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杜恩在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地表系统元素循环与全球变化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养分元素大气沉降时空特征与生态效应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Nature Geoscience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共同编辑出版英文专著1部,担任国际林联大气沉降、土壤与养分循环研究组协调官、Environmental Pollution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专刊编辑、第十届国际酸沉降大会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查看详情龚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球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发展了基于被动采样技术和模型模拟的跨喜马拉雅POPs观测研究体系,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登记。提出森林火灾可以影响POPs全球循环的观点,发表于Nature Review Earth &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等期刊,得到国内外多家媒体关注。目前已发表论文50余篇,被引1600余次,H指数为22。
查看详情谷保静
浙江大学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基金评审专家,国际氮素促进会(INI)亚洲区工作委员会成员,国际氮素管理系统(INMS)课题组长,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委员,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编辑。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Nature, PNAS等知名期刊。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重点在大尺度氮循环模型构建、资源环境效应评估、成本收益分析及其管理调控等方面开展研究。
查看详情吴电明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青年学者。2015年博士毕业于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和中科院遗传所农业资源中心。曾在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氮循环与大气环境。兼任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委员,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青年编委。曾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The ISME Journal、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PNAS(共同作者)和 Science(共同作者)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与编写专著2部。并在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东方科技论坛、青年地学论坛等会议组织氮循环相关的专题。
查看详情张小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三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导,是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环境与健康气象科研团队带头人,入选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并授予四川省特聘专家称号。长期从事城市气象、环境气象、边界层气象、数值模式等科学研究与应用。主持和主研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30篇,SCI(EI)收录40篇,完成10余篇国家和省部级环境气象决策服务与咨询报告。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和荣誉称号8项。
查看详情张帅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张帅博士是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博士生导师。2018年入职浙江大学岩土所。作为项目负责人共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项目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浙江大学、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香港职训局等。长期致力于极端气候诱发地质灾害链长期演化机理分析、风险定量评价及预警相关科学研究,研究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44篇,其中SCI文章23篇,论文获国际三大岩土权威期刊之一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授予Editor’s Choice Awards。
查看详情李育超
浙江大学建筑学院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从事环境岩土工程方向研究,重点研究地下污染风险管控的垂直阻隔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与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英国EPSRC科研项目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设计青岛、连云港等地多个危险废物填埋场垂直阻隔工程。担任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Environ. Geotech.会刊编委,参编加拿大工程地质学百科全书、国家行业标准1部。
查看详情张文强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4年7月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悉,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加拿大交流学习。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化工。主要从事盐沼有机磷的技术研究31P-NMR分析,淡水生态系统沉积有机刊的形态特征研究,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素及影响研究。在学术学术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国外SCI收录杂志20余篇。
查看详情杨元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大气探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化与气候环境效应,风廓线激光雷达与城市边界层,卫星遥感云-降水以及台风-海洋相互作用等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国家自然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等项目10余项,多项成果在气象部门应用和推广。已在PNAS、GRL、ERL、ACP、JGR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或接收学术论文100余篇 (含SCI 50余篇,EI 3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担任《气候变化研究进展》青年编委,国际SCI期刊Remote Sensing 客座编辑; Frontiers in Remote Sensing评审编辑; Frontiers in Climate副编辑。曾获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杰出审稿人,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期刊重要贡献论文奖, 安徽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安徽省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 安徽省百篇优秀硕士论文, 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郑利兵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0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蒸气 03/2015-06/2018: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工程专业 09/2012-03/2015:工学硕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工程专业 09/2008-07/2012:工学学士,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