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直播已经结束
会议详情
项目名称:Flivery无人机配送系统
团队简介:2019年成立。由来自谷歌博士研究员的康磊博士,拥有超过20个专利和论文的机械工程师马俊博士和创办了Napatech并在2013年成功上市的Tomas 组成团队。
项目概况
新冠疫情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款无人机配送可以精准定位和抓取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可以服务于上万个餐馆,Flivery的产品和技术展现了一种未来的配送方式(比司机)更快,更便宜,更安全,更环境友好,无需人工,无需降落,基础设施要求低,全自动运行。目前处于天使轮融资阶段。
2
项目名称: CHEETAH DB数据库管理方案
团队简介:由南佛罗里达大学终身教授徐亦澄创办,和其他几位硕士博士共同组成团队。
项目概况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领域,提供硬件与软件结合的一体化方案,可以运用于医疗健康银行领域的数据库服务,具有运算速度快、高性能、低成本的优势。项目多项技术成果已实现市场化,并已获得天使轮融资。
3
项目名称: γδ-T细胞疗法 —— 实体肿瘤治疗新策略
负责人简介:公司创建于2018年,由清华大学药学院张永辉教授领衔,创始团队成员包括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工程、临床医学专业的多位教授和知名高校毕业博士。目前公司全职员工14人,80%具有相关行业丰富经验,综合能力突出。
项目概况
γδ T细胞是一类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和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免疫细胞,其识别肿瘤细胞不受MHC分子限制,具有更强的浸润实体瘤的能力,在实体瘤治疗及异体细胞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公司愿景是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的抗肿瘤免疫精准治疗的生物科技公司,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我们开发了世界上效果最好的新型γδT细胞激动剂,具有更强的细胞扩增能力,扩增技术稳定、领先,扩增纯度及效率高(纯度>95% 、扩增倍数1000倍以上), 记忆型γδT细胞比例高,注射入体内后增殖能力强;我们开发出一类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小分子药物,可在临床上与γδ T细胞免疫治疗联用,进一步提高抗肿瘤疗效。项目已获得天使轮融资。
4
项目名称: Ustar工业系统增效平台
团队简介:马宇栋UC Berkeley机械控制自动化专业博士,自2007年一直从事能源系统人工智能和模型预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012年博士毕业后和博士生导师共同创办了BrightBox Technologies,最后被Flextronics以几千万美金收购,具体金额应Flex要求无法披露。团队成员古云蛟(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一直在上海电气集团任职。成员方立波(清华大学硕士)拥有大型企业(3000-4000 人规模)全面管理经验。
项目概况
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的Ustar工业系统增效平台以工业能源行业为切入点,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工业系统数据的综合分析,运行机理的理解和建模,以及运行模式的自主迭代和优化,实现工业系统运行效率的实时提升。该平台已经在美国成功商业化了两个实际应用产品,根据实际用户的数据结果,可以使大型集中式制冷制热系统效率提高10%(BrightBox Technologies, BuildingIQ),使大型太阳能单轴跟踪发电站的发电效率提升2-6%(Nextracker)。
该项目基于Ustar平台开发的优化服务和原有系统的控制逻辑无缝连接,在保障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对系统本身运行机理,和外部环境,系统载荷的综合优化,实时闭环的调整系统控制参数,闭环频率达到秒级,甚至毫秒级,以达到系统运行效率的最大化。本项目的服务具有安装简单易用,增效高,安全稳定等优点。目前在这一细分领域的竞争对手多集中在规划和系统数字化监测报表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在实时秒级闭环优化控制上还是处于空白,因此本项目具有先发优势并弥补了市场的空白。
5
项目名称: 优物链——基于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的溯源防伪验证
团队简介:UCOT团队的核心成员均为物联网和安全研究领域得到公认的领导者,并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相关出版物。团队也包含区块链行业资深从业者及IT行业资深技术人员,拥有工程院士1名、高级工程师6名。拥有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员18 余名,团队中15名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海归人员有 23 名,本科以上学历占比100%。
项目概况
优物链全球专利保护的区块链+物联网综合生态系统将建立同生态内企业间的信任通道和合作方式,让供应链从线成面,形成高效、安全、低成本且易于管理的立体体系。落地产品有区块链溯源应用UTracer,溯源管理系统UTMS,智能发射器UTracker,区块链相机UPhoto、区块链证书UCerti等。
公司目前拥有8项国际专利及著作权,技术来源于当前先进的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自主开发形成了独有的技术壁垒,同时通过提前的知识产权布局,确立了相应的壁垒。
本项目率先实现了5G通信技术体系的M2M通信技术在供应链体系中的落地应用,并结合区块链技术帮助公司客户对供应链进行管理,有效降低供应链损耗,提高供应链质量。
本项目方已经有一批自研供应链监管IoT原型产品,并与可口可乐等公司进行了联合测试,证明原型设备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上达到商用级别。目前正与多家供应链企业积极磋商,努力扩大产品规模。项目多项技术成果已实现市场化,并已获得天使轮融资。
6
项目名称:工业互联网平台SCIOT
团队简介:团队创建于 2015 年,由工业企业信息化专家及 IT 行 业资深营销和技术人员组成,拥有工业企业信息化专家 4 人、资深 技术和营销专家 2 名,软件开发技术人员 10 人,团队中硕士以上人 员 6 名(海归 2 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 100%。
项目概况
工业互联网平台SCIOT项目主要研究开发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软件研发平台,以成熟的PLM软件作为研究开发的基础,构建基于SOA架构的SAAS软件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图文档管理、BOM管理、产品和零部件管理、流程管理、电子表单管理、变更管理、项目管理、决策管理、工艺设计和管理、质量过程管理、质量统计分析、物资管理、数字档案管理、制造执行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设备管理和诊断以及基于AI、工业流程和设备数据的大数据运营、分析和预测等。
项目具体优势体现在创建了基于对象模型的、模块化的、具备超强扩展能力和适应性的基于SOA架构的通用型SAAS软件平台,方便集成和重构其它企业软件系统,从而促进制造业软件向云端转型、基于HTML5 构建了适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友好型的用户界面、集成了常用的智能制造软件如质量管理系统、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生产排程系统等,同时基于PLM平台强大的建模功能、流程和数据管理能力,集成了面向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应用、基于AI的设备诊断、管理和维护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开放开源打造生态系统以及全方位的咨询培训等服务打造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
目前项目大部分功能开发完成,多项技术成果已实现市场化。
7
项目名称:SME健康监控
团队简介:团队创建于 2019 年,由电子,生物行业资深从业者组成,拥有工程领域首席工程师 2 名(海外著名大学博士)、医学 博士 1 名(北京大学)、硕士 2 名。本科以上学历占比 100%。
项目概况
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个人身体健康和实时监控越来越引发重视。因此,对如何精确监控个人自身健康状况,并根据提供日常的健康检测和其测量数据分析提出了重大挑战和市场需求。我们提供的方案可以直接在血液或尿液里进行人体电解质测量,及通过持续的测量监控,提供最佳方案让感染患者保持在最佳人体平衡状态来提高身体机能对抗疾病。
项目具有技术与专业两大优势:技术来源于新型材料的开发以及应用,通过精确检测人体体液中(血液,尿液,唾沫)电解质的浓度,并将该浓度化学信号通过生物电传感试纸转化为电学信号,该电信号通过相应算法,与正常人电解质浓度值进行比对,并根据各种疾病与电解质之间的关系,根据我们的人工智能算法,判断新冠病人电解质的异常会 引起哪些疾病风险,从而预判预测疾病起到监控作用,更可以根据精确 的测试数据及时监控病人身体状况(目前复合匹配准确率达到98%)。
项目多项技术成果已实现市场化,并已申请PCT专利。
8
项目名称: 下一代数据库及其应用
负责人简介:团队由英特尔,甲骨文等顶尖公司资深从业者及 IT 行业资深技术人员组成,团队架构师、软件和系统、系统管理和运营、财务管理人才配比合理。其中博士2人、硕士2人、本科学历以上占比 100%。
项目概况
项目拥有 30 多方面软件和硬件的分层优化 +10 多项突破性创新, 解决了分布式系统高延迟与实时的矛盾。
核心技术:非常高难度的实时集群,机密的软 / 硬件优化,集群数据容错稀有的 Intel 硬件检测技术和对芯片内部几百加速器深入的理解(极高门槛) 4.5 ~ 440 倍价格优势实时内存数据库 5 年左右将爆 发几十倍,集群数据库是未来几百年主流。
零边际成本(零生产陈本), 零环境污染 , 零原料, 零运输 , 零仓储 , 零关税为国家战略重点,市场政策能获国家支持 (“去 IOE”)。能带动当地大批产业链:科研 , 教育 , 电商 , 大数据 , 物联网… 集群实时数据库是非常难的系统,需要大量技术和创新,门槛高,可以长期保持高利润。 1/440 价格 + Intel 硬件监测 + 世界一流每层技术。
项目多项技术成果已实现市场化,并已获得天使轮融资。
9
项目名称:人工胰腺胰岛素泵
团队简介:胡贤龙,博士,研发负责人,先后毕业于中国科技大 学,中国科学院 ; 医疗行业近十年研发经验,曾供职医疗器械国内 独角兽企业,完成 MRI 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项目获国家级奖励, 获得多篇算法发明专利授权;带领团队 3 年时间内完成胰岛素泵研发、生产转移和注册检验工作。
项目概况
人工胰腺(AP)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模拟人体胰腺功能,由连续血糖监测(CGM)、持续微量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组成;20世纪70年代,AP概念提出,近年来,随着CGM的精度逐步提高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AP逐步变成现实。
与多针注射相比,AP治疗一方面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生活负担,并减少夜间低血糖风险从而让患者和家人更安稳休息;另一方面AP也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首款闭环泵将血糖达标时间比例(TIR)提高到70%以上,对应糖化血红蛋白(HbA1C)首次降到美国糖尿病组织 (ADA)推荐的标准7%以下;更平稳的血糖也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治疗支出。
团队目前开发了首款胰岛素泵,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具备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开展人工胰腺PK算法原型研究和动物实验并且取得较好结果,是国内较早开展相关研究的单位,拟在第II代产品上落地实现;
当前团队一起完成两个产品的注册检验,有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注册和临床经验,并在国内较早开始胰岛素闭环算法研究,具备较好的团队素养和基础。
10
项目名称:墨影乳腺影像解决方案
团队简介:浙江安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数字乳腺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公司,从事数字 X 射线医疗成像系统多年,在影像成像设备的研发,生产,注册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有本土数字医疗系统的技术和发展基础。公司致力于乳腺检查相关设备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研发和生产数字乳腺设备相关软硬件平台。公司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影像融合,到随访预测的一体化女性健康平台。
项目概况
项目团队的“数字乳腺影像解决方案”核心是适合中国女性乳腺癌早期筛查成像特点的(致密型乳腺),低成本、高质量、安全且便捷有效的乳腺影像检查技术。其产品技术涵盖了线上随访APP移动端应用,DBT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成像技术,ABUS自动乳腺超声成像, 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识别,三维配准,影像融合,量化分析及随访跟踪等。总体来看,是一套集合乳腺癌高精准早筛设备、检查跟踪随访及专家远程诊疗为一体的乳腺健康管理方案。
11
项目名称:以智能专科AI为核心的母婴健康服务平台
团队简介:由人工智能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团队组成,创始人团队为该领域有长期研究的教授和博士,承担了承担国家卫健委人工智能专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等课题,拥有软件著作权 20 余项。
项目概况
母婴健康服务平台连接医院医生(D端)——母婴人群(C端)—— 母婴服务机构(B端),在D端的医生使用智能专科AI电子病历帮助临床决策,不断积累结构化、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数据,形成妇幼健康大数据云实现区域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通过母子健康手册App为 妇幼人群提供延伸到院外的远程妇幼健康服务,配套的医生助手App提供签约医生远程监控和咨询。母婴健康服务平台具备开放性和数据挖掘能力,为医院、机构、保险、专家等第三方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提供经过平台数据加工后的内容增值服务,从而为三方创造更大的附加值。
12
项目名称:掌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研发及5g+远程诊断应用
团队简介:刘西耀,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器工程硕士,拥有 10 年的超声行业工作经验,曾主持多个型号的推车彩超研发,在超声图像处理、图像算法研究、图像优化等方面经验丰富,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近 20 件,授权 11 件, 其中一个专利获得成都市优秀专利奖。
项目概况
32物理通道掌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已研发完成,实习了低功耗、散热效果好、操作便捷。能独立供电使用3-4小时,图像效果优于64通道产品、探测深度超过20厘米、包含B/C/D/M等成像模式。目前正在开展64物理通道产品的研发,同时,通过5g+超声结合,实现远程超声诊断及远程培训。
13
项目名称:肺部肿瘤穿刺消融辅助机器人系统
团队简介:研发团队主要由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机器人团队教授和研究生组成,合伙人包括三甲医院放射科、介入科、胸外科临床医生、医学影像设备制造商以及跨国公司高管。
项目概况
本项目针对肺部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手术机器人系统,可以对肺部实体肿瘤实时定位,机器人在定位装置引导下经皮精准穿刺到达肿瘤靶点,再通过针尖发射微波直接在体内消融灭活肿瘤组织,这是目前肺癌治疗领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还没有竞争性产品。系统主要部件包含肺部肿瘤实时定位与机器人导航模块、多自由度穿刺机器人模块以及穿刺消融控制模块,以上三个模块均由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支撑 ,具有技术领先优势。
肺癌是导致我国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大部分肺癌病例因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每年超过40万例)而错过了手术条件, 后续治疗手段有限,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穿刺消融是一种可以达到手术效果的微创治疗方案,但是肺部缺乏安全、精准的穿刺手段,导致该方案在肺癌治疗中难以推广。本项目提供可以辅助医生完成肺部肿瘤穿刺消融的机器人系统和配套穿刺消融针等专用耗材,实现肺部病灶实时精准定位,医生通过遥控机械臂在直观的视觉反馈中完成手术。这一系统为中晚期肺癌及肺部转移癌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提升手术精度,还能保障医生安全,满足患者、医生、医院三方需求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4
项目名称: 新闻谷硅谷生命科学科创营
负责人简介:国内外生命科学创新领先技术创业项目,在国内外顶尖园区的孵化、加速、生产和市场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项目概况
“新闻谷硅谷生命科学科创营”由坐落在上海张江高新区的新闻谷高新科创大厦的上海闻谷高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推出并运营,是针对国内外生命科学创新领先技术创业创新项目创始人和CEO开展的创业孵化课程和产业转化加速课程。课程3个月为一个周期,聚焦生命科学领域,以该行业和产业前沿创新内容为方向,开展覆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科技传播创新和产业管理模式创新,和创始人领导力、管理力、市场力、融资力、运营力和影响力的 “6新6力”突破课程,开展项目落地对接综合要素管理、政策环境分析抓手、股权设置与投融资渠道建设、人力行业专家+园区运营专家+科技传播资深媒体人资源内生动力开发等课程模块,同步开展新闻谷硅谷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投资人对接闭门沙龙,园区落地一对一服务等, 帮助海外生命科学项目落户中国和科创板上市。新闻谷硅谷生命科学科创营分为科创体验(孵化)营和科创战斗(加速)营,针对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开展。
15
项目名称:智能麻醉穿刺辅助机器人
团队简介:团队创建于 2016 年,研发团队目前有博士 4 名,硕 士 1 名,本科 4 名,成员来自国内外顶尖学府。医疗团队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专家:藤江正克,IEEE Fellow, 曾为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日本日立集团机器人首席,北京理工大学兼职博导。 王庚,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项目概况
北京积水潭医院做为全国指定的神经阻滞(麻醉)培训基地,与早稻田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合作,共同探讨开发了一款介入机器人,应用于神经阻滞、肝穿刺、乳房穿刺、穿刺活检、中心静脉穿刺等低侵袭超声介入手术,可辅助医护人员轻松完成精准穿刺操作,有效避免穿刺并发症并降低穿刺的失败风险。
本系统旨在大幅降低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提高穿刺技巧完成精准麻醉,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效率,减轻医生负担。本系统的研发突破了可视化穿刺路径导航、机器人控制、穿刺安全决策等关键技术 ,现已申请数十项国内与国际发明专利。
积水潭医院做为三甲医院每年骨科手术5万余例,拥有全国最专业的医师团队和丰富的临床资源,并且形成了独有的知识产权壁垒。 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全国仅用于神经阻滞的麻醉量约为3000-4000万例/年,且逐年递增。产品定位适中,全国的三级和二级医院均为目标客户,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产品深耕于麻醉科细分领域,预期可以在该蓝海领域做到龙头地位。
目前项目多项技术成果正在寻求成果转化。
16
项目名称:超高速激光诊断技术对于航空发动机湍流喷雾燃烧的开发与应用
团队简介:团队创建于 2017 年,由大学教授及科研团队组成,拥有日本大学终身教授一名,助理教授一名,研究员 3 名均拥有日本博士学位。技术由 5 名具有硕士学历的国际团队组成。
项目概况
充分结合国家当前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以“高精尖”“卡脖子”为宗旨,开展理论成果转化,以实际行动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依托日本高校的科研平台,建立高端完备的面向轮船和航空发动机的喷雾测试研究中心,对于发动机喷雾和燃烧的光学测试方面,负责人和团队通过近十年的大量的光学测试方法的尝试与改进,提出了基于不同光谱吸收频率 的LAS光学测试方法,该方法可以一举同时获得高温燃料气、液两相的分布特性,彻底解决了燃料燃烧前组分不明朗的问题。该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借鉴。因此我们着力开发一款商业化的测试系统,能够提供精准的测量服务,同时希望可以逐步产业化,该产品对于汽车,轮船,航空航天发动机喷雾燃烧的测试和研发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项目具有技术与专业两大优势:1.高速在线诊断;2.可以同时测量气液两相。
通过开发一个面向轮船和航空发动机的,重点将在超高压湍流喷雾、超高速微妙级光学诊断、超临界雾化与稀薄燃烧等领域布局,进而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引领喷雾和燃烧界的创新性技术转化。
项目多项技术成果已实现市场化,并已落地日本。
17
项目名称:组合式保温件的研发与产业化
团队简介:团队创建于 2013 年,由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团队三名核心成员中有两名讲师一名工程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 100%,其中一名是海归博士。
项目概况
组合式保温组件由组合式金属外保温、填充式内保温材料、拉紧器、定位锁、密封垫片及弹性垫片等组成,具有可随时拆卸并可以循环使用的保温组件。保温盒组件直接安装在管线、阀门和法兰等输送管线外部,安装完成后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现行保温标准,管道内的介质热量散失远低于现有技术。该组合式管道保温盒组件具有防水防火,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循环使用,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新型绝热材料最初应用于宇航服,经相应技术开发使之应用于多个行业。与传统保温元件相比新型保温元件具有:防火防水、导热系数低、绝热材料与被保温元件贴合紧密、保温组件具有互换性等优势。
目前处于筹备产业化阶段。
18
项目名称: 自动诊断医疗系统的开发
团队简介:现年 31 岁的三上贵浩博士,曾在东京大学医学部获得一年仅一名的校长奖,现已获得日本医师资格,在国立岩守大学担任教师,同时也是人工智能公司(AI)BMED 的CEO。三上博士的研究填补了日本自动神经识别的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系统的空白,并已在日本医院得到实际运用。现在,三上博士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同样帮助到中国的医疗领域。
项目概况
中国估计有1000万患有周围神经疾病的患者,如格林 - 巴利综合征,糖尿病性神经病,药物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等。为了掌握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需要对周围神经进行活组织检查并在病理学上计算轴突的大小和数量。我们开发了一种通过深度学习AI自三上貴浩(medical doctor, 東京大学博士)。内藤龍彦(medical doctor, 東京大学博士)、安西苑子 。
动识别周围神经的算法,通过获取大量的病理标本的数字图像,让人工智能学习,使之能够自动进行 “病理诊断”,并且由东京大学医院的Naito博士开发用于日常诊断。目前,它不仅限于神经医学领域,还与中国公司合作,在妇科领域进行细胞识别。
病理学家长期短缺,需要病理诊断的癌症患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几十年,病理诊断这项工作,医生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个标本,现在有了这个人工智能图像分析法,它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一个标本,在现场工作的病理学家的负担大大减少,节省的时间可以进行其它工作。
病理诊断的商业模式:
当地医院将用于诊断的标本或拍照图像邮寄给我们进行诊断,我们从自动诊断系统获得诊断结果。 我会将这份发现报告发回当地医院。 从上述医院收到诊断援助的系统使用费。
项目优势:
• 与东京大学病理部合作
• 与东京大学的校内研发公司共同开发
• 与东京大学理学部情報学科毕业的人工智能专家共同开发
• 以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病理部的协作网络为中心进行推广。
19
项目名称:基于脑电EEG的青少年注意力训练系统
团队简介:核心团队五人创始人,其中 3 位博士,2 位硕士。其中德国 / 瑞士籍的联合创始人已成功在欧洲及北美市场推出基于脑电 EEG 的诊断及训练全体系设备,现已交付了 5000 多套。此外, 项目还拥有强大的医学顾问团队,包括欧洲生物反馈协会主席Dr. Dieter Kropfreiter,暨南大学附属医学院华侨医院精神科主任贾艳滨教授等。
项目概况
研究表明,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发病率高达10%,但是真正就医的不足1%。针对市场这一痛点,该项目将把德国及欧洲已经成为针对青少年多动症及抽动症的规范化治疗手段,转化为中国国内教育培训机构适用的脑电注意力训练系统。
公司的主营业务由三部门组成,分别是脑电反馈设备,脑电反馈训练培训以及相关服务(诊断服务及设备维护)。
公司的产品主要由三种针对不同客户群的不同规格产品组成,其中专业型诊断与治疗设备主要针对大型医院及科研机构,针对心理诊所及儿童注意力培训机构的通用型设备的通道数和技术要求会相对低一些, 产品的操作也更流程化。
通过和欧洲生物反馈协会的合作,项目团队将联合国内知名高校、 精神科儿童多动症科研团队,筹建中国脑电反馈学院,构建海外交流培训与国内总部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将与奥地利弗洛伊德大学合作,构建海外培训及实习体系。同时,将依托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心理系在广州和杭州设立脑电反馈训练师区域培训中心,为一般性的脑电反馈训练师 提供基础知识培训,实际操作,及实习等服务。
20
项目名称:Edge AI芯片项目
团队简介:目前两位团队成员都有博士后经历,在欧美具有多年的科研和工作经验。项目发起者在中国、欧洲和美国 IBM 总共从事过 10 多年的计算神经科学研究。并在在人脑认知机理,神经计算,类脑机器学习算法和突触可塑性方面积累了多年国际前沿性的科研经验。
项目概况
AI芯片2019年全球销售额就已经达到428亿美元,但是大部分的AI芯片设计思路是通过硬件架构来迎合现有的机器学习算法,因此类脑芯片的研究受到了各国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国际大公司的青睐。类脑芯片理论上同时具有类似大脑的在线学习和推理能力,而且相对于传统CPU 和其它AI芯片,具有更低的功耗,这正好适应了物联网和边缘计算中对低能耗的需求。
正因为这些天然的优势使得类脑芯片具有远大于传统AI芯片的市场前景(保守估计几万亿美元)。虽然市场前景空前巨大,但是目前IBM和Intel等国际大公司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软件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充分发挥类脑芯片的学习和感知计算能力,Edge AI正好弥补了这一关键的空白。
Edge AI在类脑芯片初代底层算法开发、序列学习、异常事件监测、边缘计算数据预处理、语音激活等领域积累一定的研究成果(详情: www.edgeai.de),相关技术成果目前填补了国际相关领域多项空白。拟针对类脑芯片算法难点问题进一步科研攻关,取得专利优先权,储蓄技术专利。本项目长远布局,逐步推动实现类脑芯片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 ,在几万亿美元的未来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21
项目名称:汽车辅助系统新型无刷直流驱动电机
团队简介:团队核心技术成员包括:教授一人负责总体技术指导, 博士研究生三人(二人德国籍,一人中国籍)分别负责电机设计、 电控设计、电机新型磁芯材料研制。
项目概况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用于汽车辅助系统(雨刮系统、电动车窗升降系统、电动天窗系统、座椅系统等)的新型无刷直流驱动电机。相较于当今中国市场主流的有刷直流驱动电机具备结构简洁、能耗低、磨损小、 能量密度大、运行噪声低、制造成本低等优势。相较于在欧美市场逐步推广的高端无刷直流驱动电机,同样具备质量小、体积轻以及材料成本低的特点。
此项目设计方案结合了研发团队在电机设计、控制以及磁芯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已在电动汽车电驱平台上成功应用,具备极高可行性。基于团队成员在德国工业领域内的丰富经验,可在短期内对设计样机进行产品化改造并实现量产。
此设计方案因其结构特点,亦可通过简单地设计改造后应用到其它的直流电机应用领域,如电动轮椅,智能假肢等。
项目设计方案提炼自技术团队主导的另一电动汽车电驱平台开发项目,可行性已获德国联邦科技部基金委认可。设计方案通过简化电机结构、锻造新型磁芯以及应用独家专利电控技术,在提高电机性能的同时降低各类材料的使用量,直接降低绝对成本。同时,优化的集中式绕组结构可省去传统有刷直流电机制造过程中必备的绕线装置,大大降低投产成本。
22
项目名称:单靶点多药物盲筛AI产品
团队简介:团队一共拥有 7 人,3 名核心研发人员,其中包含 1 名 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博士),1 名生物信息科研人员(博士),1 名 成药性实验专家(博士),还有 1 名外围机器人制作专家(博士),1 名资深架构师和产品经理人员(本科),1 名 web 开发人员(硕士), 以及 1 名法律顾问人员(本科)。
项目概况
新药发现是AI精准医疗的核心部分之一。根据团队内部建立的药物靶点库,该项目的AI产品可以对特定靶点进行多药物盲筛,这些候选药物将可向制药公司和医疗机构的研制部门等提供有力情资,使得其在药物制备之前能够更多地收集潜在药物并测试这些药物的有效性。目前,该团队的AI产品在计算机模拟阶段获得了精度颇高的结果。团队下一步的计划是把这个AI产品投入生产实践的环节,希望以多种模式与药企等医疗相关的各大机构开展合作。
与各门类产品横向比较,该团队提供的产品产业链简易明晰,生产线不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但是需要靠近制药生产资源以较佳方式调控和管理制药流程)。较其他行业的创业产品而言,该项目产品科技含量高,初期市场吃定后,不需要大量或过量的市场营销,高度省劳力。与本行业产品横向比较,该项目的最大优势是拥有全部AI产业链(软件和硬件)上的人员和专门进行成药性检测的生物实验人员。算法人员使用最新的AI预测方法,使用新药预测背后的工作模型更加有活力,预测更具业内外思考的新药,而非单一化、程序化和老旧化的新药预测结果。
23
项目名称:Citiesabc城市赋能平台
团队简介:团队创建于 2011 年,由多次成功创业者及 IT 行业资深技术人员组成,本科以上学历占比 100%。
项目概况
本项目面向全球市场,整合世界城市信息,由经验丰富的团队与全球领先的组织,政府,企业和媒体合作。平台通过自动收集整合和筛选,使用实时数据创建开放的API,整合世界所有城市信息,使用软件及服务自主研发软件构建索引解决方案,以管理、优化和数字化数据以及多个开放的API。设计数据分析模型完成数据的二次处理,从而挖掘出浅层数据之下的深度价值。
技术,产品IP:现成的区块链,AI和Fintech尖端解决方案,软件以及UI和UX。
产品已完成一期工程。
24
项目名称:SPIKING无创式脑疾病诊断
团队简介:团队创建于 2016 年,四位成员均具有海外博士学历,来自各个领域的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
项目概况
SPIKING团队基于无创式脑疾病诊断治疗技术,开发出可穿戴式脑部信号处理器。该系列产品可应用于脑疾病诊断治疗、脑波VR和基于人机接口的四肢修复等领域。SPIKING团队将采用“软件+硬件+平台” 的商业模式,结合云数据计算,有潜力实现某些特定脑疾病远程监测、诊断、预防及治疗,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脑波市场目前尚属于发展初期,市场份额较为空白。 SPIKING 采用无创式脑疾病诊断治疗技术,大大降低了脑波健康诊断的门槛。SPIKING 系列产品可以不需开颅手术即可获取精准的脑信号,进而实时监控并判断脑部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预防诊断脑疾病目的。同时,SPIKING 是市场上唯一一个从脑神经功能方面进行诊断的技术。
本项目的核心技术研发多年,基于大学产学研而来,已趋于成熟;目前有多个专利在申请中;已有较强完整的研发团队人员和核心技术路线图。
SPIKING致力于开发一个开放式的软件平台,将以脑疾病监测设备为依托,逐步吸收容纳其他疾病监测及预防设备,形成一个全面而稳定的健康监测生态系统。
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SPIKING有两个显著优点:
a. SPIKING可监测脑部疾病,而其他产品并不能。 b. SPIKING是个开放系统,其他产品都是闭合系统。
本项目现处于中试阶段,一代产品的技术路线已经成熟。计划于获得Pre-A轮融资之后,立即开始产业化技术路线的研发。
25
项目名称:汽车用新型SMC复合材料
团队简介:团队创建于 2018 年,现有创始成员公司共四人,均有硕士以上学历和海外背景。项目负责人张崇焕为剑桥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候选人,曾在陶氏化学(澳大利亚)材料分公司负责项目整体统筹协调。技术总负责人为剑桥大学工程系博士后。财务负责人为英国卡斯商学院博士候选人。销售负责人为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
项目概况
SMC是片状模压复合材料,由树脂和玻璃纤维加工而成,由于其成本低、成形工艺简单、物理化学性能高等特点,正在逐步取代各个领域的多种现有材料。我公司拟运用新型SMC复合材料制造方法制造SMC。经过过去多年的持续研发,新型SMC制造技术已得到长足的优化,通过了实验室放大、中试工厂模拟等步骤,现已达到工业化标准。
公司计划于2020年10月成立,将大力拓展SMC市场,在重型货车方面拓展SMC材料的零部件制造类型,放眼于如翼子板、保险杠在内的6大货车零部件。另外我们也将着眼于其他车型,如小型电动车、重型拖拉机等等。
我们也会增多我们的运营模式,区别于品牌创立初期的B2B投产、 生产、销售模式,我们将力邀达标的企业使用我公司技术,贴牌生产我公司产品;或租赁生产车间,生产相关产品,做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我们会在适当的时期成立研发部门,开发SMC相关产品,如SMC材料外用 的水性油漆等,也会提供材料领域的咨询服务。
项目多项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实现工业放大,现寻求投资和产业落地机会。
26
项目名称:MO Intelligence 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
团队简介:团队创建于 2018 年,由牛津大学博士和谷歌DeepMind 机器学习科学家创立,创始投资人与导师由谷歌 DeepMind 首席科学家,牛津大学教授,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组成,团队于 2019 年底入驻牛津大学加速器 Oxford Foundry (每年仅从超过 300 家优秀创业公司挑选约 10 家入驻,且创始团队必须为牛津大学学生或教授)。
项目概况
本项目运用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旨在攻克对建筑场景进行实时、高效的3D建模,为建筑工程管理者提供第一手的可靠信息。同时,产品提供最前沿的点云内容分析,可对3D模型进行量化分析,进度风险评估以及BIM模型对比,是实现建筑行业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一步。
MO Intelligence推出的自主测绘机器人和智能移动测绘装备使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建筑场景的实时3D建模,可以对建筑工程进度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产品可直接使用于大规模的建筑场景,室内室外均可使用,测量精度室内可达15mm,5分钟可建模1000平方米。相比传统无人机高空建模,产品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并且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将自动化的工程进度管理细致到以天为单位,所有数据均实时采于真实的建工现场,是具有极大潜力的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
MO Intelligence在英国、美国均有正在洽谈合作的一线建筑公司,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项目多项技术成果已成功市场运用,在英国运营近两年时间,已获得天使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