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康

西安交通大学

主要从事精密机械几何精度设计与装配精度保障技术研究,包括精密机械几何精度建模、优化设 计;几何误差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开发;制造(装配)过程偏差传递建模、装配工艺优化、质量管理与控制。

查看详情

张进华

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领域(方向) 1.脑机接口与康复机器人: (1)基于EEG/EMG的肢体运动意图和运动参数解码方法研究(2)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康复机器人控制研究 2.软体机器人: (1)基于智能材料的传感器和软体机器人设计;(2)仿生软体机器人设计;3(3)软体康复机器人 3.机床及其部件数字化设计理论: (1)滚动轴承非线性建模及服役性能分析(2)主轴动静热分析

查看详情

连芩

西安交通大学

从事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的研究与教学教学荣誉 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 机械工程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C/SiC陶瓷的制造方法与应用实验研究 / 陈锐光》 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 专业实践优秀研究生与优秀导师 (顾恒、连芩、袁玉宇(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交通大学2018-2019学年优秀班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 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良好(呼延一格、胡余潇、赵俊舟、程怡钧) 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优秀(呼延一格、韩轩、邓博)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 第十七届“腾飞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等奖(马骏、王雪松、王静雅等)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 建行杯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铜奖(马骏、唐从宇、李泽宇等)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2014级)机械工程专业(十堰二汽)本科优秀专业实习队 西安交通大学2016年(2013级)机械工程专业(十堰二汽)本科优秀专业实习队 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2009级)机械工程专业(哈尔滨电机厂)优秀专业实习队

查看详情

彭芳瑜

研究领域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彭芳瑜(Peng Fangyu,Professor),1972年11月出生,男,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化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 主要针对舰船螺旋桨、航空发动机、航天光学器件等难加工曲面类零件开展机器人加工、超精密加工、五轴数控加工等机理与装备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湖北省创新群体、国家数控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863目标导向课题、基金面上项目、民口973课题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文章13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40篇,EI收录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获得软件著作权1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承担了多项“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以及湖北省先进制造领域战略规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议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机械工程学报》、《中国科学》、《航空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权威期刊的审稿人;同时担任了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查看详情

赖一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工程与材料学部

查看详情

王立权

研究领域

机器人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王立权,男,1957年10月生人,工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智能机械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信部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专家组成员,工信部水下生产系统示范工程专家组成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兴海创新团队负责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编委,《智能系统学报》编委,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JMSA)编委,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国防工业“511人才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兴海人才奖”和“科技贡献个人奖”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3.09--1988.07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夜学士,1992.09--1995.04 哈尔滨工程大学 机械学硕士,1999.07--2003.05 哈尔滨工程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博士。1978.07--1994.09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助工、实验师,1994.09--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级实验师、研究员、教授 博导,2000.10--2000.11 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访问学者,2007.05--2007.08 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2015.08--2015.09 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2016.03--2016.05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

查看详情

高栋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前主要从事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绿色制造、机器人原位加工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余篇,曾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联系方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行政楼320房间   电话:0451-86418113   E-mail:gaodong@hit.edu.cn   邮编:150001

查看详情

陆念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工作经历 1982年—1983年 哈尔滨建工学院机电系教师 1990年—1994年 哈尔滨建工学院机电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1994.12—1995.6 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工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1999年哈尔滨建筑大学机电系主任、教授、力学学科博士生导师 2000.02-2000.11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教授、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 2000.12—2001.06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机械系高级访问学者 2001.07—2015.04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05——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74年—1978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机械系学生 1978年—1981年:哈尔滨建工学院机械系硕士生 1983年—1988年:联邦德国 Darmstadt 工业大学机械系博士生 1988年—1990年:哈尔滨建工学院结构力学博士后 主要任职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工程起重机械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物流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土木工程学会建筑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机械学报编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建筑机械杂志编委、建筑机械化杂志编委。 研究领域 机械设计及理论、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 主要研究方向: 1).机械结构力学、机械系统动力学; 2)机械结构强度与刚度、非线性与稳定理论、有限元方法与程序设计; 3)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设计分析 研究领域 机械设计及理论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 主要研究方向:1.机械结构力学、机械系统动力学 2.复杂机械结构分析、结构非线性与稳定性计算、有限元方法及程序设计 3.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设计理论、金属结构设计分析 讲授课程 主讲如下本科、硕士、博士生课程: 工程机械金属结构(本科生课程) 简介: 本课主要讲授工程机械金属结构的构造特点、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机械金属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和材料的选择;工程机械金属结构载荷的计算和载荷组合方式;金属结构设计中的强度、刚度、稳定等基本设计准则;金属结构主要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的特点及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金属结构中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和拉弯与压弯构件等基本构件的受力形式和构造原则以及相应设计计算原理。在讲解理论分析计算方法的同时,本课程还针对各种典型工程机械如塔式起重机、轮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等,分别介绍了其金属结构的构造特点和设计计算方法。 机械结构稳定与非线性分析(硕士生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结构强度分析知识的基础上,较深入的了解结构的稳定性和非线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工程实际中常用的构件和结构体系的稳定与非线性计算分析的技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轴心受压、受弯和压弯构件的稳定性计算,以及由这些基本等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的计算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经典稳定理论和现代矩阵分析理论及有限元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动弹性机构动力学分析(硕士生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多刚体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一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考虑构件弹性变形的柔性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传统的机构动力学分析中将机构的构件假定为刚性,这已不能适应当今机械设备日趋高速、精密、轻量化、柔性化的发展要求。为提高机械设计分析的精度,构件柔性和惯性对机构分析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目前柔性机构动力学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针对不同的运动机构和运动状态采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弹性机构动力学分析问题。 机械系统动动力学(博士生课程)简介 机械系统动力学是应用力学的基本理论解决机械系统中动力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其核心问题是建立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与其内部参数、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机械系统中动力学问题的基本类型,掌握用力学基础知识解决机械系统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通过对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机械振动和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动力学理论,了解复杂机械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法,具备对复杂多体系统构成的一般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能力,学会针对不同的运动机构和运动状态采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问题。 时间 工作经历 1982年—1983年 1990年—1994年 1994.12—199

查看详情

郭东明

研究领域

机械制造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大连理工大学

郭东明(1959.04.30-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河南省温县人。1982年1月大连工学院本科毕业,1984年和1992年在该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     长期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测试、数字化制造工艺技术与装备方向研究,形成了工艺理论基础研究与工艺装备研发应用密切结合的研究特色。在高性能零件精密制造、难加工材料零件精密超精密加工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提出高性能复杂曲面零件的性能与几何参数一体化精密加工方法,主持研究出系列化制造技术及装备,为解决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关键制造工艺技术难题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和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授权发明专利13项;出版专著2部、编著1部,主编国际会议文集6本;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培养出博士后9人、博士32人、硕士50人。目前还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主任委员。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王国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第十一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查看详情
共1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