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近年我在大健康产业方面的科研主要围绕着生物质功能成分的绿色高效分离工艺和新型碘杀菌材料的研制,为实现新产品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生物质分离方面,科研工作主要围绕着氨糖及衍生物的产品化。氨糖是自然界唯一的碱性功能糖,是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功能食品、化妆品、医药方面都表现出了巨大潜能。课题组开发了该产品的绿色分离与制备新工艺—克服了催化效率低、副反应难以控制等问题,突破了大分子解聚、窄分子量分布等关键技术,具备了产业化条件。 在新型碘杀菌材料方面,课题组以安全可靠的碘元素为原料开发了新一代液态聚碘和纳米碘杀菌材料。我们通过卤键机理的研究,制备了高含量液态碘材料和纳米碘分散体,能缓慢释放出多碘原子簇,具有安全的、长效的杀菌和防腐能力,可成为继碘酒、碘伏之后的新一代碘产品。

查看详情

王涛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博士,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项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1.相变传热及智能调控的机理研究,2.高效热管理及余热利用技术研发,3.高温高压流体传热特性及换热设备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他国家或企业项目14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家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二十余项;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9篇;申请专利60余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多个国内外期刊的涵评专家;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3/10)。

查看详情

王磊

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团队研究特色,针对二氧化碳捕获与能源化技术,发展高效的二氧化碳捕获装置以及二氧化碳能源化解决方案,通过对二氧化碳捕集剂与二氧化碳能源化中核心催化剂的原子级精准调控,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捕获与能源化。

查看详情

王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996年获北京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学士学位;同年推荐免试直攻博,2001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7月出站后留所工作。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973课题及国防重点预研项目、企业合作课题等。于2016年初进入北京新化正隆科技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细化工、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橡胶复合材料、高能量密度材料等。2001年12月,作为主要参加人员(第八名),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为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主要从事农业领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包括作物营养、新型肥料研发、土壤改良剂及相关产品研发等工作,其中新型肥料已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查看详情

汪斌

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是我国知名科技成果转化专家,曾任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多家高科技集团高管等职,27年来一直深耕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培育出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并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科技成果转化“三段论”》、 《科技风险投资的“鱼肚理论”》、《科技型企业成长“十步法”》及《中科加速器“十赢”模式》等经典理论,对我国科技产业化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他已做科技成果转化讲座160多场(含网上直播),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帮助很大,其中2020年4月24日为中国科协和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的“抗疫情 化危机 促发展”企业云课堂做《中科加速器“十赢“模式》讲座,在线人数22万人次;2020年6月15日,做《科创加速器是上市公司的“新引擎“》网上讲座,在线人数90万人次;去年还发表《疫情之后,科技孵化将迎来“加速器”时代》一文,总阅读量达500万。 汪斌博士还是科技人才服务和产业发展咨询的资深专家,先后为北京市委组织部、江苏省委组织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广东省科技厅、湖南省科技厅、贵州省科技厅及江西省上饶高新区等一批相关机构的课题研究或招商引智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查看详情

张霞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08.6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药理学, 医学博士 2008.7 ~ 2010.1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化学品注册服务部,化学品安全评价健康毒理风险评估,高级风险评估师 2010.2 ~ 2011.7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化学品毒理学安全评价中心,毒理学实验室体系认证,副经理  2011.8 ~ 2016.12 天祥集团中国区 健康、环境与法规服务部 经理 2017.1~2018.12 天祥集团中国区 健康、环境与法规服务部 高级经理 2019.1-至今 天祥集团中国区 健康、环境与法规服务部 副总经理 目前作为中国区产品安全和法规事务副总经理,主要从事我国环保部新物质法规咨询、卫计委食品接触材料新原料申报及法规咨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化妆品新原料和产品的注册咨询,工作中将全球法规政策、特殊要求与国内外客户(多为石油、化工企业,化妆品企业,其他消费品加工生产企业等)进行有效沟通,确保企业合规性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法规解决方案。工作中涉及各个层面不同对象的沟通,包括法规方面与我国环保部或企业法规人员、测试方面与认可实验室或企业毒理学专家、化学品分类方面与国内外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系统 (GHS)专家,起到国内外化学品法规以及相应的管理毒理学信息的宣灌者和执行者的作用。

查看详情

唐二军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化工专业博士生导师,化工和高分子两个专业硕士生导师。河北省高端人才、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杰出专业人才,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九届河北省青年科技奖、第十届中国候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和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 1991年本科毕业,1999年获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工艺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2月考入天津大学材料学专业攻读博士,2006年2月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评为硕士生导师,2007年评为教授。2010年7月曾赴英国Manchester University进行绿色化学方面的访问学习,2012-2013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派以Visiting Research Scientist身份赴美 Lehigh University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曾任河北科技大学化工研究所支部书记、化工与制药工程学院化工系副主任等职,现任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河北省粘接与涂料协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分析仪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河北省科技成果奖励鉴定评审专家、河北省发改委重点产业振兴项目评审专家、河北省工信厅技改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涂料协会会员、河北省化工学会会员。被欧洲Prog.Org.Coats.和Euro.Polym.J.等20多种国外著名科技刊物聘为审稿人。 主要从事绿色体系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新型功能分子开发应用研究,特别是水性功能聚合物乳液及其高端水性涂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检测和应用推广工作。主持或主研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河北省自然基金、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二十余项。主要针对我国涂料领域溶剂型涂料的污染问题,与河北晨阳集团等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出了系列水性工业工程涂料,成功应用于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车集团和北京天安门重涂工程、 “鸟巢”和杨浦大桥重修、北京和石家庄地铁等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成果先后获得河北省科技步一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等2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论文5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件。

查看详情

孙文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孙文华博士,无党派民主人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Polymer”,“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Molecules”,“Catalysts”,“Polyolefin Journal”,“General Chemistry”等杂志编委,“高分子学报”卸任编委。 198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在中科院兰州化物所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特聘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副研究员,1995 -1999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催化中心工作,分别为JSPS和JST研究员和COE访问教授;1999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2011年获得德国洪堡访问教授。 主要研究集中在“高效聚烯烃催化剂的设计合成,烯烃聚合和齐聚工艺与聚烯烃结构的研究”,杂环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等,已发表SCI论文五百余篇,论文引用近一万五千次,国内外授权专利90件;部分催化剂体系进行了产业化中试,其中铁催化乙烯齐聚制备α-烯烃在中国石化茂名五万吨获得成功,不仅是世界上首个工业化的乙烯齐聚铁系催化剂,更为关键的是解决了我国高级润滑油生产关键原料。先后获得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和201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年第七届冯新德高分子奖最佳文章奖,2013年中国侨界贡献奖,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贡献奖",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查看详情

何斌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医疗器械课题组负责人,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2019年入选南京市“高层次创业人才”,2016年入选中国医药城“113人才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2015年获中国医药城“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201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发表200余篇SCI收录研究论文,授权发明专利15项,3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多个省市科技奖评委。 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医疗器械的研发。创立多家医疗器械公司,开发了系列可吸收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有: 1、开发了10余种医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并已商业化,已用于可吸收手术缝线、可吸收骨科器械、可吸收组织结扎夹、部分可吸收疝修补补片等多个可吸收医疗器械产品。 2、开发了系列医美及神经外科可吸收医疗器械产品,包括可注射左旋聚乳酸微球“童颜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和颅骨锁、IBD用可吸收温敏性凝胶。实现了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锯齿形可吸收PPDO缝线原料及纺丝工艺的国产化。 3、开发了系列可吸收止血材料及器械,包括可吸收止血微球、止血海绵及止血纱布等。

查看详情

时君友

北华大学

时君友,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美国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多年来从事农林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以秸秆、稻壳、木屑等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为原料,利用其中富含的三大素资源,制备木质基复合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品,实现生物质资源的全值化利用。作为负责人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面上、重点项目连续支持,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项目30余项。201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2011年、2015年、2019年分别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1);已授权发明专利15件,其中国外专利3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论文90篇、SCI论文56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出版著作3部。

查看详情
共1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