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明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所

主要从事核燃料元件及材料研发、核电站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等方面科研及批生产工作,负责和参与了负责和参与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管、碳化硼-铝乏燃料贮存格架、大容量高速异步电机转子、ITER-TBM实验包层小模块、先进燃料元件研发等多项工作,在高精度共晶合金产品研制、高纯金属探测丝产品研发、高能束熔焊焊接成型及形变控制、高精度石英玻璃包壳探测器精密控长封装、基于多层/周向/纵向扩散连接一体化成型、微细流道精密成型及尺寸控制等方面具有丰富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管理经验。1. 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管国产化研制,2017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2017年,第三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铜奖(排名第1); 2. 碳化硼-铝新型乏燃料贮存格架研制及批生产,2019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在报) 3. 一种用于辐照监督管组装焊接的工艺,ZL201610024564.8,国家发明专利; 4. 一种用于辐照监督管组装焊接的装置, ZL201610024563.3,国家发明专利; 5. 一种CLF-1钢厚板电子束焊接工艺, ZL201410681077.X,国家发明专利; 6. 用于驱动压缩机的小型高速电机转子,ZL201620474848.2,实用新型专利; 7. 一种CLF-1钢扩散焊接的方法,ZL201410679694.6,国家发明专利; 8. 一种石英玻璃毛细管内填金属控长封装工艺及其辅助工装,ZL201610617961.6,国家发明专利; 9. 一种辐照监督管几字型半槽壳冲压成型工装,201610024561.4,国家发明专利。

查看详情

王智宇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5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无机基有机复合发光(激光)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基础研究”获中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超强耐磨彩色地面硬化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玻璃的微结构设计、调控与功能化”、“聚合物改性膨胀珍珠岩基建筑保温砂浆系统”均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荧光传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结构设计及功能构筑”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为企业研发完成科技项目:“新型节能建筑墙体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超强耐磨硬化地坪材料开发”、“高效能纤维增强建筑外墙保温干拌料”“纳米改性水性丙烯酸酯弹性涂料的研究”、“光纤预制棒研制”、“水泥基防水涂料”等。

查看详情

王智宇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5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无机基有机复合发光(激光)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基础研究”获中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超强耐磨彩色地面硬化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玻璃的微结构设计、调控与功能化”、“聚合物改性膨胀珍珠岩基建筑保温砂浆系统”均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荧光传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结构设计及功能构筑”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为企业研发完成科技项目:“新型节能建筑墙体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超强耐磨硬化地坪材料开发”、“高效能纤维增强建筑外墙保温干拌料”“纳米改性水性丙烯酸酯弹性涂料的研究”、“光纤预制棒研制”、“水泥基防水涂料”等。

查看详情

王裕昌

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围绕金刚石合成机理研究、PCD/PCBN复合材料合成技术、大单晶金刚石生长技术。主持国家、省及公司项目65项,其中,国家发改委产业链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项,省外经贸促进资金项目2项,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1项,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国内首次合成出10mm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查看详情

王深琪

研究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学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曾主持欧盟第七框架协议下的玛丽居里行动计划下的人才计划1项,国家973、863计划课题项目4项,参与国家973、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项,已在SCI收录的国际科技刊物以及国内国际上的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多篇。参加编写中文专业书、词典、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报告共计6本。申请专利2项。

查看详情

王平

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并在企业得到应用,获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资助,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注重“产学研”合作,将共同研发过程中所形成的专利技术与公司自主开发生产的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形成配套技术,累计实现经济价值500余万元。 

查看详情

温兆银

研究领域

电池,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温兆银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长,长期从事锂、钠二次电池及材料的研究.在电池及电池材料方面申请发明专利110余项,其中70余项已授权。公开发表SCI论文340余篇,2015-2018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研制成功的大容量储能钠硫电池(650Ah)和高安全性钠氯化物(ZEBRA)电池(50Ah)等两项亿元级知识产权成套技术填补了我国相关的空白,并进入示范产业,设计并建成100MWh示范产业线。开发了LATP、LAGP、LLZO等多种固体电解质和工程化技术,应用于多种固态锂电池。

查看详情

翁端

研究领域

环境友好材料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09年“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年“机动车尾气净化关键材料及集成技术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环保总局科技三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发明专利,一种CeO2基SCR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第一完成人)

查看详情

王明珊

西南石油大学

“高品质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技术”获2017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申请中国专利“一种以硅藻土为原料制备多孔硅/炭复合材料及应用”;获得中国专利授权:“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孔碳基单块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多孔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石墨烯@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硅@碳核壳结构复合球型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查看详情

田永君

研究领域

无机非金属材料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田永君,1963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友谊县,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亚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研究。在Nature、Science Advance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0余篇,SCI他引500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1)、陈嘉庚科学奖1项(2018)、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2000,2008)和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2016),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5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3年度和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09-2017年国家基金委“新型亚稳材料的设计原理、实验合成与结构调控”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1)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2000,2008),国内外发明专利15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3年度和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8年获陈嘉庚科学技术奖。

查看详情
共1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