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西北工业大学

西工大动力与能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

查看详情

李华星

西北工业大学

李华星 男 1957年9月出生。博士。曾任西北工业大学第三研究室副主任、飞机系副系主任、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现任航空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领域:空气动力学及与之相关的流体力学、飞行器设计、无人飞机及相关技术研究、空中交通管理科学的研究、结合国家重大国防建设项目管理研究、结合目前工作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科学研究。主要从事:空气动力学、空中交通规划与管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作为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之一,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航空基金、国防预研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国防科工委“七五”攻关项目、“八五”重点项目、“十五”国防重点项目、国防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人荣誉编辑 播报 主要科研论文与成果: 1、专著:INS/SAR组合导航定位技术与应用,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发的第三届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图书奖(2005),第二完成人; 2、“高质量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获1997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完成人; 3、“高质量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 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4、“三维模型近音速流动最小洞壁干扰的实验及计算程序研究”获航空基础研究科学基金二等奖,独立获得; 5、获航空航天教育科研奖励优秀奖,独立获得; 6、“三元流动的自修正风洞试验技术研究”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7、“低速二元柔壁自流线型风洞的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8、“跨音速柔壁自适应风洞试验技术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9、获西北工业大学“做出优异成绩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表彰。

查看详情

王大鹏

中国科普研究所

王大鹏,男,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翻译委员会会员,《大学科普》编辑,微科普网站顾问,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优秀博文奖,PCST国际会议分论坛发言人。 [1] 研究方向:科学传播理论,国外科学传播研究,新媒体科学传播研究、国外科学传播现状及成果译介,科学家与媒体互动关系研究等。 [2] 曾获得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优秀博文奖 [2] 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翻译委员会会员,《大学科普》编辑毕业院校编辑 播报 中国人民大学 [2]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编辑 播报 科学普及、社区科普、社会资本与科学传播的关系、新媒体科普、企业社会责任(CSR)、非营利组织、科学传播相关书籍译介等。 承担或参与过的课题编辑 播报 参与多项科普所研究课题: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与人参与的研究课题有“社区科普政策与社区科普发展研究”和中国科普研究进展报告(2002-2007)等。 依托自身的学科背景还曾负责《北京往事》、《彩色口袋图书馆》等图书的英译中工作; 参与《当科学成为文化的时候》部分章节翻译工作;负责《中国科普研究进展报告(2002-2007)》英文版翻译工作;负责第17届、18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部分英文文章的翻译工作。

查看详情

张东松

中国航空学会

中国航空学会模拟飞行推广委员会副主任

查看详情

张志勇

研究领域

半导体材料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志勇(1957-),男,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材料.长期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纳米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工作。人物经历编辑 播报 张志勇,2002年10月获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兼职研究员;陕西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市纳米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编辑 播报 半导体器件与技术。 [1] 主要贡献编辑 播报 长期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纳米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八五”重点技术开发项目、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索引27篇,EI索引23篇)。 获奖记录编辑 播报 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作为第二完成人的“超高阻非晶硅光敏材料研究”项目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

查看详情

徐友龙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友龙,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先进储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先进储能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所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电解电容器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市纳米科技学会理事长[1]。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型电解电容器、超级电容器、锂/钠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储能材料和器件。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F重点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企业重大合作项目30多项。在高比容高压铝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腐蚀技术、高性能固体片式铝电解电容器制造技术、高介复合阳极氧化膜技术、聚吡咯超级电容器材料、锂/钠离子电池材料、石墨烯电化学制备方法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其中5项成果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一项;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奖等奖励[1]。2019年4月开始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1] 2010年起担任《纳米科技》期刊主编、《电子元件与材料》、《电子元器件应用》和《微纳电子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期刊编委。 2003-至今 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2001-2002 访问教授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2001-至今 教授(破格晋升)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1997-2001 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1989-1997 助教、讲师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1]

查看详情

张明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智能研究所华山菁英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遥感影像数据解译等方面的研究。在IEEE TGRS,IEEE TNNLS,IEEE TEC,IEEE J-STARS,ASC等期刊担任审稿人。张明阳简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华山菁英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2014/03-2018/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博士, 导师:公茂果 2012/09-2014/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硕士转博, 导师:张青富 2008/09-2012/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学士 工作经历: 2021/01-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华山菁英副教授 2020/07-2020/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华山准聘副教授 2018/07-2020/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博士后, 合作导师:朱圣棋 2019/03-2020/06, 美国罗德岛大学, 电气、计算机与生物医学工程系, 访问学者, 合作导师:Haibo He

查看详情

冯志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冯志玺,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讲师。智能感知与图像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副教授 性别:男 毕业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人工智能学院 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路与系统 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2012年保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攻读硕士,2014年提前转博,2018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智能信息处理)博士学位。攻读研究生期间,两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智能目标信息感知与机器学习相关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参与“973”计划、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十三五”装备预研等多项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博士学位 2008.82012.6 兰州理工大学自动化学士学位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及应用 半监督机器学习 智能目标信息感知: 目标信息表征与智能识别 电磁信号认知分析 军事人工智能应用

查看详情

崔万照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崔万照,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航科集团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卓青项目获得者。现任空间微波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大功率微波技术,主持完成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多项国防重大预研项目等。

查看详情

何明一

研究领域

通信技术

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重点实验室

何明一,西北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教授,对地观测研究中心主任和信息获取与处理(IAP)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在人工智能高性能神经网络、3D机器视觉、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图像智能处理做出多项原创性贡献,研制了神经网络行李安检系统和国家十号工程机载激光雷达测试调试系统、出版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系统专著等,在公安、航空航天、遥感等领域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获CVPR、APSIPA、IEEE-SPS和ECCV等国际学术奖7项。曾任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主任、信息获取与处理(IAP)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探月工程专家和政协陕西省常委等。

查看详情
共49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