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崔娟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自2008年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邢钢技术中心负责技术研发工作,2009年至今担任邢钢轧钢专业主任工程师,2010年至今被聘为邢钢技术委员会轧钢技术分会主任委员,2009年~2012年连续四年被聘为邢钢新产品转产鉴定专家组成员,2012年任转产鉴定专家组组长职务。2010年获得邢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邢台市青年科技奖、邢台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在邢钢高端产品开发中的前沿性工作以及跟踪和引进行业的先进技术工作等方面作出了成绩,支撑和服务于公司的产品研发工作,一直努力实施技术创新,具备独立开展课题项目研究、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邢钢的轧钢工艺技术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负责自主研发了高品质弹簧钢,对高强度汽车悬架簧用钢和高速铁路用弹簧钢的轧制控制技术进行优化改进,明确了高品质弹簧钢的技术要求,确定了各工序的关键控制参数,提高了弹簧钢盘条组织均匀性保证了性能稳定化,使盘条质量稳定提高。邢钢弹簧钢得到了国内顶级弹簧钢丝客户的充分认可,高速铁路弹条产品的疲劳寿命满足了500万次疲劳寿命要求。其中《1200MPa超高强汽车用弹簧钢关键制备技术》于2012年通过了河北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的成果鉴定。 2、组织课题组自主研发了高强度桥梁缆索钢丝用钢以及预应力用钢产品,研究高碳钢网状渗碳体、索氏体组织形成机理,提出了控制晶粒细化以及抑制马氏体等异常组织的工艺要点,确定了技术攻关方向和基本方案,对其成分、工艺路线、控轧控冷参数等关键工艺控制点进行优化调整,固化生产,提高了产品的综合力学性能。桥梁缆索SWRS82B产品通过精准的过程控制,克服组织控制困难、冷却工艺要求高等工艺难点,批量应用于南溪长江大桥缆索钢丝产品的生产。其中《大跨度桥梁缆索镀锌钢丝用SWRS82B热轧盘条的开发》于2012年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规格高铁轨道板预应力钢丝用钢开发》于2011年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查看详情温燕明
研究领域
钢铁
济南钢铁集团
1964、9-1970、3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 1870、3-2008、4济南钢铁集团先后 1970、3-1982、3济钢焦化车间备煤工段操作工、精苯工段技术员、焦化车间技术组工程师、焦化车间技术组副组长、高级工程师; 1982、3-1983、3济南钢厂总调度室副主任 1983、3-2008、4济南钢铁厂付厂长、济南钢铁集团副总经理、济南钢铁常务副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主管过生产安全、营销供应、技术研发、节能环保、设备能源、工程基建、职工教育等。南市人大代表。于2008年8月退休。 在多年科技创新实践中,不断认知冶金工艺本质和潜力,以成本、环境和资源为关注点,以创新集成技术为手段,先后提出“钢铁企业分布式发电模式、分布式用水及废水分级治理、紧凑化热能资源梯级高效综合利用”等理念,主持开发实施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其中干熄焦技术国产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烧结矿余热发电装置、第一套炼钢转炉烟道废气余热高效发电装置、第一套低热值混合煤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开发了焦化厂热导油替代蒸汽蒸氨新技术、负压蒸馏技术等已在国内推广应用,为推动全国钢铁行业科技进步。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第七届光华工程奖、济南市第一届科学技术最高奖等称号;被选为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专家顾问。目前担任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技奖励监督委员会委员、济南市科协付主席、中国炼焦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仼、大连理工大学及武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等。 获奖及专利情况: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省部级冶金科技进步奖20余项。 2、获发明和申报专利20余项。 3、在《钢铁》、《燃料与化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中厚板外观缺陷的种类、形态及成因》、《成功销售》、《济钢节能降耗实用技术汇编》等专著。
查看详情肖永力
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温钢渣处理技术的研究,作为宝钢钢铁渣研究领域技术带头人,携手项目团队勇于创新,攻克短流程渣处理技术的一个个技术难关,形成了一整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环保资源化的炼钢熔渣粒化工艺及装备(简称BSSF),在世界冶金渣处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是冶金渣处理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受到国内外钢铁业同行的瞩目和欢迎,现已发展到第四代,涵盖炼钢区域熔渣包括罐底渣的全量化处理,该技术不仅在宝钢集团内部推广使用,同时输出到马钢、邯钢、浦项等国内外其他钢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技术研发的同时,一直注重学科建设,以冶金渣的源头治理理念——热态利用思想为核心,涵盖冶金过程全系列冶金炉渣的处理及综合利用,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热态钢铁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领域。 迄今已完成5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技术秘密,多数在宝钢内外得到实施和推广,先后荣获国际钢协技术创新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优秀专利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英才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宝钢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查看详情顾镇南
研究领域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系
该同志1978年10月-1982年7月在东北大学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专业读本科,取得学士学位;1982年8月-1983年8月在机械工业部第一重型机器厂工作;1983年9月-1985年12月在东北大学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专业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属超塑性,取得硕士学位;1985年12月至今在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工作。 业务工作: 1.主持或技术把关多本高端图书编译,如《冶金煤成本分析》、《热轧不锈钢板市场研究》、《世界钢铁厂》(2010年版)等。 2.主持冶金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2008-2010年连续三年建设炼铁、炼钢和轧钢三个专业信息服务平台。 3.2010-2012年,担任《汉语主题词表》(工程技术版)项目冶金子课题组长。 4.负责成本系列数值型数据库建设工作。 科研成果: 1.《国际科学引文数据库建设》获2007年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本人为第一完成人。 2.《冶金专业信息服务平台》获2011年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本人为第二完成人。 发表论文: 1.在《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年第10期发表题为《论冶金专业服务平台之建设》的论文。 2.在国际科技信息委员会(ICSTI)2011年会上发表论文——《试论冶金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之架构设计》。 3.在《冶金信息导刊》2012年第4期上发表题为《冶金工业主题词表叙词等同关系的研究》的论文。
查看详情任洁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1978年2月-1982年1月在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学习 1982年2月-1987年2月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 机械设计研究 助工 1987年2月-1988年12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科技管理 工程师 1988年12月-2000年12月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专利代理人 高级工程师 2001年1月- 今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信息服务 教授级高工 曾先后从事科技奖励与专利管理、专利代理、课题检索、科技查新、专题调研工作。共代理专利申请260余件、课题检索与科技查新课题数百余件。是《马钢H型钢专利信息研究》、《氯化法钛白生产技术专利信息研究》、《钛渣冶炼技术专利信息研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研究》子课题、《钒合金技术专利信息及专利战略研究》等课题的主要完成人。目前主要从事冶金、矿业、工程材料等专业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与研究工作。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服务系统咨询专家和北京国科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的执业司法鉴定人。 发表有《专利信息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践》、《新形势下的科技查新与专利咨询服务》、《科技查新中相关文献的判断分析》等论文。
查看详情仲增墉
钢铁研究总院、中国金属学会
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温合金材料的研究、制造工作,包括材料生产工艺、品种、组织与性能以及应用的研究、发展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主要的有:国际上最早创新性地提出和开发高温合金电渣熔炼工艺路线,解决了如电渣锭的成分不均匀性、锭表面成型以及材料的晶粒偏大等问题,为难变形高温合金开创了一条改善热加工塑性和克服众多冶金质量问题如带状、分层的一条有我国特色的工艺路线,并在高温合金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外在4年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开发工作。 负责研制成功几种关键的高温合金材料,如GH4037合金1964年通过了试车,满足了当时危急形势下涡喷六发动机涡轮叶片立足于国内的急需,以及还有GH4043、电渣GH4049、GH220等满足国内航空发动机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还深入研究了高温合金的镁微合金化,高温合金中弯曲晶界及其形成机制等重要课题,不但获得了理论知识,还在材料的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1982-1984年在西德柏林工业大学进修期间,研究和发展了由于残余钢液流动引起宏观偏析定量关系式,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受到国外同行的好评。 1986-1995年任国家863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材料的课题负责人,研究了Ni3Al、Ti3Al、Fe3Al等金属间化合物的塑性、韧性的改善,并开发了相关的合金材料,在航天及民用工业中得到试用和一定的应用。
查看详情李文秀
中国金属学会
本人长期(35年)工作在企业一线,曾任首钢试验厂技检科副科长;首钢炼钢厂厂长助理、厂长;首钢钢研所所长;首钢技术部部长;生产部部长;首钢总公司总调度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职务。由于长期从事科研技术、品种开发、生产、安全、环保、设备管理等工作。特别是在首钢任职副总经理及总工程师期间,更加深入掌握钢铁主流程的调度和工艺结构流程(采选矿、炼铁、炼钢、轧钢),以及围绕钢铁主流程的耐火材料、能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参加了首钢总公司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工作,参与了“八五”-“十五”冶金行业规划工作。在改造传统钢铁工艺和设备结构以及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组织实施了铁系统的大修改造,炼钢系统的转炉综合技术开发、溅渣护炉、连铸高效化改造、LF炉和VD炉的方案、规程制定以及首钢全连铸方案的制定工作:轧材方面,组织实施了高线控冷改造及中厚板厂AGC的改造。为自己的业务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为首钢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在科研成果方面,多次获得国家、冶金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奖励,并多次受北京市、首钢总公司表彰、奖励。由于本人长期一线工作为自己积淀了钢铁联合企业各工序的技术及管理奠定了较踏实的基础,到金属学会后曾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后又连续在钢铁领域从事技术及其管理工作(2001至今),这在更大范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上创造了很好的机遇。现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查看详情李春萌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1995年考入东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专业。2001年考入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2004年3月1日毕业到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工作至今。历任《世界金属导报社》副社长,信息所所长助理,2012年任信息所副所长,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冶金分馆常务副馆长,担任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资源建设工作组副组长。 撰写论文:冶金专业用户需求与冶金图书馆服务探讨、世界主要钢铁产品生产成本分析、未来十年世界钢材需求量及钢材进出口贸易量分析预测、世界扁平材平均生产成本和总成本及其价格走向分析、2011年世界热轧板卷出口市场预测、冶金外文资源揭示状况及方法研究、敬业 创新 和谐 发展 打造政府和企业信赖的冶金行业信息服务机构、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资源建设分析及发展方向研究等。 负责编写《冶金煤成本分析》、《冶金专题资料》、《热轧不锈钢板市场研究》、《世界钢铁厂》等资料和汇编。 负责有色金属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参与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稀土企业专业化服平台的建设工作。负责外文文献揭示状况的清理和揭示方法研究和NSTL外文印本文献加工揭示调查研究等项目课题;参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E-only资源的保障与揭示方法研究等项目课题;参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汉语主题词表》工程技术版冶金部分等项目。
查看详情苏天森
中国金属学会
1959年9月—1964年9月北京钢铁学院钢铁冶金专业学习并毕业。1964年9月—1989年11月在首钢工作,参与的“小方坯连铸技术”、“氧气底吹转炉”等项目获冶金科技、北京市科技一、二、三等奖; 1996年起一直是冶金科技奖评委,曾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评委。是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安徽工大的兼职教授。1994—2010年任中国石灰协会副会长、现任顾问。工作期间共发表论文200余篇,“转炉溅渣护炉技术”、“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等专著6部、组织并编写了“2008-2009年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1-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等。曾20多次到国外(或率团)进行科技考察,开会。曾任长城特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现任(到2014年)三钢闽光股份、湖南中科电气独立董事。是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两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查看详情洪及鄙
研究领域
钢铁
中国金属学会
洪及鄙同志长期从事钢铁、钒钛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在军用特殊钢、钒钛钢的开发和重轨生产及热处理等领域具有较高造诣。 洪及鄙同志1971年曾负责攀西钒钛磁铁矿冶炼和冷轧矽钢片试验,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1975年负责大型56号工字钢实验,解决了性能不合格和不稳定的问题,起草了《攀钢钒钛新钢种的研究和生产》等报告。其后,领导课题组完成含钒钛氧气瓶用钢、汽车大梁板、弹簧钢、新型高强耐磨重轨钢,使攀钢含钒钛钢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40%。 1981年至1983年负责提高重轨机械性能和全长淬火轨工艺研究工作,采用全长欠速淬火工艺,生产的淬火轨,使重轨使用寿命提高一倍以上。当时在国内还是首家。1979年至1980年负责高强度抗H2S石油套管钢热处理工艺研究,试生产的套管顺利下井使用。 洪及鄙担任集团公司领导后,认为实现和优化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是提高攀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他亲自领导和参与钒钛资源开发及推进产业化进程。攀钢独创的VN合金处世界领先地位。攀钢自主开发了转炉提钒、钒渣制备V2O5、V2O3、VFe 等,使攀钢成为当时国内最大钒制品基地。 从尾矿中提钛并采用大公路矿热炉生产高钛渣,与兄弟企业合作,在国内首家用氯化法生产出TiCl4, 并利用TiCl4生产出高档钛白粉,食品钛白等精细产品。 洪及鄙负责完成的多想科研成果过的工作、美国专利及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 洪及鄙现货编辑出版了《加拿大钢铁企业管理》、《攀钢钢铁生产工艺》、《攀钢钢铁钒钛生产工艺》等科技著作和“全长淬火新工艺研究”、“攀钢钒钛新钢种研究和生产”等多篇学术论文。 成果:研制的“09V310”乙字钢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彩色陶瓷制品原料”、“三氧化二钒生产方法”等多项技术获中、美两国专利。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