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刘德培
研究领域
生物药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历任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组教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长助理(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成人教育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长(副校长)、院长(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查看详情俞梦孙
研究领域
航空航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俞梦孙,1936年3月9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四军医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双聘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53年毕业于空军军医学校。1958年,他成功地把我国第一台航空医学遥测装置送上蓝天,开创了中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事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姚新生
研究领域
药理学,毒理学和制药学
暨南大学
姚新生(1934.10.24- )药学教育家与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家。上海市人,1955年7月毕业于东北药学院,1983年6月获日本国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现任暨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教授,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曾任沈阳药科大学校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从事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及科研工作达六十年。主编出版了《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以及《超导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等3部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及研究生教材;申请了79项专利,已获授权16项,成功研制开发新药4个。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在2007年中国药学会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以“药学教育家及天然药物化学家”名义被授予“特殊贡献奖”。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吴春福
研究领域
药理学,毒理学和制药学
沈阳药科大学
男,博士,教授。1982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2000年获日本北海道药科大学博士学位。分别于2002、2004、200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进修政府管理、教育管理等课程。1982年留校任教。1992年、1994年分别两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沈阳药科大学常务副校长,2000年任校长,2010年任党委书记兼校长,2011年任校党委书记至今。为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平台辽宁省新药创制综合平台、国家中医药局重点研究室、辽宁省新药筛选实验室、辽宁省新药药效评价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近年来先后主持了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平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基金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已在NatureNanotechnololgy,Proc.Natl.Acad.Sci.USA,PharmacologyTherapeutics,CancerLetter,FreeRadicalBiologyMedicine,Neurobiol.Aging等SCI期刊上发表文章近300余篇。
查看详情唐希灿
研究领域
药理学,毒理学和制药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唐希灿(1932.12.29- )神经药理学家。广东潮阳县人。195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研究员、博导,原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主编。曾任首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1988年获上海市侨界优秀知识分子称号。2000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1987年至1991年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分别在法国国家健康及医学研究院,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医学院及洛约勒(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开展合作研究。唐希灿研究员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开发研究中草药内的活性成分。他与植物化学家合作,发掘中草药内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活性成分,将它们开发成新药用于临床治病,并深入研究它们的作用机理。上世纪60年代初,对我国石蒜科植物内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加兰他敏”进行开发研究,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患引起的多种肌无力症。研究成果被收入国家药典及医学院校药理学教科书,并获得我国首次颁发的工业新产品奖二等奖。70年代初从国内轮环藤植物中首次发现“氯甲左箭毒”,填补了我国在肌肉松弛剂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于1982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70年代中,对中药“乌头”植物内多种生物碱的止痛、抗炎作用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证明它们是一类具有抗炎作用,且不同于吗啡的不成瘾止痛剂。其中的高乌甲素,草鸟甲素成功开发用于治疗肿瘤疼痛、关节炎及牙疼等疾患。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985)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80年代初,对浙江地区草药“蛇足石杉”治疗早老性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前景立题研究。通过建立简便、快速、有效动物模型,引导化学家从该植物内发现新的强效、高选择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并成功开发用于治疗AD。他的团队对石杉碱甲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石杉碱甲改善AD患者记忆障碍通过作用于脑内胆碱能、单胺能,抗氧化应激及调控细胞调亡相关基因表达等多靶点的参与。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987)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1)。应四家国际著名期刊主编邀请,撰写4篇石杉碱甲研究综述。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已在国内及国际SCI收录的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参与编写初版及修订版研究生教材(基础神经药理学)。研究工作还分别获何梁何利科技奖,中国药学发展特别贡献奖及国际科技奖各1项。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肖培根
研究领域
药理学,毒理学和制药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肖培根(1932.02.02- )药用植物与中药资源学专家。上海市人。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香港浸会大学名誉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曾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合作中心主任,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主席,为国际著名传统药物学家。他开创了包括植物、化学、疗效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渗透的“药用植物亲缘学”,组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并任首届所长,提出了以发展原料、药品制剂及新药为主的三级开发战略理论。他重视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致力于国家药用植物园体系的建设,倡导中药资源与“三农”,“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结合悠久茶文化提出“别样茶”概念,会同“适应原”及中药补益药,为慢性代谢性疾病防治与抗衰老开辟新路径。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高会乐
研究领域
药理学,毒理学和制药学
四川大学
2013年于复旦大学药学院获药剂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博导(破格)。研究方向为1、新型脑靶向递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2、具有环境敏感性的纳米递药系统及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评价。 2019年9月起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包装材料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9年06月起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编委(IF=4.213) 2019年04月起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医学与工程分会青年委员 2018年09月主编专著《Brain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Elsevier出版社 2018年09月担任《Current Drug Metabolism》(IF2.847)客座编辑,主编2018年第9期 2018年09月起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8年08月起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2018年04月起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杂志青年编委 2018年02月起担任《Pharmaceutics》(IF3.75)编委 2017年05月起担任《CNS & Neurological Disorders-Drug Targets》编委(IF=2.188) 2017年04月起担任《Current Drug Metabolism》编委(IF=2.847) 2017年01月作为编委参与撰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科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起担任《Journal of Microencapsulation》(IF=1.631)编委 2016年09月主编专著《Neurotoxicity of Nanomaterials and Nanomedicine》,Elsevier出版社 2016年08月担任《Current Drug Metabolism》(IF2.847)客座编辑,主编2016年第8期 2015年11月至今担任《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青年编委 2015年08月至今担任《中国医院药学杂志》通讯编委。
查看详情张永祥
研究领域
药理学,毒理学和制药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技部
1982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药理毒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92年赴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客座研究,1996年获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药理毒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神经、免疫药理学研究以及新药研究。兼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执委会委员兼天然药物药理学部主席、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兼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主编等职。
查看详情曹雪涛
研究领域
医学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曹雪涛(1964.7.19- )免疫学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9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博导。从事天然免疫与免疫调节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揭示了天然免疫识别与炎症发生及其调控的新机制,发现了具有免疫调控功能的新型免疫细胞亚群,研究了自主发现的二十余种新型免疫分子功能,提出了肿瘤免疫治疗新途径并开展了应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03)、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中国工程院光华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II类新药证书2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杜学敏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杜学敏,研究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智能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被遴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Nanoscale期刊2021年度Emerging Investigators;近年来,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课题、国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相关成果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含共同)代表性论文发表于Cell姊妹刊Matter、Science合作期刊Research、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期刊,已申请国内发明专利40余项,PCT10项,获授权专利20项,部分技术实现转移转化。此外,还受邀担任Wiley旗下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及IET Nanodielectrics期刊客座编辑;长期担任Matter、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ano Letters等20余个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并于2017年被RSC评为“Top 10 Outstanding Reviewer for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