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罗一斌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论文/专利/奖励:无。主要成果及贡献: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多膜技术与分子筛生产集成的清洁生产新工艺”的课题,成功实现工业化,分子筛生产的废水资源化利用、无废水排放清洁工艺已长周期稳定运转,对解决催化剂生产企业环保瓶颈问题、推动炼化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查看详情苏硕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论文/专利/奖励:2018年获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主要成果及贡献:主持和参加中国石化重点科技项目子课题研究,研究提出低粘度PAO的聚合工艺、产品分离与调合技术方案等,在低粘度PAO成套工艺技术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创新添加剂研发模式,创建抗氧剂分子设计技术平台,研制新结构高效抗氧剂做出了贡献。
查看详情王辉国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论文/专利/奖励: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石化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主要成果及贡献: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专项资金、中国石化重点科研开发课题十余项,在吸附剂研发试验装备设计、试验方法建立、芳烃分离吸附剂研发及工业应用、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开发及拓展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业绩。
查看详情侯研博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论文/专利/奖励:2015年获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主要成果及贡献:主要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低聚型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分子骨架结构有效调控界面自聚集行为,并完成了该类化学剂从化工原料或生物质原料出发的工业化制备。该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表/界面活性高,可修饰性强,制备过程原子经济性高的特点,在微生物驱、冷采等稠油强化开采方面显示了显著应用效果。
查看详情张健中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论文/专利/奖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二十余件。曾获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基础研究成果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等。主要成果及贡献:她将微流控、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最新技术与石化行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应用。利用微通道反应技术进行危险工艺本质安全化流程再造,将易失控、易燃爆的危险反应转变为高度可控的工艺过程。
查看详情张树才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论文/专利/奖励:发表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论文12篇;参与编写5部专著;申请专利23件,其中PCT专利2件,发明专利16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次。主要成果及贡献:配合曹湘洪院士编写了《安全可靠、清洁环保型炼油与化工企业构建》;基于敏感材料吸附化学品导致电位变化的原理,开发了20余种对有毒/可燃气体具有灵敏甄别能力的新型气敏材料。
查看详情张健中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论文/专利/奖励:获授权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成果及贡献:长期从事的油库、加油(气)站安全环保科研工作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973课题1项,中国石化青年创新课题1项,中国石化科技部课题20余项。形成了“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低温催化氧化治理VOCs技术”、“智能化油库技术”和“加油站在线监测技术”等多项成果。
查看详情孙冰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论文/专利/奖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二十余件。曾获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基础研究成果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等。主要成果及贡献:她将微流控、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最新技术与石化行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应用。利用微通道反应技术进行危险工艺本质安全化流程再造,将易失控、易燃爆的危险反应转变为高度可控的工艺过程。
查看详情于安峰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论文/专利/奖励:授权专利34项,出版专著1册。曾获2018年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2016年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等。主要成果及贡献:长期从事氢能安全、气相燃爆和高压气体安全相关科研工作,承担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持和参与石化企业风险评估标准3项,获省部级奖3项。
查看详情仇丹
宁波工程学院
2003年7月于浙江大学获应用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7月于浙江大学获化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2月至今于宁波工程学院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后任宁波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曾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专利金奖等。主要成果及贡献:长期致力于脂溶性营养素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负责《重要脂溶性营养素超微化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基础研究(排名第二),有效调控脂溶性营养素粒径、稳定性和全反式异构体比例,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脂溶性营养素包覆体系的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排名第一),虾青素、维生素A 产品的销量分别达到世界第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