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隋斌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第七届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理事长
查看详情吴普特
研究领域
农业与生物科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吴普特,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陕西武功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致力于探索解决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问题。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家节水农业科技领域(863计划)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国家“985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1类科技创新平台主任;担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查看详情袁寿其
研究领域
工程
江苏大学
个人履历 袁寿其,男,上海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委员。1980年就读于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84年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江苏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江苏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在英国CranfieldUniversity作高访。历任江苏工学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校研究生部主任。2001年8月任江苏大学副校长,2006年12月至2017年1月任江苏大学校长。现任江苏大学党委书记(2016年6月起)。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表彰。现为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带头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林学部委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排灌机械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曾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江苏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4项。在《农业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和美国ASME学术讨论会等发表论文420余篇,被SCI收录70余篇、EI收录270余篇。出版著作10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94件、发明公开68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6件,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11部。1995年被列为原机械部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被中组部列为中央联系的专家;2006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0年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被列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015年获评“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培养和指导博士后25名、博士生45名、硕士生86名,指导的学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奖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9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创建了“无过载离心泵理论与设计方法”,解决了离心泵在大流量区运行易产生过载现象这一工程技术难题;针对低比速泵长期存在的效率较低、扬程曲线易出现驼峰和轴功率易过载等难题,详细研究了加大流量设计法、无过载设计法、面积比原理和短叶片偏置设计法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见解,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低比速离心泵理论和设计方法专著;在小型潜水电泵方面和其他同志一起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设计的图样在全国广为应用,使行业由上世纪80年代初年产5万台到目前年产1000万台。 承担项目 1.水力机械的空化特性及对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51239005,290万 2.适宜西北典型农区的绿色高效节水灌溉装备研制与开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号:2016YFC0400202,360万 3.水泵抗汽蚀磨损激光强化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编号TG2015015,200万 优秀博士生指导: 1.仇宝云.南水北调工程泵装置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7 2.朱兴业.全射流喷头理论及精确喷灌关键技术研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11 主要科研获奖: 1.高效离心泵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 2.潜水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 3.新型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1 4.叶片泵流动诱导特性与水力优化技术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 5.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研究.中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一等奖,2011 6.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与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 7.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0 8.以“4C能力”为核心的流体机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查看详情包军
研究领域
畜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包军,男,汉族,1961年12月生,黑龙江省宁安人,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9月参加工作,爱尔兰国立考克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东北农学院畜牧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4年9月至1988年12月东北农学院畜牧系任助教;1988年12至 1993年7月国家公派赴爱尔兰国立考克大学留学,从事奶牛的放牧行为研究,期间获得博士学位(Ph.D);1994年5月至 1999年3月归国返校,先后任东北农业大学畜牧系副主任、系主任,动物科技学院院长等职务,期间被评为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任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长;2013年6月至今,任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现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审计、国际交流工作。分管审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联系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食品学院、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
查看详情张全国
研究领域
能源科学技术
河南农业大学
2016年:张全国(195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工程方面的研究.zquanguo@163.com 2015年:张全国(195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工程方面的研究.zquanguo@163.com 2014年:张全国*通讯作者,E-mail:zquanguo@163.com 2013年:张全国(195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方面的研究.zquanguo@163.com 2012年:张全国(1958-),男,河南郑州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可再生能源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E-mail:zquanguo@163.com. 2011年:张全国(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领域方面的研究.zquanguo@163.com 2010年:张全国,Email:zquanguo@163.com.通讯作者 2009年:张全国(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科学领域方面的研究.zquanguo@163.com 通讯作者 2008年:张全国(1958-),男,博士,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CSAE高级会员,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63号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450002.Email:zquanguo@163.com 2007年:张全国(195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zquanguo@163.com 2006年:通讯作者:张全国,Email:zquanguo@163.com 2005年:张全国(1958-),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zquanguo@.163.com
查看详情方宪法
研究领域
农业工程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方宪法同志,从1985年在工厂磨削工段任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农业装备领域技术专家。1993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2001年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获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12年任86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主题专家,2013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长期从事农业装备技术研究,从农业装备开放服役环境和非结构化作业工况发掘特性提取表征方法和操控技术问题,创新了马铃薯亚表层脱皮及其水射流长轴定向二维同步切割等核心技术和装置,取得降损50%的重大技术进步;提出了玉米植株全价值收获技术思想,作为核心成员,创立了玉米植株多点动态扶持、连续有序导入的不分行收获技术理论,研制并建立了玉米摘穗、全株收获、秸秆回收技术装备和体系,分别获2006年和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国家科技部“收获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带领团队研发的不分行4YZ型玉米摘穗收割机、半喂入水稻收割机等一批原创技术支撑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产业技术基础;研发生产的3个型号智能化采棉机、不分行玉米青饲机、马铃薯收获机等技术国内领先、产品替代进口,占有1/3的市场;能源林收获机、秸秆收获机等填补国内空白,应用于养殖业与生物质发电;玉米不分行摘穗收获、双纵轴流稻麦联合收获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成为传统收获机械替代主力机型。近五年,团队依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联合7家优势单位从事收获机械技术研究与装备制造的核心成员,研究范围包涵粮、经、饲、能、果蔬作物收获装备技术,团队技术始终站在行业前沿,成为行业产品技术的主要来源地,核心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作为学会副理事长和所在单位首席专家,积极组织产学研合作,2007年出任国家六部委首批指导成立的4个联盟之一:“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并作为项目首席专家和专家组组长,组织策划、实施了“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多功能农业装备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等项目,集聚了全行业产学研110多家单位1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执行,并圆满完成。2015年初,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专项实施方案编制组组长,组织7部委派出的专家,共同完成实施方案和项目指南的编制,并通过战略咨询评估,进入指南发布启动阶段。
查看详情张燕卿
农业与农村部规划研究院
张燕卿同志多年从事农业科研管理和宏观政策与资源环境研究工作,熟悉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有十分丰富的科研管理经验。同时他主持和参加研究课题10多项,主要有“21世纪前期中国农村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西部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体系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任务研究” 、“八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发展研究”、“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方旱区农业综合研究开发与示范工程”等。获得国家和省部奖5项,其中:“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2001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公开发表论文39篇,参加编写著作9部,主编2部。
查看详情孟海波
农业与农村部规划研究院
现任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农技推广协会生物质能源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入选国家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行业科研专项“作物秸秆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政策研究及成果推广。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农业“948”、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重大课题,在秸秆、畜禽养殖粪便、尾菜等农业废弃物热解炭化多联产、炭基有机肥研制以及成型燃料高效清洁燃烧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项,获得国家专利31件、科技成果5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21项,在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E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2篇、出版专著3部。研究成果“秸秆成型燃料高效清洁生产与燃烧关键技术装备”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新型秸秆揉切机系列产品研制与开发”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九完成人)。“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与保障体系研究”2012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型工艺与设备”2011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2010年获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六完成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体系研究及主要标准制定与应用”2013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三完成人)。“秸秆高效清洁热解炭化关键技术装备”2015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创新团队
查看详情石智峰
农业与农村部规划研究院
研究员,所长
查看详情兰玉彬
华南农业大学
兰玉彬,男,博士,博导。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精准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精准农业航空工作委员会主席、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在航空施药技术、遥感技术,精准农业,谷物收获机械,粮食加工与储藏,仪器和传感器技术开发与研究等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近3年参与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项目“精准农业航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建设”、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田间作物生长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代表性科研成果:[1]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柑橘黄龙病植株的监测与分类[J].农业工程学报,2019.(第一作者) [2] 多翼单臂纵列式电动无人机旋翼间距优化及能耗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9.(通讯作者) [3] 农用无人机避障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18.(第一作者) [4] 植保无人机航空喷施作业有效喷幅的评定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通讯作者) 奖项和荣誉: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农业农村部丰收奖一等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40周年优秀论文奖、第四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航空分会“农业航空突出贡献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农村科技“2016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首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全球无人机贡献奖”、世界无人机联合会“中国无人机行业引领推动奖”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