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锐

研究领域

催化剂工程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张铁锐,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的化学控制合成、组装及催化性能研究.

查看详情

张倩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从事热电材料与器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省市项目10余项。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热电材料与应用分会理事,深圳市女科协理事会理事,Mater. Today Phys.期刊副主编,《稀有金属》期刊编委。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将热电发电应用于工业废热、汽车尾气及太阳光余热的复合发电,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发展清洁可持续性能源技术意义重大。此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热电器件将在可穿戴设备供电和面向5G通讯的散射致冷诸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团队努力解决热电材料与器件在应用推进研究中遇到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在民用和军用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查看详情

张立军

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

吉林大学

姓名:张立军(材料计算机模拟;新材料设计;半导体光电材料;新能源材料) 性别:男 所在系别:材料物理与化学 最高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查看详情

于仕辉

天津大学

开发出多种硬质无铟透明导电薄膜、柔性及超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所开发的薄膜性能优良,并已在部分电子期间上实现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目前,致力于无铟非真空低成本的透明导电薄膜(透明电极)研究,旨在打破透明电极高制备成本的技术难题,降低透明电极制备的技术壁垒,进而降低其在电子器件中的使用成本。

查看详情

李曙光

研究领域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材料科学

山东建筑大学

宋曙光,201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轨道交通(盾构)工程施工技术、超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力学和地下工程模型试验技术研究。 近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高速集团等企业委托项目5项。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位)。 近年来,在《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Marine Georesources & Geotechnology》、《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查看详情

杨磊

河北工业大学

入选国家杰青、优青和青年QR,长期从事生物医学材料与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取得以下原创成果:(1)首创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强度匹配、防渗漏、生物降解型椎体成形剂,该材料可望改变目前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原则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长期效果,获2017年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基础研究奖(全球每年1人),并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展开产品转化;(2)阐明了动态重建病损组织的力学环境在肌肉损伤修复中的角色,研制修复软组织的力学自适应型水凝胶,转化用于战创伤急救器材;(3)研发基于力学各向异性特征的难再生组织修复重建的水凝胶和陶瓷复合材料,加速变革性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的研究及其产业化。近五年申请中国发明20余项(授权13项)、获美国授权发明2项,相关工作在Nature Biomed Eng、Mater Today、Spine J、Adv Funct Mater等顶级期刊发表逾40余篇。获英国皇家工程院创新领军人才(LIF Fellow)、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全国第二名等荣誉。

查看详情

杨帆

南开大学

1. 新性闪烁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及机理研究 精通晶体的下降法与提拉法的生长技术与晶体生长设备的设计。精通闪烁性能表征技术,包括:闪烁晶体的绝对光产额、相对光输出、衰减时间、X射线激发发射谱、余辉以及热释光等性能的表征技术。 2. 闪烁晶体的辐照损伤行为与机理研究 对于闪烁晶体在高能光子、质子以及中子辐照下的辐照损伤行为有着深入的研究,拥有丰富的实验方案和详实的数据储备。可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电镜等研究手段对于闪烁晶体的辐照损伤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 3. 新型辐射探测器与量能器的设计 针对核医学、粒子物理以及安检等领域的需求,利用新型闪烁材料与半导体材料设计制备出满足要求的新型辐射探测器和量能器。

查看详情

杨 超

华南理工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军民项目20余项;在Acta Mater.、Scr. Mater.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70余篇,H因子28;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件(3件已转让企业),授权美国专利3件;制定合金牌号2项;出版中英文专著2部。 长期开展粉末冶金、增材制造(3D/4D打印)、新型结构与医用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无铅铜合金、非晶/纳米晶/超细晶合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非晶晶化的超细晶结构固态/半固态烧结制备技术,为制备超细晶块状合金提供了理论指导;提出了基于高熔点相熔炼截留的超细晶结构制备技术,解决了黄铜合金“无铅化”过程中难以同时兼顾强韧性和切削性能的难题;提出了基于界面调控的超细晶结构增材制造技术,为攻克界面处的组织调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查看详情

向道平

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材料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 金属合金 高性能高比重钨合金的制备及热带海洋腐蚀防护。 2. 先进陶瓷 (1)陶瓷粉体 硅质、钛质非氧化物陶瓷粉体、一维晶须/纳米线的制备及应用。 (2)多孔陶瓷 硅质多孔陶瓷的低温制备及在气-固和液-液分离中的应用。 (3)致密陶瓷 氮化铝、碳化硅、氮化硅等高导热陶瓷基板的制备及应用。 3.金属陶瓷 (1)金属陶瓷粉体 碳化钛/氮化钛/碳氮化钛系列金属陶瓷复合粉体的一次合成。 (2)金属陶瓷块体 碳氮化钛复合金属陶瓷、碳化钨硬质合金类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4. 复合材料 氮化铝、碳化硅、氮化硅等导热填料/聚合物基热管理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5. 固废处理 光伏晶硅切割废砂浆的二次回收及在陶瓷、金属和复合材料中的高值化利用。

查看详情

夏志国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矿物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夏志国教授主要从事稀土发光材料及新兴金属卤化物发光晶体等无机发光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完成和在研青年、面上、重大研究计划培育和优青等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及其他省市级项目10余项。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Adv Mater、Sci. Adv.和Nat Commun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SI高引论文15篇;并在Prog. Mater. Sci.、Mater. Today、Mater. Sci. Eng. R和Chem. Soc. Rev.等期刊撰写了研究相关综述文章。任Journal of Luminescence期刊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Dalton Transaction及ACS Materials Au期刊Editorial Advisory Board及硅酸盐学报编委,发光学报、中国稀土学报和中国科学材料青年编委。担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还曾入选和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及中国稀土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人才计划和奖项。夏志国教授团队擅长于无机发光材料的新体系发现、光谱调控、发光效率提升等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上述高性能发光材料产品有望在传统的LED照明显示产业,以及新兴的激光照明、激光显示、红外光源器件等领域获得应用。

查看详情
共1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