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

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

现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4年6月,获得第四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 2019年8月2日,入选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查看详情

杨中民

研究领域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材料科学

华南师范大学

杨中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光纤激光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特种光纤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十三五重点专项“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 主要从事特种玻璃、玻璃光纤、光纤激光以及光纤传感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 项目和军工等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获授权PCT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SCI他引1500余次。 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带领的团队获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

查看详情

张勤远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稀土光功能材料、特种光学玻璃、掺稀土玻璃光纤及器件等方向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973”预研项目等多项

查看详情

张军杰

中国计量大学

军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中红外激光玻璃与光纤、光电功能玻璃/微晶玻璃方面的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SCI论文10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17项。 2005年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2007年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2010年日本陶瓷学会“仓田元治”奖(年度1名/亚洲区),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科研奖,200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5),201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4)。 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玻璃陶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溶胶凝胶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材料研究学会理事、杭州硅酸盐学会理事。

查看详情

徐时清

中国计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杰出青年、浙江省首届双十佳青年优秀教师和浙江省优秀博士后。主要从事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现承担和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曾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查看详情

叶代启

华南理工大学

担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大气污染控制广东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主任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勘察设计环保工程专业专家委员会、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等委员。 研究方向: 大气污染控制领域,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控制政策研究;VOCs排放特征、排放清单及其反应活性究;VOCs、机动车排气、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VOCs的非热等离子体及催化净化技术研发等。 "1965年2月出生,湖北麻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2014.01-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学院学术与学位委员会主席,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学术团队负责人 2013.01-2013.1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0.07-1993.12: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系,教师 2004.08-2012.1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10),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学术团队负责人 1998.03-2004.07:华南理工大2004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2004.03) 1997.06-1997.09:英国Warwick大学,进修访问 1993.12-1998.03: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系,副教授 教育经历 1988.12-1990.04: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部,访问学者(博士联合培养) 1984.09-1990.07: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工学博士毕业 1980.09-1984.07:华南工学院,有机化工专业,工学学士毕业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担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大气污染控制广东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主任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勘察设计环保工程专业专家委员会、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等委员。 研究领域   大气污染控制领域,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控制政策研究;VOCs排放特征、排放清单及其反应活性究;VOCs、机动车排气、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VOCs的非热等离子体及催化净化技术研发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广州地化所、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同行专家一致评价叶代启教授领导的学术团队的科研水平、研发能力处于广东省领先地位,在国内外亦有较大的影响。"

查看详情

刘立成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泰山学者。研究组成立于2015年,研究经费充足。截止目前为止已在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Appl. Catal.-B: Environ、Small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指导的博/硕士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查看详情

董林

南京大学

1963年3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分析中心主任/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7起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工作。2005年9月起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圆满完成了2008年4月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2008年5月任现代分析中心主任,积极推动“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一人多岗,岗位流动”的工作理念,探索提升队伍自身业务水平与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测试服务的互动发展模式;2020年任实验室与设备处处长,努力探索并积极推动全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及高效运行机制。现为中国化工学会稀土催化与过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常委;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大气化学及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家“863”、“973”、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计划、江苏省工业支撑计划、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博士点专项基金和中石化委托研究项目等多项。已正式发表SCI研究论文二百余篇,申请专利26项,授权13项。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2年获得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8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环境催化材料的控制合成和大气分子污染物的吸附、吸附分解、催化消除等方面。目前,在稀土基催化材料的创制及“环境催化” 基础应用研究方向(特别是关于大气分子污染物NOx,CO ,VOCs等的催化消除方面)形成了一支由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生(博士、硕士)、本科生(约40人左右)参加的研究团队。

查看详情

季生福

研究领域

化学反应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015年:季生福,男,教授,从事催化新材料及催化反应研究.
2014年:季生福(1957-),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烃催化转化、纳米催化新材料、绿色化学、环保催化、化工过程强化及节能技术等,通讯联系人,010-64419619,jisf@mail.buct.edu.cn.
2013年:季生福,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及催化反应研究;Tel:010-64419619;E-mail:jisf@mail.buct.edu.cn
2012年:*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jisf@ mail. buct. edu. cn
2011年:季生福,男,教授,博士,从事催化领域方面的研究;Tel:010-64419619; E-mail:jisf@mail.buct.edu.cn
2010年:季生福(1957-),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 010-64412054,Email:jisf@mail.buct.edu.cn
2009年:季生福E-mail:jisf@mail.buct.edu.cn,Tel:+8610-64419619 通讯联系人
2008年:季生福,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jisf@mail.buct.edu.cn; Tel: +8610-64412054.
2007年:季生福,E-mail:jisf@mail.buct.edu.cn 通讯作者
2006年:联系作者:季生福,Tel:010-64412054,Fax:010-64419619,E-mail:jisf@mail.buct.edu.cn.
2005年:季生福,联系人:Tel: (010)64412054; E-mail: jisf@mail.buct.edu.cn.
2004年:季生福(1957-),男,宁夏自治区银川市人,博士,教授,电话010-64412054,电邮jisf@mail.buct.edu.cn.
2000年:季生福:男,1957年生,博士,研究员.
1999年:季生福,男,1957年生,博士,研究员.联系人:季生福.Tel:(0931)8828197;Fax:(0931)8417088;E-mail:sfji@ns.lzb.ac.cn.

查看详情

刘忠文

研究领域

化学反应工程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刘忠文,男,中国国籍,陕西师范大学教授。1994年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入选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新教师基金、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课题。

查看详情
共14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