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炳春

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1987年7月毕业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工业催化专业,同期进入河南省化工研究所工作;2009年12月取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同期被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目前任河南省化学催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及郑州轻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等。 长期从事化学化工及精细化工技术与产品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先后主持承担10余项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30余项企业委托科研、开发项目,多项技术投入工业生产。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发明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件;发表学术论著1部《现代化工理论及其方法研究》(ISBN978-7-5692-4636-0)。

查看详情

乔燕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乔燕,理学博士,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第十四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曾获得“2011年礼来亚洲优秀博士论文奖一等奖”,“第九届东方胶化杯全国胶体与界面奖学金一等奖”,“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目前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 Chem.、Sci. Adv.、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CS Nano、Nano Lett.等主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30篇。科研主要关注软物质功能体系的构筑及其在化学、生物和材料等交叉领域的应用。

查看详情

朱木兰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199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2000年于湖南农业大学获得植物遗传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获得植物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植物离体再生领域的研究工作,专注于植物离体再生与植物基因工程、农作物与林木花卉的遗传改良及濒危植物拯救等研究方向,擅长于植物高效离体再生、遗传转化、基因编辑、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不对称杂交、幼胚拯救、离体对活体微嫁接及植物-微生物共生培养等生物技术,成功开展多种药用植物的器官培养,首次提出并成功实施植物-微生物共生离体培养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成果:(1)创制香石竹新品种“元红”,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用;(2)完成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3项、国家“863”项目1项、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2项、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绿化局攻关项目1项及多项横向研究项目,现主持国家择优委托重大专项2项,辰山专项2项;企业横向项目多项;(3)发表文章60多篇,申请专利50多项,获得授权30多项;(4)建立并储备了100多个物种近2000个品种的高效离体再生与遗传转化体系。(5)2019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6)带教的学生获得生命科学领域省市级、国家级及国际大奖多项;(7)多项研究成果市场化。

查看详情

周光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周光远,男,博士,研究员,1972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长春应化所,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1年5月-2004年10月分别在日本九州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10月起在长春应化所任研究员,2019年12月引进大连化物所任研究员,能源材料研究部召集人。 任职:科技部十二五863专家,十三五重点研究计划专家;科技部材料领域十三五规划专家;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材料领域专家组成员;科技部面向2035材料领域战略规划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高性能功能化高分子材料战略规划组成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应用化学》编委;《弹性体》编委;吉林省知识产权促进会会长;吉林省青联副主席;曾任十届吉林省政协委员,十一届吉林省政协常委。 获奖: 201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2016年吉林省专利金奖(第一);2008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六);2007、2009和2012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奖先进个人;2008年获得常州市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特别贡献奖;2010年获得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2年获得常州市产学研合作贡献奖。2021年江苏省双创人才;2020年辽宁省高水平创新团队;2020年大连市领军人才。 学术业绩:本人所从事的领域是高分子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应用研究,致力于发展与经济结合应用技术。从事聚(双)烯烃催化剂的合成及在受限空间内的聚合行为,生物聚酯的设计与制备、特种工程塑料聚芳醚酮(砜、酯、醚)以及工程塑料加工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团队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工委民口配套,科学院方向性项目、吉林省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委托的多项科研任务,多项成果在企业得到应用。到目前为止,共申请和授权了160余项专利,包括2项美国专利,并且60%以上的专利已经转让并在企业得到应用。在JACS,JMC, Green Chemistry,Macromolecules,Polymer,JPS, Part A, Polym. Chem.,RSC Adv.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约百余篇,合作撰写专著1部。

查看详情

周德恒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人具备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正高级工程师,历任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务。本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涉及建筑行业技术管理、工程管理、造价管理、建筑设计、工程物资等多领域,具有多年施工总承包、设计及科研研发、EPC项目管理经验,参与的施工项目有华威大厦、华侨大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华南大厦、新兴大厦等;担任多个施工总承包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有信达金融大厦(即中国建设银行总部办公大楼)、国际金融中心、铁科研培训中心、世贸国际公寓、北京生物医药孵化基地、五棵松大厦(现为国家开放大学)等,多次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其中信达金融大厦项目荣获国家“鲁班奖”;任设计院院长期间,主持并参与了多个设计项目,有锦岚坡山庄、土嘉通办公大楼、中国铁建国际城、中国质量大厦、中铁创业大厦、北京顺义新城第7街区新城、包头开元小区、华东总部基地等项目的设计,积极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雨水回收、室内生态系统、BIM等先进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其中“中铁建设集团华东总部基地”荣获中国铁建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本人还主持过多个工程总承包(EPC)项目,如海南洋浦安置房EPC项目、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园EPC项目、贵州铜仁五馆三中心EPC项目等,从设计方案落地到现场施工进行全方位管理和组织策划,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智能机器人“小胖”和“小铁”,在包头开元小区打造智能健康家居等样板示范,将人工智能融入日常管理。 本人共有“一种标准单元装配式耗能减震结构体系”、“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及“一种装配式耗能减震剪力墙结构体系”,“一种减振消能嵌套水箱”等4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用于健康建筑的高舒适度低能耗智能补风系统”获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实用新型专利优秀奖。多篇科技论文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 本人截止今日共有7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主持的“装配式减隔震结构体系及其抗震性能研究”“模块化装配式高层住宅钢结构成套技术研发”项目荣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本人参与的“大型铁路客站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研究”、“大型建筑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深基坑工程影响域内灾变模式研究及远程实时监控成套技术研发”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基于CFD的办公室空调环境多参数控制系统研究”项目荣获石景山区科学技术二等奖;“BIM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研究”获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本人曾荣获中铁建设“科技先进个人”、“杰出奉献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三八”红旗手、“巾帼标兵”;北京市“优秀项目经理”等称号。

查看详情

郑 敏

湖北科技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博士后。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院长,医用电子仪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湖北省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工程与健康产业分会常委,湖北省生物医学仪器专业委员会常委,咸宁市医学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励、省科技厅及卫生厅科技评审专家。 从事医学相关教科研工作29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子项目1项、省部级及厅级科研项目10项;科研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106篇,其中SCI收录10篇,一级国家核心期刊11篇。

查看详情

郑鲲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郑鲲,2015年获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学位(导师:王佛松院士和马永梅研究员),同年留所工作,主要研究兴趣:1、界面传热机理研究;2、高导热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主要突破:1、构建了模型化研究复合材料界面传热的方法,从微观角度为高性能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支持;2、设计和制备了导热和导电同时高度各向异性的复合膜,为新型导热材料制备提供思路;3、开发了系列抗开裂高导热封装材料和高导热涂层,并初步实现了应用。近五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项目。

查看详情

赵长琦

北京师范大学

赵长琦,药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精准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部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查看详情

赵鑫

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赵鑫同志所供职的百灵威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瞪羚星级企业。她在百灵威已工作23年,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推动了行业及公司的发展。公司创立之初,正值国家科技快速发展,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端化学试剂,进口时间长达6个月,百灵威通过系统化运作,将进口产品到货期缩短到一周!率先(2003年)在中国储备大量库存,支持大学科研院所新技术研发、新药研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快速研发。 面对中国化学试剂品种稀少的现状,2008年建立研发生产基地,致力于发展中国自有高端化学试剂,支持化学科研和工业生产。同时建立敏捷研发平台,与科研专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开展科研成果的商业化项目。产学研建立合作的老师和单位例如:四川大学冯小明院士、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复旦大学涂韬教授、中科院化学所陈传峰研究员、同济大学吴一楠教授等。 组织公司研发生产团队研发攻克国内科研急需的水氧敏感试剂的供应,例如:超干溶剂生产(含水量低于5个ppm),格氏试剂、建立无水无氧合成及分装系统,不断积累纯化技术,实现了大部分科研用试剂的国产化。 2001年从国外引进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检测的标样产品(农残标样、环境检测标样、食品检测标样)支持环保、出入境、商检等单位开展检测工作,为控制阻燃剂应用、POPs环境污染物控制、食品安全控制做出贡献。 一直从事营销和企业管理工作,擅长营销管理、全球资源整合、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产学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可以提供的服务: 1、行业咨询、管理咨询 2、评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领域的项目市场价值等。

查看详情

赵萍

兰州理工大学

赵萍,教授,硕导。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生物资源转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始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柿子产业技术创新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甘肃省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甘肃省重点学科、一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及省多个专业领域专家、《生物资源》、《中国酿造》特邀编委,《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审稿专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70余篇,标准22项,主(参)编教材著作4部,完成多项研究课题,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甘肃省高等学、三育人等奖10项。 多年来指导食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标准制定、技术咨询,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柿子产品深加工、大蒜保健胶囊、五谷杂粮系列产品、葵花蛋白系列产品、马铃薯加工与资源化利用等多项成果转化应用于企业生产,服务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查看详情
共1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