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沈鹏熠
江西财经大学
沈鹏熠,男,籍贯湖南临湘,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MBA/EMBA导师,市场营销系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化营销、服务营销、人工智能营销、品牌营销和零售管理。在《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参编著作7部;主持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省自科和省社科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近20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2项国家社科基金和3项国家自科基金;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在教研方面,主持和参与省教科规划项目、省教改重点项目、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共6项;指导研究生获得多项省级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理事,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培训服务,并担任了多家期刊审稿人。
查看详情王兆海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王兆海,湖南常德人,1986年生;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员,校聘“青年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未来之星”岗位人才;江西省“青年井岗学者”。研究领域为“水稻重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水稻优异种质创制与育种利用研究”。目前,主持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参与承担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参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已发表SCI论文1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中科院JCR分区1区1篇,IF:5.677;2区5篇,IF:5.753、5.753、4.298、3.390、3.302;3区3篇,IF:3.331、2.473和1.751)。以通讯作者在学校A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以第5完成人育成水稻新品种1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教育与工作简历 2021/12-至今 副研究员 2021/01-至今 江西省井冈学者奖励计划“青年井冈学者”; 2019/07-至今 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2018/01-至今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校聘“青年教授”; 2017/01-2021.11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助理研究员,校“未来之星”岗位人才,江西省高层次技术人才——第四层次人才; 2015/01-2016/12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合作导师:于丹教授、李阳生教授; 2010/09-2014/12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博士生,导师:李阳生教授; 2008/09-2010/06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硕士生,导师:李阳生教授; 2004/09-2008/06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物技术,本科生 研究方向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功能解析和育种利用;遗传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包含叶衰老、抗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光合作用、颖花和籽粒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生物学过程。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380,水稻UAP1和UAP2基因协同参与叶早衰和防御反应过程的功能及代谢通路研究,2018/01-2021/12,45.6万元,在研,主持 2. 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20181BAB214011,水稻UAP1基因参与叶衰老和防御反应的功能模式和下游分子途径研究,2018/01-2020/12,6万,已结题,主持 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M592379,水稻黄绿叶基因YGL8的克隆和功能研究,2016/01-2016/12,5万元,已结题,主持 4.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GJJ170247,水稻叶绿素合成关键酶基因ChlM的下游基因转录网络研究,2018/01-2020/12,3万元,已结题,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071,水稻灌浆期应答夜间高温的全转录组RNA调控网络解析,2021/01-2024/12,35万,在研,排名第三;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062,高温胁迫条件下水稻调控花药开裂的遗传网络解析,2020/01-2023/12,40万,在研,排名第二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359,灌浆期夜间高温增强水稻线粒体跨膜电子传递的代谢机制,2019/01-2022/12,40万,在研,排名第三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YFD0100400-2016YFD0100406,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优异等位基因聚合和高产新材料创制,2016/07/01-2020/12/31,149万元,已结题,排名第三; 9. 国家转基因专项任务子课题,2016ZX08001001-001-009,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长江中下游稻区抗虫新品种培育,2016/01/01-2018/12/31,169.39万元,已结题,第四;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1467,调控水稻灌浆期耐热相关基因表达的DNA甲基化关键位点挖掘,2015/01/01-2018/12/31,90万元,已结题,排名第三;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31560387,水稻应答灌浆期夜间高温的miRNA鉴定及其调控的基因转录网络分析,2016/01/01-2019/12/31,45万,已结题,排名第六。
查看详情李思明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2001年至今在江西省农科院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健康养殖的科研和推广应用工作。2011年被评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2013年被评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兼任世界家禽学会、中国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理事、中国动物环境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等6个学术团体、中国中部地区省科技奖励网评专家库专家、《动物营养学报》审稿专家。近5年共主持国家及省部级13项目,其中国家基金项目2项、骨干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其中完成9项;第1完成人获得科技奖励3项、省级荣誉4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SCI等论文20余篇。
查看详情陈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陈明,1979年8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果实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了园艺本科专业的《园艺专业导论》、《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与技术》、《园艺产品品质分析》和《园艺植物研究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Scientia Horticulturae、PLoS One、Food Chemistry、果树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参与制定江西省地方标准3项。
查看详情郑南宁
研究领域
计算机科学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郑南宁,男,(1952.12-),汉族,祖籍陕西西安,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自动控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校长,校党委委员、常委。现任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个人履历: 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5年日本庆应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日作博士后研究; 曾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2003年8月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2014年4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在西安交大召开全校干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郑南宁不再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职务。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教育部党组成员王立英,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毛万春出席大会并讲话。) 郑南宁院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Fellow)。 奖励及荣誉: “数字视频时-空自适应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提出图像分析和视觉知识描述新方法,为构造计算机视觉系统和基于图像信息的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关键技术。 完成“精密装配机器人机器视觉系统”研究,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明了一种图像边缘曲线拟合的新方法,获1995年国家发明奖四等奖。 “高性能机器视觉及车型与牌照自动识别系统”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提出在线交互式立体测深方法,研制出“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及“DSA12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 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扫描制式转换及视频处理芯片;获已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七项。 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2部。 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中国青年科学家”称号。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当选国际模式识别协会理事会中国代表。 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2005年11月当选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Fellow)。 党的十八大代表。
查看详情李立浧
研究领域
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李立浧(1941.7.8- )电网工程专家、直流输电专家。江苏省盐城市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现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电网建设,在电网工程、直流输电和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技术领域作出了成绩和贡献。参加和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33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参加和组织我国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800"李立浧,1941年生,江苏盐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投身能源电力事业已经超过50 年,至今坚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线。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主持我国重大电力工程建设,为我国和世界电网的突破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研发西电东送关键技术,攻克交直流相互影响等世界级难题;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首创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集成和设计自主化技术。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实现了我国电网技术从跟跑到引领世界的巨大跨越。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大力推动先进能源电力技术工程应用,创造了我国和世界电力建设的多个第一:主持建成世界上第一个±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带动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发展;参加和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330kV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得国家工程大奖;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南澳多端柔性直流工程、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 李立浧院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奖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 工作经历 2008.6_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力学院名誉院长 2002.12-至今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2.01-2002.12 ,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处长、副总工程师、专家组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4.10-1992.01 ,电力部超高压输变电建设公司,工程处长、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68.09-1984.10 ,甘肃送变电公司,工人、工程师、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教育经历 1955.09-1961.09 ,江苏省盐城中学,初中生、高中生 1961.09-1968.09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获奖、荣誉称号 国家级科技奖励 1.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排名第1,2017年 2.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2,2011年 3.恶劣环境中电气外绝缘放电特性及其在电网中的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5,2009年 省部级科技奖励 1.交直流并联大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第1,2014年 2.高压大容量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2015年 3.大型多功能人工气候室研制及其在电气外绝缘研究中的应用,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2007年 4.同区域多回路直流落点相关技术的研究,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2,2008年 5.±800kV直流外绝缘技术开发及设备研制,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2,2007年 荣誉称号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年 中国光华工程科技奖,2016年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主任委员"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