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刘晓婷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分析了白魔芋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植物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和先进技术,展望了白魔芋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对白魔芋基础生物学研究的完善,有利于提高白魔芋育种的质量,标准化栽培模式的建立也需要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白魔芋是我国独特的种质资源,各界要提高对白魔芋价值的重视,通过白魔芋良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及配套栽培措施的研发,促进白魔芋的推广和开发.
查看详情马雯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项目”,协作培育的杂种小麦“西杂一号”通过审定,其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多功能精量播种机排种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八五”以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80余篇。每年种植推广本所新品种、新技术120万亩以上。共取得社会效益6.5亿元以上,是国家投资额的57.8倍。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改进办所方针,突出科研,强化开发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对科研课题实行分类管理,对科研成果实行重奖,走科研、开发一体化之路。优质小麦繁育、辣椒良种繁育、脱毒种薯繁育三大中心正在筹建。科技开发初具规模,年创收20多万元。
查看详情屈洋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屈洋,男,1983年出生, 辽宁锦州人, 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与育种研究。通信地址:7499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朝阳路56号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幼园间作大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种植大豆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大豆根系的根瘤菌具有生物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换为胺,达到培肥果园土壤的作用。
查看详情王可珍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走进王可珍的办公室,桌子上摆满了大豆品种的样品瓶。每一个样品瓶都有着一个故事,它们见证了王可珍“与豆为伴”的奋“豆”历程。 在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不论夏种、夏管还是秋收,试验田里经常有一个身着白大褂的身影穿梭在大豆试验田间查看苗情、记录数据。 她是大豆育种专家,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农艺师王可珍。
查看详情李文军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市农科院总农艺师李文军表示,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一项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启动实施这项工作,既有利于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迅速及时、有针对性地培育,同时又有利于培养造就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希望各位学员要珍惜这次难得的系统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认真听课,争取学有收获,学有所成,并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对各位增强素质、提升技能有所帮助,并且更好地带领周围村民一起致富。
查看详情仝秋红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主讲人,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讲教育部国际平台首批上线课程。主要从事新能源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电子控制、智能交通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教以来,为本科生主讲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控制原理》、《汽车微机应用技术》等课程;主讲了《C++语言》、《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及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等硕士生课程;为博士研究生主讲了《人工神经网络》课程。主编了《C++语言》等两部教材。主持或参与了包括国家重点计划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查看详情王姝
长安大学
王姝,女,1991年05月出生,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人机协同控制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DYC/AWS系统智能协调控制策略研究”,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独立驱动增程式乘用车关键技术”,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同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事故下客运车辆应急逃生、自主救援关键技术及装备”、“大规模网联车辆协同服务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驾驶意图的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协调控制系统研究”,陕西省科技厅(重点产业链项目)“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关键技术研究”、“分布式驱动纯电动乘用车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制动驾驶意图辨识的纯电动汽车复合制动协同控制研究”、“基于循环工况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研究”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上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
查看详情付佩
长安大学
付佩,女,1994年8月出生,陕西西安人。2013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并于同年保送至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进行硕博连读,2020年3月获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5月至今在长安大学汽车学院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开发与优化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在车用燃料电池有限元仿真、电池结构设计与改进、电极复合材料重构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原创性科研成果。 近年来,主持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1项,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横向项目1项,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
查看详情谭晓伟
长安大学
谭晓伟,男,1985年5月生,内蒙赤峰人,工程师,在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7月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汽车学院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毕业后留任辅导员两年;2012年12月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2013年7月留任运输工程实验室,主要从事《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维修工程》等实验教学工作。先后参《广东省汽车货运站场级别划分及验收办法》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参与修订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公路货运站站级标准及建设要求》1项;发表论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
查看详情吴付威
长安大学
吴付威,博士,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高级工程师,运载工程实验室主任,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人-车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研究方向为人-车-路系统安全研究。2009年获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20年获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1项、中央高校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专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SCI、EI检索6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