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锦涛

研究领域

高分子化学,药学,生物材料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湖北省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材料新技术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面上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Small,Macromolecules, Langmui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0件(已授权15件)

查看详情

周华民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

周华民,1974年7月生,湖南永州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1992-1996年华中理工大学本科(锻压专业),1996-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直攻博(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获聘博士生导师;2007-2008年美国Wisconsin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5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兵工学会精密成形工程专委会主任,中国模具协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部主任,Polym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美国)、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英国)等SCI期刊编委。 主要从事材料成形工艺、模拟、智能装备的研究,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做学术会议邀请报告30多次,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查看详情

熊蔡华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熊蔡华(Xiong Caihua,Professor),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为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863”、国家数控重大专项等项目。在Int. J. of Robotics Research、IEEE Tra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cience in China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SCI收录的论文,在World Scientific出版公司出版《Fundamentals of Robotic Grasping and Fixturing》英文学术专著1部,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Berkeley)大学等大学以及德国、意大利、荷兰、墨西哥和日本等国研究机构学者正面引用和评述。主编《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丛书(Springer公司出版)。“机器人操作的理论与方法”2013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Robotics》的Guest Editor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的Associate Editor,《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编委。

查看详情

袁烨

华中科技大学

袁烨,自2016年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特聘专家(青年),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双聘教授、博导,华科无锡院数据所所长。2008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2009和2012年分别在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12至2016年分任剑桥大学博士后、达尔文学院Fellow、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学者、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科学家、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袁烨教授一直从事基于数据驱动建模优化理论及其在工业应用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培育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研究课题。以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含共同)发表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utomatica、Lancet Digital Health等国内外顶尖期刊论文30余篇,CDC、IJCAI等国际顶尖会议论文20余篇。获得2020年IEEE信息物理系统委员会青年科学家提名奖、剑桥大学Dorothy-Hodgkin奖、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JRF、"青年五四奖章"(抗疫类)、"十大科技新星"、"我最喜爱教师班主任"等奖励。成果获得2021年IEEE先进智能机电一体化大会最佳学生论文奖,2020年国际工业人工智能大会最佳论文奖,2018年IEEE控制与自动化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2018年中国机器人年会最佳张贴海报奖,2017年IEEE电力与能源年会最佳会议论文奖、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 担任、曾任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ional Science Open学科编辑、Engineering、《中国科学·技术科学》青年编委、IEEE Trans. on Control of Network Systems编委,《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中英文版、《控制工程》、FEM、ARC、IJRNC和IEEE Trans. on Mechatronics工业人工智能方向专刊编辑。担任BMJ,NC,LancetDH,多个IEEE Trans.审稿人。

查看详情

柳相卿

北泽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1986年在河北东方机械厂从事技术工作,1996年在河南鹤壁市阀门厂高级工程师、技术主任。现在北泽阀门集团有限公司担任总工程师,在航空航天试验用高温高压特殊阀门的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处于行业先进,有国内领先项。

查看详情

王珺婷

武汉理工大学

王俊婷,女,博士,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等研究骨干。在国际权威期刊发高水平论文10余篇。曾指导学生获全国、省部级奖7项。

查看详情

丁克勤

武汉工程大学

姓名:丁克勤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8年9月生 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 通讯地址:北京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楼C322 从事领域: 主要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以及大型储罐 等设备的检测、监测、诊断、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研 究。 主要研究方向: (1)特种设备典型损伤与失效模式研究; (2)特种设备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3)先进传感与设备健康监测技术研究; (4)设备健康诊断与完整性评价方法研究; (5)设备风险管理与健康管理系统研究。

查看详情

陈青

武汉工程大学

姓名:陈青 出生年月:1971年5月 职称:副教授 学历(学位):硕士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毕业院校:武汉理工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智能计算等。 教学工作:自进入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以来,先后承担4门本科生课程的讲授任务,教学质量优良。目前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概论等。 教学研究:自进入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以来,主持校级教研项目1项,指导校级大学生校长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主编教材1本。 科研情况:自进入武汉工程大学任教以来,承担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被EI/ISTP检索7篇。

查看详情

柯少林

武汉工程大学

柯少林,男,1990年出生,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实验班,201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于2017年7月进入武汉工程大学光电信息与能源工程学院、数理学院担任专职教师。2013年开始从事微纳光学的研究工作,包括表面等离激元、非厄米光学和拓扑光学。在纳米光学器件结构设计,非厄米系统中的奇异点和拓扑边界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已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共发表论文19篇,包括Optics Express, Optics Letter,Physics Review A,Journal of LightwaveTechnology,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Electronics。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查看详情

张高科

武汉理工大学

张高科,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至2006年曾于美国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材料研究所任客座教授。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2004年获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环境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结构研究,环境催化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子项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及企业合作课题。先后合成多种新化合物晶体,被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所承认,两次获得ICDD颁发的重要贡献奖励证书。 获得湖北省2007年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两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SCI、EI收录近三十余篇。

查看详情
共14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