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赛毅

研究领域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系

1998年5月至2003年3月先后任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冶金与材料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参与多项欧共体国际合作项目科研及管理工作,与欧洲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汽车制造公司(宝马、雷诺)以及铝业和钢铁集团(Alcan、Corus)合作,研究汽车车身用板材塑性成形变形机理和织构演变及其对材料成形性的影响,发展了基于材料位错结构和织构的塑性各向异性有限元模拟方法,与P. Van Houtte教授等合作提出了用于模拟多晶材料塑性变形的“高级条块”模型。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任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部研究员,从事剧塑变制备超细晶块体材料的理论与工艺研究,采用中子衍射和晶体塑性理论等手段研究了铜、钢、钛、铍等材料在等通道转角挤压过程中的宏微观变形机理和织构演变及其不均匀性。2006年4月至2009年9月任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2009年10月开始任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升华学者”特聘教授。现为美国金属、矿物及材料学会终身会员以及10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包括金属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cta Materialia论文11篇、Scripta Materialia论文7篇、塑性领域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论文3篇。SCI 他引1600余次。

查看详情

刘春辉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围绕“先进制造的科学原理和组织性能智能调控理论及技术”开展研究:高性能构件精密成形(形性协同制造新工艺技术和装备,多能场制造的科学原理和建模,原位及在线监测); 高性能轻合金制造(材料设计和热加工,疲劳、腐蚀和蠕变等服役性能,现代物理冶金学); 微纳测试,分析和加工(电子显微学方法、技术和理论,原位观测和分析,超高精度电子束加工,负责建设和运营热-力-电原位电镜平台-FIB+TEM+in-situ platform); 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流变制造领域的应用。已经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Acta/Scripta materialia、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JMST、MSEA 、Materials & Design、Ultramicroscop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金属学报、塑性工程学报和电子显微学报等期刊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获批19项国家发明专利,另有10项在审。在国际塑性损伤断裂会议(ICPDF),国际新成形技术大会(ICNFT)、国际铝合金大会(ICAA)、国际显微学大会、先进材料制备加工(Thermec)会议和中国塑性工程年会等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担任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JMST、Scrip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MSEA、MD、MMTA、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和Corrosion science等20多个国际杂志审稿人。

查看详情

刘华山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已承担 “锡基无铅焊料与基材间界面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稀土Y对高强高电导铜合金中第二相粒子沉淀的热力学影响” 、“两种金属间界面反应时中间相形成序列的动力学研究”、“钛合金与纯金属间界面反应的实测与热力学、动力学解析”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与相关企业合作钢铁耐磨材料研究,成功研制了的用于螺纹钢轧制的新型高性能耐磨轧辊,并成功用于多个企业的相关产品生产线。成功制备了常规条件下难变形的Au-20Sn共晶合金箔材(厚20~50um),并实现了与基材Ni(Cu)间瞬时液相TLP焊接,所获焊点使用温度和剪切强度大幅提高。迄今,已在Acta Mater.、J. Mater. Res.、Intermetallics、J. Electr. Mater.、J. Phase Equil.、J. Alloys & Compds.、CALPHAD、Mater. Sci. Eng. A、J. Mater. Sci.等国内外多种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查看详情

刘立斌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加了由冯端院士、师昌绪院士、刘治国教授主编的《材料科学导论》的相图部分的编写。所计算的Al-Cu-RE相图被美国金属协会认定为标准相图推荐给全世界的材料研究者。 构建的镁合金相图热力学数据库被国际相图热力学权威机构瑞典ThermoCalc公司作为标准数据库向全世界推广。结合高通量的实验测量与计算开发了一系列高强高韧钛合金与生物医用合金。开发了钛基合金热力学与动力学数据库,被用于关键钛合金零部件的制造。发明了Sn-Co-Cu无铅焊料,并申请了国际专利。突破了不锈钢表面钝化膜阻碍渗氮过程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在全球率先开发了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氮化工艺,将304不锈钢的抗点蚀性能提高了近一倍。发表文章150多篇,其中ESI论文132篇,SCI他引近2000多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登记软件注册权2项,获得国际论文奖励1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1项。"

查看详情

刘敏

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近年来在光电能源、材料及器件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hemistr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Joul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论文他引>14000次,H-因子为52, 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被 Science Daily, Science News, Phys.org, 福布斯等新闻媒体报道。担任30余个国际主要学术期刊审稿人。申请中国、加拿大日本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20项已经授权。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2011年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

查看详情

刘如铁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从事粉末冶金新材料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遵循理论与实际密切相结合的理念,深入系统研究材料科学中的基础问题和实际应用技术,先后开展过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纵向项目4项、横向项目10余项,累计科研项目合同经费1200余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完成省部级技术鉴定成果3项,获得部级二等奖1项,获得厅级一等奖1项。

查看详情

李丽娅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作为学院老师,主讲《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 依托于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的科学研究平台,根据国家和企业的需求遴选课题,开展新型高端磁性材料和粉末冶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钐钴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及磁学和力学性能的研究。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高性能的钐钴稀土永磁材料,深入研究了材料的磁性能和力学性能与材料成分、制备工艺、胞状组织的显微结构等的相关性,在良好磁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开发了具有高取向性的钐钴稀土永磁材料,该项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钐钴合金的磁能积到大于32MGOe。

查看详情

李瑞迪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李瑞迪,1983年生,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2018“湖湘青年英才”,一直从事金属粉末激光增材制造前沿科学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面上、青年,创新特区等科研项目。第一/通讯作者在Acta Materialia, Scripta Materialia, Metall Mater Trans A等本领域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5篇、热点论文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件。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委员。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查看详情

刘绍军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主持或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课题等在内的纵向和横向课题20余项。已在包括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在内的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s Society、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Ceramics International、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等多个主流材料学与应用物理学期刊的特约审稿人。

查看详情

刘树红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已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60余篇),获国际相图委员会最佳论文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1项,参与撰写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Computational Design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Fundamental and Case Studies》1部,担任刊物Journal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Section B和《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编委。指导博士14人,硕士19人,多人获国家奖学金、中南大学校长创新奖学金等各类校级奖学金、CALPHAD奖学金、STT奖学金。每年拟招生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3人。

查看详情
共1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