产工程分会生产系统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闫纪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至2001年在清华大学CIMS中心、2001至2005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海外引进人才”。工信部高端装备制造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分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课题、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数控重大专项课题、航天科技集团、总装预研、航天支撑等国家部委项目以及腾讯、东风日产(大连)、哈尔滨汽轮厂、中航发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共计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出版英文专著1部、主编中文教材2部。牵头制定“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特征维度国家标准。牵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黑龙江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基础处处长。主要从事智能制造、数字孪生驱动的产品设计/制造/服务、绿色可持续制造领域理论技术与标准教研工作。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Nature, CIRP Annals, IEEE/ASME Transaction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2余万次。入选2019年和2020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通信会员。2021年在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创办《Digital Twin》国际期刊。

 

唐敦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德国洪堡学者,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2-2004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任洪堡学者,2004-2005年赴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任研究员,2016年初以破格教授身份入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期致力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在智能工厂、数字化集成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等研究方向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欧盟第七框架等30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5部,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孙树栋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现任工业工程与智能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思克莱德大学等大学任访问学者。IEEE,INFORMS会员,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分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智能制造、制造过程优化控制、机器人技术研究;提出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遗传免疫算法等新算法,有效解决了作业车间多目标、有约束优化问题;建立了组件化、可重构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重构生产车间管理与控制系统,在10余家航空企业得到成功应用。撰写专著、主编教材10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曾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陕西省三秦学者等。

 

鲁建厦


 
 
浙江工业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学院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湖州物流装备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业工程国家一流建设专业负责人、物流工程省一流建设专业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物流工程分会理事长,杭州市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项目,多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主讲精益生产、工业工程导论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工厂与物流系统、智能物流装备与技术、精益生产等。
 

 

正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机床工具协会会长,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兼秦川机床技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秦领军人才,现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磨床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陕西省机械学会理事、陕西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简称“秦川集团”)是我国精密数控机床与复杂工具研发制造基地、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以产业链完整、产品线众多、系统集成能力强大、综合竞争优势显著等实力,跻身全球知名机床工具企业集团行列,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中国工业大奖项目表彰奖”一项,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 “陕西百强企业”、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中国齿轮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等荣誉。

钟惟渊


 
 
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苏州瀚码技术创始人、CEO。曾任某大型互联网公司架构师、技术总监,苏州瀚川智能股份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著11项,长期从事企业数字化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提出可落地的制造业智能化路线图方法论受到产业界的高度认可,并将其转化为OPENLINK企业数字运营平台,突破了传统信息化架构的局限,为制造业业务模式创新、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支持,已在众多行业中落地并获得好评。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688022),是集自动化设备和工业软件一体化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等核心技术,业务覆盖自动化设备和工业软件,为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数字化产品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洪惠华


 
 
西安理工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硕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MBA硕士学位,专业财务管理,美国Crane Co.集团Crane大学精益6西格玛黑带。曾担任Philips飞东SPC顾问、Crane中国质量总监、Kennametal徐州工厂厂长、Sulzer大连运营总监、肯堡博美北京总经理(GM)、德国GEA芜湖公司首席运营官(COO)、精益六西格玛高级咨询顾问、意大利Leanprove签约顾问,现为东方国信工业事业部技术总监。
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专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核心技术的高科技软件企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横向跨行业、纵向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打造了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全链条、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体系,实现了大数据端到端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并以丰富的大数据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通信、金融、工业、政府、城市、农业、医疗、新零售等多个业务领域。

五、西安理工大学简介

西安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0年7月,学校成为工信部、陕西省共建高校。学校是我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机械学院和成立于1960年的陕西工业大学。1994年,学校经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学校建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1个大学科技园。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8000名。有教职工26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970余人。现设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设69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16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设有2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现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土木水利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1个陕西省重点学科,12个陕西省优势学科。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学校成立“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院士工作室13个。有双聘院士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17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校建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41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其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考生报考踊跃,近年来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录取率均超过97%。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六、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简介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是在1958年成立的北京机械学院机床、工具、量仪等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办学单位。经过70年的建设与不断发展,形成了集机、电、光、测控及管理技术于一体、整体实力强、办学层次齐全的综合性专业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206人,专任教师168人,高级职称98人,其中博士导师30人,专业教师中9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陕西省三五人才等国家和省、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及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20余人次。目前在校本科生27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800余人。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智能制造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2个专业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两个专业均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车辆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1个、省级2个,省级核心课程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院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与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2个,入选陕西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类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以做人诚实、做事踏实、学业扎实的“三实精神”为育人特色,已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踏实肯干、创新意识强、专业知识扎实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