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许建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学学科带头人。 兼任福建省医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抗癌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国家抗感染突出贡献专家,宋庆龄基金会“健康中国行”专家,泉州市抗癌协会理事长,泉州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泉州市医学会快速康复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在恶性肿瘤,特别是甲状腺、乳腺、胃肠肿瘤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医学临床研究、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获得2020年中国优秀院长、首届福建医科大学十佳优秀教师,泉州市优秀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

韦锦斌

广西医科大学

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现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广西药理学会理事长等,兼任广西医科大学药学博士一级学科负责人、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药学专业》(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药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 有药学和临床医学双重学科专业背景。长期从事《药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出版《药理学实验》(主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编)《临床实用药物手册》(编委)《药用植物保育学》(副主编)等教材专著。主持获得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研究领域:药理学、药物安全性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学教育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省厅级科研项目9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7名。

查看详情

王川

河北医科大学

199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9至2005年攻读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至2011年期间赴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和Geisinger Clinic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回国在河北医科大学任学术带头人,课题研究组负责人。主要从事心律失常,心衰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转化及其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尤其对于涉及到离子通道相关的疾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在国际和国内本领域专业杂志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36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包括《Circulation Research》、《Molecular Pharmacology 》等17篇,总影响因子100余分。其研究成果获河北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编写了《中国药物大全》和《细胞电生理学基本原理和膜片钳技术》等药理学、电生理学专业书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查看详情

解丽君

河北省医学科学院

1989.9~1994.7于河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就读大学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4.9.~1997.6河北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3.9~2006.7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8.1~2008.12 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研修 1997.7- 至今 河北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新药、保健食品等的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工作,主持癃闭舒胶囊等30余种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工作。以第一主研人承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平台项目等多项课题,同时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5部。

查看详情

黄民

中山大学药学院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新药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山大学药学院原院长。1983年获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药学学士,1998年获香港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担任国家药典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科协常委、广东省审评认证技术协会会长、广东省药理学会第六届理事长、广东省药理学会第七届名誉理事长、广东省药理学会第八届监事长、广东省药理学会第九届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中国药学英文版”、 “药学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英文版”、“今日药学”等杂志编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广东省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80余篇),主编或参与出版了有关药动学专著和教材11部;已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国家科技部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985重点建设专项、省部重大项目等20多项的研究课题。

查看详情

黄凌

海南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

本人2011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药理学专业,博士学历。2011-2014年担任海南医学院讲师,2014-2017年担任海南医学院副教授、副研究员,2017年至今担任海南医学院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研究员。 本人研究方向是药物代谢学及毒理学,主要集中在核受体介导药物代谢酶活性改变引起的天然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肿瘤及炎症疾病状态下细胞因子及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对临床用药所发挥的解毒增效作用的研究;药物代谢调控与治疗疾病的相关研究。 近几年本人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创新药物的药效学及毒理学评价的应用型研究,带领团队为海南省内外多家研发机构及企业提供了良好优质的创新药物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服务。近几年一共主持和参与开展了包括 3 个化药 1 类新药、1 个中药 1 类新药、1 个细胞治疗 1 类新药、5 个中药 6 类新药、20 余项制剂安全性、10 余个中药新药药效学、5 个院内制剂在内的50 余项新药药效学及毒理学项目评价。为海南省创新药物上市前药效学、安全性评价及基于药物代谢学的上市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原动力,推动药理学科发展,为海南地方经济建设、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子课题1项,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1项。本人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Cell Death&Disease、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等杂志上发表与药物代谢学、临床药理学、药效学研究相关的 SCI 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论文十余篇,发表相关中文核心期刊十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4项(第一完成人2项)。

查看详情

高分飞

汕头大学

高分飞,男,药理学教研室主任,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获得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学位,2014-2015年在美国圣约瑟夫医疗中心巴罗神经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并被聘为该所客座副教授。广东省药理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药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留学人员联谊会及广东欧美同学会理事。广东省2017 年度“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神经药理成瘾机制的研究。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类项目、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项目和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20多篇被SCI收录。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编“基于器官系统的PBL案例丛书”分册《疾病机制模块、消化营养模块和机体平衡模块PBL案例》,副主编全国成人高等医学专科教材《药理学》1部,参编人卫出版社《临床药理学》英文版教材。获得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汕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获奖人)。

查看详情

杜肖娜

河北医科大学

杜肖娜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得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河北医科大学免疫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英国利兹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河北医科大学机能学系负责人,药理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理事,河北省神经科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药理学会秘书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河北省政府津贴获得者,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优秀教师。研究方向主要为离子通道在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理及病理意义,寻找相关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新靶点及研究新型药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多篇。SCI期刊Frontiers 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副主编。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承担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

查看详情

崔燎

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

1979.9-1984.6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原湛江医学院)医疗系,同年留校药理学教 室任教。1997.7-1999.9 应邀到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从事骨质疏松药理学研究。2001-20 获得四川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目前为药理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 师。广东医科大学药学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珠江学者设岗学科负责人。 任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医科大学海洋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是第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第六届教学名师。兼任 华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代谢病学组委员、国际华人骨组织研究学会(ICMRS)学术委员 委员,ICMRS 中国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海洋药物药理学专委会委员,广东 药理学会常务理事暨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细胞生物学及 分化调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及新药药效学评价,中药和天然药物新型骨活性药物 选、海洋生物复合材料骨和软骨修复作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际合作项 项和省及重大课题的项目 30 余项,参与国家 863 计划 1 项,发表论文 400 余篇, SCI 收 论文 60 余篇,主编《骨质疏松药理学动物实验与图谱》等专著 2 部、参编 9 部,获广东 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中国老年医学会学会一等奖 1 项,发明专利授权 20 余件,专利转 产业化 1 项。是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学研究奖“学科成就奖”获得者。

查看详情

卞劲松

南方科技大学

1、教育经历 1997 — 2000:博士学位,香港大学 1990 — 1993:硕士学位,南京医科大学 1985 — 1990:学士学位,徐州医学院 2、工作经历 2020.5 —现在 教授、主任,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 2009.1 —2020.4 副教授,终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 2003.10 —2008.12 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 2000.5 — 2003.9 博士后,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 3、研究方向 (1)肺动脉高压的新靶点研究 (2)钠钾ATP酶的新型生物学功能 (3)硫化氢的生理药理学作用 4、主要成就 (1))揭示了肺高压血管重构的调控新机制,有望为肺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并发现为临床准确判断PH的发展及预后的监测指标,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系列研究结果发表在Circ Res(2020;127(9):1138-1152), Cardiovas Research (2011,88:482-491),JASN (2010, 21:993-1002)等领域著名杂志上。 (2))原创性地研发了针对NKA的DR区域的单克隆抗体,DR5-12D。发现DR5-12D具有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作用。系列原创性的研究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2021,Signal Transduction & Therapeutic Target, 2020,Redox Biology 2020上。原创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已经申报美国专利(Therapeutic antibody,US provisional application number:62/873,207)。

查看详情
共6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