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霄

研究领域

化学工艺、功能材料化学与化工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陈霄,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星海骨干,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2008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2013年于大连理工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曾分别在美国南卡莱罗纳大学和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进行访问交流;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环境催化、非常规能源转化、精细化学品转化、烯烃低聚、电催化还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在ACS Catal.、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Catal.、Catal. Sci. Technol.、J. Phy. Chem. C、Inorg. Chem. Front.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被引1000余次,授权专利30余件,曾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两项日内瓦国际发明专利展金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三)等奖项以及大连理工大学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担任《精细化工》青年编委、《Molecules》专题编辑、《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科学编辑、《燃料化学学报》学术编辑;作为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会员参与学术交流活动;长期担任ACS Catal.、Catal. Sci. Technol.、Catal. Today、AIChE J.、Energy Fuels、Intermetallics等期刊审稿专家。所在团队荣获辽宁省“兴辽计划”创新团队和辽宁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查看详情

彭孝军

研究领域

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

彭孝军,1962年10月出生于湖南澧县,精细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彭孝军于1982年从大连理工学院毕业,之后在武汉染料厂工作;1986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南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回到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担任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至200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有机化学系和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2] ;2008年当选为辽宁省首届攀登学者;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2020年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 。 彭孝军主要从事精细化工领域功能分子结构设计、清洁制造工艺的研究 。

查看详情

王同华

大连理工大学

王同华,男,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市优秀专家。 担任“膜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膜学会理事;膜工业协会工程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及特种分离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活性炭测试分析与应用研究分会委员;美国化学会和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会员;国家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及国家项目(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及省部级项目评审专家;JAC, JMS, IECR,Carbon,SPT, green chemistry CHEMSUSCHEM,“催化学报” 无机材料学报” “ 材料研究学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新型炭材料”“化学通报”“化工学报”“化工进展”“化学进展”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的审稿人。 教育经历 1971.91976.7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无 1982.91985.7 大连工学院煤化工硕士 1978.91982.7 大连工学院有机化工学士 工作经历 2008.12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1998.112008.11 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 1987.101998.11 大连理工大学讲师 1985.91987.9 大连理工大学助教

查看详情

蹇锡高

研究领域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

1946年1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机高分子材料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6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1988.2-1990.12在加拿大McGill大学高分子化学,访问学者,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耐高温特种绝缘材料、涂料、耐高温高效功能膜等领域做出了重大创造性成就和贡献。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火炬计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省市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等30余项。研制成功结构全新的系列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既耐高温又可溶解,解决了传统高聚物不能兼具耐高温和可溶解的技术难题,综合性能优异,成本低,属国际首创、原始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电子电气、石油化工、精密机械、环保等领域。获200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中国专利金奖、2016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在内的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获30项发明专利,2项专利被评为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 12项技术已产业化。

查看详情

王黎

大连理工大学

王黎,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获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目前已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包括学科知名期刊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Biomaterials,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等。

查看详情

修景海

大连理工大学

修景海,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4年4月出生。1987年本科毕业于昆明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精细化工专业,1990年5月于昆明工学院获精细化工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11月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0年6月,加盟到辽宁省化工研究院,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研究,历任辽宁省化工研究院第五研究室副主任、第六研究室主任、华龙精细化工厂技术副厂长。1996年6月,调入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至今一直从事大型仪器分析研究工作。长期从事X-RD分析研究,是理学中国用户协会理事,现已在Microporous and Mesporous 、Materials、Chem. Mater、分子催化等国内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参与编写《精细化学品分析》著作一部。实验技术项目:粉末多晶X射线衍射仪dmax2400升级改造及功能扩展,获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 2006年担任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实验室主任,2008年担任化工学院副院长,负责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及安全管理、本科实验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2010年至2019年担任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副部长,负责学部的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大型仪器平台建设与管理、本科实验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经验。

查看详情

张华

大连理工大学

张华,男,教授,1962年生,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基于现代分析技术的中药等复杂体系研究和精细有机合成及结构、过程和状态表征。在现代仪器分析和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面有二十年多年的工作经历。国家精品课程《分析化学及实验》核心成员和《现代仪器分析》系列本科生课程负责人,主讲《现代分析化学技术》和《现代仪器分析》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5门。获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省部级5项,其中第一获奖人9项;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4部。完成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 研究方向:有机化合物结构波谱分析;天然产物中活性化合物的提取和结构鉴定;环境友好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功能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和性能分析;醇、硫醚等有机化合物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查看详情

蒋景阳

大连理工大学

蒋景阳,1959年12月生,汉族。1978年入大连理工大学学习,1984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00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2003 德国Wuppertal 大学、德国 亚琛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研究工作:1)均相络合催化,环境友好催化, 2)功能性有机物的设计、合成及应用,(含聚乙二醇醚链的功能分子设计与合成,笼烃分子设计与合成)3)二氧化碳促进得有机合成反应,4. 胺基锂催化丙烯腈阴离子聚合反应。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省部基金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及其他省部基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6项。研究结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 有12篇被中、美、德、英、法、荷、意、和匈牙利等国同行在包括“Nature”等具有高影响因子的杂志论文中引用。EI收录9篇。参与撰写专著2册,其中一册为国际专著。获中国发明专利5项。

查看详情

吴迪

大连理工大学

吴迪,1972年4月生,汉族;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博生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在ACMWWW2019、 Knowledge-Based Systems,Soft Computing,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IEEE Access 等重要的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多项,软件著作权多项。曾任2015.1-2018.12 Springer 的SCI期刊“Peer-to-Peer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的 Associate editor(副编辑); 2014.5-2016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大连)2014-2016主席;2015.4-2018.8 中国计算机学会大连分部秘书长,执委。

查看详情

胡浩权

研究领域

化学工艺、能源化工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胡浩权,浙江萧山人,1961年10月生,博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煤化工研究设计所所长。 1982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大连理工大学煤加工过程专业读研究生,1985年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后在职博士学习,于1990年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煤及油页岩转化基础与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多孔材料制备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多次赴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研究和访问。完成包括“973”项目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过国家教委和辽宁省政府及教委科技进步奖。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会议百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列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14、2015和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已培养博士27名、硕士63名,其中1名博士生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目前兼任“燃料化学学报”、”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煤化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等刊物编委。为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专家、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目前主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查看详情
共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