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陈学元
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8年获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1-2005年在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化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工作。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首批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近年来致力于发光材料电子结构与性能研究,在无机发光材料控制合成、电子结构、光学性能及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已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 J. Am.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40多篇,被他人引用五千多次,15篇论文入选近十年化学、材料和物理领域ESI高被引频次论文(top 1%);出版《稀土纳米发光材料:从基础到生物应用》等Springer英文专著2部,专章6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4项(授权17项)。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入选年度 “中国光学重要成果” (2010,2011,2013,2014)和 “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2011,2014,2015)。 曾任第十八届国际固体激发态动力学会议(DPC’13)组委会主席,Journal of Luminescence (DPC’13专辑) Guest Editor,担任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固态光谱学和光物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香港教育学院名誉教授,Journal of Luminescence和Reviews in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期刊副主编,Nano Research和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委,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材料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全国稀土发光材料等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物理学会、OSA、ACS、RSC、NPG、IOP、Elsevier、Wiley-VCH、Springer、IEEE、AIP等80多种SCI国际刊物审稿专家。获第十届福建青年科技奖(2009),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二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010),第十七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010),卢嘉锡优秀导师奖(2012),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2,2014)
查看详情陈雯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政协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现任长沙矿冶研究院选矿首席专家,总经理助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金属学会选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特聘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白云鄂博稀土资源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长期从事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大宗矿山固体废渣及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研究,尤其是在多金属共生矿、菱褐铁矿、高磷鲕状赤铁矿、低品位铁矿、微细粒铁矿等复杂难处理铁矿选矿及铁精矿提质降杂(硫、磷、硅、铝、钾、钠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波强化鲕状赤铁矿含磷组元迁移及其脱除机理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两性金属/黑色金属紧缺矿产资源高效清洁综合利用的基础研究》之课题2《低品位复杂铁矿流态化选择性分离原理与调控机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西部典型复杂氧化铁矿石选矿技术与装备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微细粒复杂难处理磁、赤铁矿高效选矿技术研究》、《褐铁矿、菱铁矿高效选矿技术研究》项目之闪速磁化焙烧技术部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难处理铁矿石高效选冶综合技术与装备研发》及湖南省重点项目在内的重大科研项目40余项,其它横向科技项目50余项。其研究成果已做为设计依据建成我国首个大规模工业应用的菱褐铁矿、世界上最大的微细粒磁铁矿、国内最大的微细粒磁赤混合铁矿等多个有典型意义的大中型铁矿选矿厂,上述研究成果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我国菱褐铁矿、微细粒铁矿、多金属共生矿等复杂难处理铁矿奠定了技术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我国可利用资源量。近年来,在选矿厂废水回用和清洁排放、大宗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及安全处置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地市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发明专利21件,新型实用专利8件,主编工具书《黑色金属选矿实践》(铁、锰、铬),选矿工程师手册之《铁矿选矿技术与生产实践》、《冶金学词典》之选矿部分、《冶金大百科全书》之《磁电选矿》部分、《硼化合物生产及应用》等著作;负责主编《2016-2017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之《2016-2017黑色金属学科发展报告》,发表论文80多篇。
查看详情陈伟强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004-2010年于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就职于耶鲁大学产业生态学研究中心,2015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并组建“物质循环与城市代谢”研究团队。 曾获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和全球华人产业生态学会学术创新奖,现任SCI期刊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副主编和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编辑,受聘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主持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研究项目等研究课题多项,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科学通报》《科技导报》以及《资源科学》等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查看详情陈伟凡
南昌大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稀土与微纳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国有/港资企业从事冶金化工技术研发工作十余年,2007年1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于2007年4月加盟南昌大学材料学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公派到澳洲Monash University余艾冰院士团队做访问研究。现担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和江西省稀土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并担任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 RSC Advance, Materials Letters,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Cer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和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等国际刊物通讯审稿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信评委。近年来,正主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和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2项,主持完成与企业合作的产业化项目多项,已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3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其中部分已实现转化,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三等奖各1项。
查看详情陈昆峰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
主要从事新型电化学能源储存材料及器件、稀土功能晶态材料、无机固态材料合成等方面的研究。截至目前,发表SCI论文9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Chem. Soc. Rev.、Adv. Energy Mater.、J. Mater. Chem. 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7篇,H因子32。ESI高被引论文1篇。 获得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3),中国科学院第一届“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复赛优胜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吉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2019),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Rare Earth Resource Utilization Youth Award,2019 Rare Earth R&D Award。兼任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晶体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人工晶体学报》青年编委。 承担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高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装备预研船舶重工联合基金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10余项。
查看详情郭学益
研究领域
有色金属冶金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人,工学博士,博士后,中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南省首届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特聘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现任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研究院院长,兼任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金属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主持完成包括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面上基金等数十项课题研究,在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及先进材料制备等领域拥有系列原创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
查看详情卞祖强
研究领域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卞祖强,教授.1965年出生于江苏宝应,1985年本科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化学系,200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004年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出站留校至今.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光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查看详情边雪
研究领域
有色金属冶金
东北大学
1999-2003年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 2003-2006年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硕士 2006-2008年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博士 2008-2013年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讲师 2013年-至今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副教授
查看详情btxtykyc@163.com
包头稀土研究院
1962年4月生,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8年至今,一直在包头稀土研究院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的科研及产业开发工作。现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永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固体材料与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五届永磁电机专业委员会委员,稀土杂志编委会编委。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研究三十年来,参与并主持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新产品、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标准等课题1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包头市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论文30余篇。
查看详情闫阿儒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稀土磁性功能材料实验室
闫阿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稀土磁性功能材料实验室主任。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点专项(稀土材料专项)专家组专家,“十二五”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先进稀土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2009年入选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11年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11年获得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2年入选宁波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创新人才),201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闫阿儒研究员已经在磁学和磁性材料领域工作近20年,成功研制出稀土永磁材料真空热压装置,在国内首次掌握了制备热压/热变形辐射取向NdFeB环形磁体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成功研制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机用的38AH高耐蚀性超高矫顽力磁体,该成果获得的成果受到委托方的好评,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8项),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0项,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013)1项,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1项。2016年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团队、2017年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发改委磁性材料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工信部稀土专项,浙江省和宁波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等,并与多家国内外骨干企业开展了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