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黄晓明
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
广东联通领军人才、鹏城实验室双聘专家、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天线系统产业联盟特聘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专家会员,广州市杰出产业人才,广东省“南粤工匠”,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工作,致力于网络统一和总体效能提升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解决网络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网络架构、无线通信、天线、电磁辐射与干扰等方面有较深入研究,评审鉴定为“国际领先”、“国际先进”项目7项,研发的新产品在行业广泛应用,节约网络投资超过百亿元。获欧美等国授权国际专利3件、国家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13件,形成行业标准1项,发表科研论文26篇,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次(排名第1),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次(2项排名第1);获中国专利银奖1次(排名第1),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1次(排名第2)、银奖1次(排名第1)。
查看详情官科
北京交通大学
官科,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现代通信研究所副所长,宽带移动信息通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德国洪堡基金会外国科学家研究基金、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得者。是欧洲铁路研究联盟(EURNEX)智能移动领域首席研究员、欧洲科学技术合作计划(COST)的管理委员会观察员,在IEEE标准组802.15 TG3d/SC THz(太赫兹通信)中负责信道建模,是太赫兹通信标准IEEE 802.15.3d-2017的信道模型主创人员。现任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委员。
查看详情饶云波
电子科技大学
工学博士,电子科大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科技部/国家基金委项目网评专家,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网评专家,CCF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委秘书长(2020.1-2024.12),CCF YOCSEF 成都副主席(2019.6-2020.6)。 研究方向为图像/视频处理,三维重建,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获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项目,总装预研基金项目等多个国家项目以及华盛顿大学与Microsoft项目和华盛顿大学与台湾ITRI 项目等;同时主持成都铁路局,四川长虹集团等多个横向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70余篇被 SCI/EI检索;申请专利21项;出版中文本科/专科教材10部,出版英文一本[由Springer出版]。同时应邀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等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人。CCF 高级会员、CSIG高级会员,IEEE会员、AG会员、CCF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委委员,CSIG虚拟现实专委委员,CCF多媒体专委委员,CSIG多媒体专委委员。
查看详情周世杰
电子科技大学
IEEE、IEEE 计算机学会、IEEE通信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2004年6月获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同年起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2006.9-2007.4香港大学访问学者,2009.1-2010.1普度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CISCO大学合作计划、国家242计划、华为高校基金及技术合作、电子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等项目多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国家“863”引导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了2004年,2005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项目,承担了2006年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博士学科平台建设“对等计算实验室”科研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目前已在《Journal of Information & Computational Science》、《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等期刊和国际、国内会议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30余篇,第二作者学术论文5篇,第三作者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10篇,ISTP收录12篇。其中,发表RFID相关学术论文5篇。担任Journal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ICA3PP2002、PDCAT2003、ISICS06、ICCCAS06、PAKDD 2007、APWEB 2007 ICCCAS07,系统仿真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和会议的论文评阅人。目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分布式计算、信息安全、射频识别技术(RFID)、复杂系统与网络结构等。►个人简介 周世杰,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028-61830061 邮箱:johnsonzxs@uestc.edu.cn
查看详情韩科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2020年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被引进,担任系统科学学科带头人,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ISSE)所长。获全国铁路青年五四奖章,四川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成都市龙泉英才特聘专家,西南交大“扬华学者”。200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主持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自然基金、中大西洋交通研究中心、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牛顿基金和业界等科研项目近20项,现任成都市经开区(龙泉驿区)大气智能大数据监管中心项目首席科学家。出版专著2部,发表交通和管理领域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交通领域顶级期刊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16篇,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15篇)。WoS数据库中被引900余次,H-因子 18;谷歌学术引用1900余次,H-因子26。在 ISTTT、TRB、TRISTAN 等交通运输领域顶级国际会议做特邀/大会报告70余次。 担任国际期刊 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 领域主编,交通领域顶级期刊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和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编委,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CO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等多个国际期刊和会议的客座编辑,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TRB)特聘委员、国际华人交通协会(COTA)欧洲区主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2016-2019),四川国蓝中天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http://www.glzt.com.cn)。获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TRB)Chan Wui & Yunyin 新星学者称号,国际交通科技年会(CICTP) 最佳论文奖。成果在英国格拉斯哥市和奥地利格拉茨市交管局、英国肯特郡高速路网、纽约-新泽西多机场系统、成都市龙泉驿区等落地应用。科研成果被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上议院(House of Lords)、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中国环境报、成都日报等媒体和机构报道引用。
查看详情吕红霞
西南交通大学
吕红霞,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 :交通运输组织优化、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主持或参与研究的计算机编图系统软件、铁路大型客运站行车调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铁路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10余篇,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开发实际应用系统2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
查看详情刘澜
西南交通大学
1982年考入西南交通大学,1986年毕业留校任教,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6,铁道运输专业)、硕士学位(1994,运输管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03年破格晋升教授,2006年成为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研究领域 :运输自动化与交通控制;智能交通;交通运输信息集成与融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管理。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研2项,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任务课题1项。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专项1项、省部级项目14项、应用开发项目40余项、包括专业应用软件3项;主研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项、应用开发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3项,主持研发的“成都东站集装箱箱号追踪信息网络查询系统”,在集装箱去向追踪的信息技术集成和业务数据图形化方面属国内首创。曾任亚洲开发银行(ADB)技术援助项目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家兼前期专家组长。曾作为绘图子系统负责人主研铁道部重大科技项目——全路首次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工作,并在北京、郑州、济南、成都等铁路局进行应用推广。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总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四川省及成都市公安(交通)科技特聘专家,也是科技部和教育部科技奖励及科技评估、多个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多个省区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建设招投标的评审专家。
查看详情郭孜政
西南交通大学
郭孜政,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轨道交通行车指挥仿真、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优化、轨道交通人因安全与管理。 1999-2009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输专业 本硕博连读;2011-2014 中国科学院 博士后;2014-2016 美国密歇根大学 交通运输研究所 高级访问学者。
查看详情时宏伟
四川大学
1990年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0年4月-2008年2月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第十研究所工作,研究员,历任事业部部长、所副总工程师,一直从事XX识别、数据网络、空管ATM/CNS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多项重点型号工程的研究开发和试验鉴定等工作。 时宏伟教授一直主攻智能多维信息处理与基于模式识别的重构理论和应用研究,其研究领域为可视化模式识别、智能大数据及空管ATM领域,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特征识别重构安全应用、人机交互情景认知、安全大数据分析及空管ATM综合信息处理等。目前已在权威国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负责人已主持重点型号工程项目2项,国家级工程项目3项,主持参与国家省部委科研课题多项。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近年来,先后受聘为国家空管委特聘全国空管专家、科技部“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核心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评审专家、公安部全国SC2/TC100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与浙江省科委科技专项评审专家,现任四川大学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EasyChair管理下的多种国际权威会议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先后多次参加国家空管委战略发展规划制定、科技部科技XX专项、公安部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化和其他部省级科技项目等编制/评审工作。
查看详情吕建成
四川大学
吕建成,2003年3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曾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两年,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研发与管理工作。2006年12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7年3月-2008年6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7月作为引进人才加入四川大学,被特聘为教授,2009年5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至2012年12月已发表学术论文30篇,SCI收录24篇。其中,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发表论文6篇;英文专著一部《Subspace Learning of Neural Networks》(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2011)。申请发明专利多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四项。 主持/主研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港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科技厅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广东省产学研结合项目等多个项目。曾负责多个软件项目的研发工作,有多年的工程项目研发经验。曾担任2006年神经网络国际会议秘书长,2010年MDMKD国际研讨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08年CIS&RAM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受邀为多个国际期刊审稿。 研究领域 :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神经计算及其应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