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赵兵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针对国家“治未病”战略需求和特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研究开发了多项新方法和技术,解决了高粘物料加工、低微含量组分制备等难题;与其它单位合作,成功申请玛咖粉为国家新食品原料,成功申请荒漠肉苁蓉为最新的国家药食同源物质;提出了“生态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模式;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相关产业总规模超过200亿元。 负责和参加数十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项目和课题、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及重大项目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政府项目、国际合作及企业合作项目等。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65篇,EI收录50篇),申请专利70余项(获授权专利45项),主持和参加制定了多项国家、行业、地方及军用标准,获得中国专利奖、省部级科技奖和登记科技成果10项,已有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已培养毕业硕士生15名,博士生10名。部分代表性科技成果如下: 成果1:荒漠肉苁蓉资源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为解决荒漠化治理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针对肉苁蓉含糖量高,物料粘稠,现有技术活性物质容易被破坏,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发了超高压低温射流提取、防粘壁高效减压浓缩术、真空脉动超声干燥,开发出多款沙生植物健康产品,被选为十三五生态领域代表性成果,获中国专利奖1项。荒漠肉苁蓉成为国家药食同源物质,有助于促进荒漠化治理和形成百亿级荒漠肉苁蓉产业。 成果2:高原植物玛咖采收储存、生物活性研究及应用 针对高寒贫困山区种植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和国家脱贫需求,与企业合作申报成功了玛咖新资源食品,研究阐明了玛咖采收储存过程中玛咖酰胺、芥子油苷等功能性、特征性组分变化规律,采用膜-层析耦合等高效分离制备出了10个高纯度玛咖酰胺,研究建立了基于DNA指纹的玛咖真伪鉴别技术规范,制定并发布了全球唯一的玛咖官方标准-《玛咖干制品》;阐明了玛咖促进生殖、降血糖、抗疲劳等物质基础,开发出多个功能食品,并实现产业化。5年内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使至少10万高寒山区农牧民脱贫。 成果3:芦笋废弃资源的生物炼制及新功能挖掘 芦笋为抗癌名贵蔬菜,每年产生近80万吨高含水(约92%)废弃资源,针对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需求,研究建立了有效的灭酶方法,保证皂苷等功效成分的保留,采用超声强化提取、泡沫-层析-结晶耦合等高效制备皂苷、超声强化固态发酵残渣等,实现资源全利用。产品年销售超6亿元,获省部级成果鉴定3项,科技进步奖1项。 教育背景1997-09--2000-12中科院化冶所(现过程所)博士 1986-09--1989-07中科院化冶所(现过程所)硕士 1982-09--1986-07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学士 学历 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2006-01~现在,中科院过程所,研究员 1997-10~2005-12,中科院化冶所(现过程所),副研 1992-10~1997-09,中科院化冶所(现过程所),助研 1989-08~1992-09,中科院化冶所(现过程所),研实员
查看详情张仲玲
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
高级经济师,曾任北京市木材工业公司、北京市家具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西郊木材厂厂长;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委员会秘书长、执行会长;现任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建设与材料设备分会会长,兼任中国中小企业商业地产委员会副会长、北京金建经济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担任中国建筑业、房地产、中招标专家委、全国建材等行业专家。 曾参与有关建筑、建材、化工、木材、家具等标准和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大学教材的编制工作;主编出版《中国建筑骄子•全国建筑工程选材指南》1-7卷及中国建筑与材料行业有关书籍等。先后多次评为全国建筑、装饰、机械等行业突出贡献专家等。
查看详情张亚刚
电子科技大学
张亚刚,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当选中国化学会理事,2020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Fellow。2005-2010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化学系博士,2010-2013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化学系博士后,2014年入选中组部第十批千人计划。主要研究领域:化工新材料与绿色化学:面向能源、环境和大健康的新型功能和复合材料设计;功能导向的分子识别与组装;创新药物设计与研发。 获2019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9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专利金奖(排名第1),2018年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6), 2016年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5年新疆优秀新产品一等奖(排名第2),2016“创客中国”新疆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5第二届新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2009 年度美国化学会“Excellence in Graduate Polymer Research Symposium Awards”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2010年度 “Hiram and Lawanda Allen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200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等奖励30多项。 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组部青年特聘专家计划等项目21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中组部青年特聘专家项目1项, 中国科学院项目5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项目1项,新疆科技厅等省部级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6项.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核心人员, 参加国家86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等项目15项, 参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项目3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1项, 美国国防部项目1项。 回国独立开展工作以来,已培养毕业博士、硕士15名,培养的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全额奖学金赴法国、加拿大攻读博士。2014年9月应邀担任客座编辑, 为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编辑了基于分子识别的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专刊(Thematic Issue: Molecular Recognition-- from Organic Methodology,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to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 Design),于2015年6月出版。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 J. Am. Chem. Soc.,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Organic Letters, Macromolecules, Polymer Chemistry,《应用化工》,《精细化工》,《日用化学工业》,《现代化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出版中英文专著章节3章,作为第一发明人,14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参与研发的产品累计销售收入上亿元。 国际刊物 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SCI期刊)顾问委员,Informat(SCI期刊)青年编委。J. Am. Chem. Soc., Chemical Communication, Green Chemistry, Macromolecul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S Micro Letters, Organic and Bimolecular Chemistry,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 等18种国际学术刊物审稿人, 已为以上刊物审稿300多篇。 40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作特邀报告。助力企业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技术总工和主答辩人,协助中泰化学、金雪驰润滑油获批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协助企业策划建成新疆润滑油和精细化工领域 2 家院士工作站。
查看详情张巍
英诺生物制药(深圳)有限公司
张巍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理学院。毕业后,一直在生物医药行业进行创业和投资工作,在商业机会的发掘与评估及公司运营发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本人熟悉与化学相关的各数据库及信息源,了解生物医药及化工类企业的运作模式,同时对于中早期的项目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作方面的风险及估值能做快速做出较准确判断。 曾先后工作于IGroup公司(CAS中国代表处),旭化,密尔克卫(603713)公司。 曾先后创立上海恩氟佳科技有限公司,英诺生物制药(深圳)有限公司。
查看详情张梅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
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展联合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材料化学部部长、分析测试所药品与化妆品领域技术负责人,兼任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执业单位) 微量物证司法鉴定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35色漆和清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专家。 主要从事医药、材料领域的分析测试技术开发与物质结构鉴定研究。依托分析测试所仪器设备平台,建立了涵盖化学药、中药、蛋白多肽药物、天然产物及医用材料的药品质量控制及结构表征分析技术平台,针对药物中主要药效成分及杂质(金属、基因毒性杂质)分析、药效物质及杂质结构鉴定分析、中药质量评价分析、蛋白药物多级结构分析、天然产物标准样品研制等建立了多种分析测试技术。带领团队聚焦公共安全,利用分析测试技术开展热点、难点应急分析,服务政府及公检法物证鉴定及事故调查需求,协助完成包括爆炸、火灾、中毒、交通事故、危化品处理等多起事故物证鉴定,获得了国家应急管理部等委托单位的一致认可。 近年负责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完成各类横向技术开发项目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已授权4项,参与制定分析测试方法相关国家、地方及团体标准等10余项。
查看详情张建玲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张建玲,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教授。 从事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体系性质及其在材料制备、催化、萃取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在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cc. Chem. Re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 承担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课题、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子课题等。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作为负责人的“绿色溶剂性质与应用研究团队”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任《科学通报》编委、The 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顾问编委等,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晶体学会小角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2014-05~现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2-05~2014-04,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项目研究员 2006-01~2012-04,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 2003-07~2005-1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社会兼职2018-01-01-今,《科学通报》, 编委 2017-11-01-今,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编委 2017-08-01-今,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17-07-01-今,有机材料检测技术与质量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17-06-16-今,英国皇家化学会, Fellow 2017-06-01-今,北京市热分析专业委员会, 副理事长 2015-08-01-今,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 Advances》期刊, Associate Editor 2014-11-01-今,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13-01-01-今,中国物理学会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6-09-01-今,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 委员
查看详情叶长明
时代(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香港)
叶长明,博士,正高级研究员,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现任时代(中国)集团首席技术官,负责国际国内科技交流合作以及健康产品、特殊医学食品研发;同时任广东好普集团科技顾问,指导益生菌类、胶原蛋白类等产品研发。1994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拥有30多年益生菌、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基因工程、食品营养健康安全等教学、科研和产业化经历,曾任职中山大学、香港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Noble基金研究所、美国孟山都公司等国际著名机构,曾被广东省科协选为高科技讲师团成员主讲生物技术,曾被广东省委组织部选派到云浮市云城区任科技副区长,曾在美国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接受公共演讲与领导艺术培训并获奖,曾在清华大学接受EMBA课程培训。爱好运动健身,擅长养生保健,热心慈善公益(坚持每年义务献血已有20多年)。 1994-2003在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培育出我国第一个转基因抗病毒番木瓜品系,经过10年多的试验研究,2006年以来连续获得农业部批准在华南地区商业化生产,每年为地方经济增收数亿元,同时大大降低农药使用,因而提高水果品质和环境安全。 2012年回国,支持家乡建设,在河南万德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广生态农业和水稻新技术,2014年被河南省人社厅认定为“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并被河南省科协授予科普一等奖。2015-2017在河南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国家发改委园区清洁生产项目(1000万元)和河南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项目(500万元),都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2018年加入时代中国集团,自主研发,或者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所印遇龙院士团队等合作,研发了20多款健康食品,多数已经产业化。
查看详情杨漓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199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13至今在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主持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市厅级和广西特色经济林重点实验室项目各1项,主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排名前三)4个;主持广西地方标准1项,主要参与完成地标2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1项(排名第1),以及27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后稷奖”和“后稷特别奖”各1项(排名第1);作为第一发明人,拥有3件国家发明专利获授权,进行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主持完成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被广西科学与技术厅收入《可持续发展项目目录》,开发的2个新产品被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厅列入《广西名优工业产品推荐目录》;主持完成的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取得了突出效益,竹莹素系列消毒卫生产品在桂林漓峰医药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获得桂林红十字会等使用单位一致好评,因此桂林漓峰医药用品有限公司被广西党委统战部表扬为抗疫先进单位;主持完成的广西重大专项子课题开发的有机肥发酵技术,在广西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生产的有机肥用于广西三江县(贫困县)当地有机油茶和茶叶生产,指导、协助该公司2019年获得广西扶贫龙头企业称号;主持的广西科技人才专项,指导西林县铁皮石斛种植企业通过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的中药材示范基地认定,显著提高了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1篇; 2003-2013年在桂林天和药业伊维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作为企业技术负责人,全程参与两个新药和一个三类、两个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临床前研究、临床方案制定与实施、完成临床批件和生产批件的申请,新厂房设计,施工监造和GMP认证工作。具有指导海外制剂厂规划、建设、ISO体系认证、处方研究的经历。完成纳米银凝胶抗菌器、退热贴、皮炎平、可吸收性止血海绵等多个产品研发注册,呋喃西林贴、水杨酸苯酚贴膏、消痔软膏等标准提升和工艺改进等工作。擅长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提升提高企业竞争力。领导企业连续8年销售和利润实现超过20%双增长。
查看详情燕红
南京大学
山东郓城人,1965年生。内蒙古大学化学系本科及硕士(1983-1990),1993年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于1996-2005年分别在瑞士Neuchatel及德国Bayreuth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美国Notre Dame做副研究员,美国Nanova Inc.任高级材料化学家,2005年8月应聘为南京大学教授。2006-2016年历任无机学科副主任,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公共仪器平台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等职。 2008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归国教育及科技战线代表),同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带头人。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被聘为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唐仲英特聘教授。2012年入选南京大学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奖励计划。2014年评为第十一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及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骨干研究员,河南省硼化学与先进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大学及济南大学客座教授,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江苏省侨界专家联合会委员。 科研工作长期从事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先进功能材料的研究。在惰性键活化及功能化方法、含硼/氟发光材料、生物活性分子研究,以及硼中子捕获疗法抗癌药物研发等方面做出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已在包括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ng.等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80 余篇,邀请撰写了10篇书的章节,授权8个国内专利。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各类青年科技人才70余名。199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年获江苏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包括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国际合作、国际合作与交流),科技部,教育部,江苏省以及企业项目等20余项;参加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及创新研究群体等项目7项。为美国化学会杂志Organometallics 国际编委(2013-2015,2019-2022)。
查看详情徐晓莉
中国化工环保协会
多次作为主要人员完成重大课题和项目,参与编制精细化工行业典型高盐、高浓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废盐资源化规范制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中国PFOA类物质替代技术和替代品研究项目、完成农药/染料及中间体/医药中间体生产现状调研及政策研究项目、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释放和转移数量估算标准化方法研究等科研课题。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