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

中国科学院大学

从事工作/专业领域: 从事磁流体动力学、材料的电磁过程、电磁测量方面的研究工作。 专业特长: 了解本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研究前沿和业界应用的动态,对电磁场和多物理的耦合计算分析有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多个相关领域的数值模型,掌握本项目的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

查看详情

王诗文

广西科泰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2020年—至今 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围绕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咨询等开展区域创新服务,为地方政府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为核心的高新区创新企业群,服务区域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结合“30·60”碳排放政策,引入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免费铺设大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屋顶光伏,为高能耗企业解决绿电供给问题,免费进行露天尾矿复绿,结合兴业证券绿色债券政策,为地方政府提供绿色金融杠杆。 2017年—2019年 任职桂林市科技局自主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共培育 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3家,其中从市级至国家级占20%。指导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08家,科技计划项目64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利贴息2笔,成果转化交易 额2500万元,指导各园区申报文创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特色小微园、孵化器、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双创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券等相关业务。 指导桂林智慧谷孵化器、桂林经开孵化器申报奖补不少于2000万元/家,一年内由市级平台提升至国家级。创新孵化模式,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型创孵平台,帮助柳州五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两年内三级跳,搭建汽车后市场上下游产业链,组织申报资本集聚型创新创业载体升级专项资金5000万元,服务经开区科技企业183家。 2015年—2017年 联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开发5G光伏微基站应用模块,乡村亮化太阳能路灯管理平台,并实现商用,设计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滨江路至解放东路路段灯光,成立政府采购招投标创业团队,涉及絮凝剂水处理、乡村亮化工程、无人机、市政工程等项目,累计中标金额1.3亿。入职桂林新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任工程部经理;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融资拓展部主管;桂林博能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合伙人;广西德文智能照明有限公司,CTO。

查看详情

石云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凝聚态物理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宾州州立大学短期访问;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863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中科院先导和重点研发项目等10余项;已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专利授权10余项。先后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10余次,其中主题/邀请报告4次;目前研究方向为: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无容器制备技术及结构物性研究。在高能射线探测成像(X-CT,PET 等)用闪烁材料和LED /激光照明用荧光材料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进展,研究工作包括理论计算、材料制备和性能优化等。

查看详情

潘明祥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长期以来还一直从事多组元块体亚稳(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高压下的结构相变、物理和力学性质等研究,在新型金属玻璃的合成、形变与断裂机理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做出了有特色的工作。负责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项目、863高技术、载人航天-2、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计划项目、973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在Science、Phys. Rev. Lett.、Acta Mater.、Adv. Mater.、Appl. Phys. Lett.、J. Phys.、Phys. Rev. B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获美国及中国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近40项。 从2006年起负责载人航天工程2步(天宫一号)和载人空间站天宫二号任务空间材料科学分系统项目实施的总体技术工作;曾负责制定中国载人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空间材料科学领域实施方案论证,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空间微重力材料科学分领域2016-2030的发展规划论证等工作。

查看详情

雷作胜

上海大学

雷作胜,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和兴趣为: 连铸及电磁连铸、磁流体力学、磁重力补偿下流体物理、电磁感应加热,冶金人工智能等。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人工智能技术分会副秘书长,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宝山区区委副主委,宝山区第八届政协委员。

查看详情

董国艳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纳光学、电磁超材料、光纤传感。中国光学学会会员、美国光学协会(OSA)会员,《Applied Sciences》编委成员,《Optics Communication》, 《Optik》期刊编辑,中国超材料学会青年理事,Optics Letter,Optics Express, Applied Optics等学术期刊审稿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著近百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高校联合基金项目多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自然面上、863科技部和中科院项目。

查看详情

王宗彦

中北大学

王宗彦,博士,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获太原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士学位,1994年获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学学科硕士学位,1998年获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博士学位。现任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CAD/CA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西省起重机数字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西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金属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山西省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机械装备模块化、参数化、智能化协同设计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 主要从事机械装备模块化、参数化、智能化协同设计平台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完成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高科技项目1项,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山西省自然基金1项,山西省攻关计划2项。发表论文180余篇,教材及专著4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1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6项。主要负责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国家863项目“重大技术装备模块化参数化智能化协同设计系统研究”,山西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电牵引采煤机创新设计平台研究”,山西省攻关计划项目“面向快速定制的起重机数字化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等。

查看详情

王志坚

中北大学

2005.6—2009.6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9.9—2012.6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2012.9—2015.6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5.6—2017.11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2017.12—2019.11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8.8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9.12至今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目前,兼任九三学社山西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社会服务部部长,国家自然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山西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等职务。 主要从事复杂设备可靠性建模与数字孪生技术、机械装备剩余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数据驱动的智能诊断、机械信号处理与分析的研究和学术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项目、中北大学校基金、企业横向项目等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山西省基础研究项目2项。2015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热点论文3篇;以第一作者发表EI收录论文7篇。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8项,出版专著1部。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Mechanical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ISA Transactions》等多部SCI期刊的审稿专家,《振动与冲击》《电机与控制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振动、测试与诊断》等多部EI期刊的审稿专家。

查看详情

石上瑶

中北大学

教育经历: 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华北工学院攻读本科工学学士学位; 1994年9月至1997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工学硕士学位; 2011年9月至2016年6月,四川大学攻读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年4月至2001年12月,在四川长虹电子集团空调公司从事通用交流变频和直流变频空调控制器的研发,1999年开发出国内第一款直流变频空调控制器,产品批量化生产销售为公司带来上亿的巨额利益。 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国家巨型激光装置的网络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和系统实施。 2004年4月——2009年2月,进入广东雷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从事指纹识别、脸谱识别、自动控制和信号处理等算法研究和嵌入式软硬件设计,项目管理工作。 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在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担任伺服控制室主任,从事歼XX战斗机机载光电设备的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研发。在短短的2年内,从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突破,使伺服控制和跟踪精度小于0.05mrad,远远超过国内同行业水平,达到世界级高水准。 2012年8月至2017年9月,就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A股上市公司——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任旗下核心子公司任职总工程师,主要从事伺服控制系统和激光切割设备数控系统开发;参与了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数控机床互联通讯协议标准与试验验证。 2018年12月至今,作为高层次人才被中北大学引进,目前主持军委装备发展部项目一项,参研军委装备发展部项目一项,横向主持大型军工企业核心研发项目一项。 目前研究方向是智能伺服控制、柔顺控制、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机器视觉,创造发明了自有的石氏工程微积分和不相关性信道解耦控制算法。

查看详情

申冲

中北大学

教育背景: 2004.09-2008.07:燕山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 2008.09-2014.06: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 2011.01-2012.01: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 主要简历: 2014.06-2016.12: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讲师 2016.12-2020.12: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副教授/硕导 2020.12-今: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教授/博导 从事工作/专业领域:大学教授/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 专业特长:导航定位、惯性/卫星导航等 代表性论著: 近五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0篇,他引474次,其中包括ESI高被引论文7篇(均为第一或通信作者)。出版中英文专著各一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代表性论文及著作如下: (1)Seamless GP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Based on Self-Learning Square-Root Cubature Kalman Filter,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21,68(1):499-508.(第一作者,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7.5,于2021年6月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2)Temperature drift modeling of MEMS gyroscope based on genetic-Elman neural network,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16,72-72:897-905.(第一作者,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6.471,于2019年11月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3)Dual-optimization for a MEMS-INS/GPS system during GPS outages based on the cubature Kalman filter and neural networks,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19,133:106222.(第一作者,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6.471) (4)Pole-Zero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Circuit Design and Experiment for Dual-Mass MEMS Gyroscope Bandwidth Expansion,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2019,24(2):677-688.(通信作者,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5.673,于2020年6月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5)Attitude measurement based on imaging ray tracking model and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with iteration algorithm,ISA TRANSACTIONS,2019, 95:379-391.(通信作者,中科院二区期刊,IF=4.305,于2020年6月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6)中文专著:惯性基导航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7)英文专著: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Inertial-Based Navigation Systems,Springer,2021。 承担的项目与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线圆复合单像素多光谱仿生水下偏振光罗盘关键技术研究,2020.01-2023.12; (2)装备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基于仿生学的XXX自主导航方法研究,2020.12-2024.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大气偏振模式的仿生偏振光定位关键技术研究,2017.01-2019.12; (4)装备预研领域基金:仿生导航方法研究,2018.01-2019.12; (5)装备预研航空工业联合基金:自学习自进化XXX导航方法研究,2019.01-2020.12; (6)装备预研兵器支撑联合基金:面向微小型无人地面平台的XXX导航方法,2019.01-2020.12。 获得奖励: (1)2018年入选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查看详情
共1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