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贾云健
重庆大学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息通信、移动网络、通信与计算协同等领域研究,兼具学术界、产业界和国际标准组织的丰富科研经历,在4G关键技术、5G网络智能化、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头部企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40余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IEEE VTS优秀青年学者奖、IEICE期刊论文奖、亚太通信大会最佳论文奖等国内外学术科技奖项10余项。
查看详情王汝言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重庆市电子学会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8项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被企业大批量生产,创造产值8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0余篇次;独立编著50万字招标教材1部,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2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获得全国奖40多人次,省部级奖70多人次,指导的学生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次;本人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4项,获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其它荣誉称号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网络理论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多维异构信息融合等。
查看详情周继华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周继华,博士后、研究员,任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重庆市通信与信息系统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复杂环境通信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专用智能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顾问、高级科学家、5G重大产业化项目总监、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 周继华在4G、5G、6G、特种通信等领域有深厚理论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军队、省部级项目50余项,研究突破了通信与网络领域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复杂环境高可靠通信等“卡脖子”难题,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所研无线资源管理多维信道调度技术成果由多名院士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MESH系统指标优于国际同类系统。主持研制了5G轻量核心网、高可靠基站、大功率终端、认知无线电台、时敏交换机、卫星通信设备等体系化高新技术产品20余型,技术指标行业一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了军民两用通信技术进步,广泛装备与应用于应急救援、军事指挥、智慧矿山、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0余项,2021年以第一完成人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入选重庆市长服务专家(重庆市仅三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高层次人才、高新区“金凤凰”杰出人才,入选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并作为代表发言,获重庆卫视《重庆专访》、重庆科技报、西部重庆科学城《对话》等专访。
查看详情李念兵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李念兵,男,1967年8月生,博士后,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巴渝学者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西南师大学报编辑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1997年获重庆大学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重庆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主要从事电化学传感器、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分子光谱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在《Adv.Funct.Mater.》、《Mater. Horiz.》、《Small》、《Nanoscale》、《Chem.Commun.》、《Anal.Chem.》、《J.Phys.Chem.C》、《J.Mater.Chem.》、《Biosens.Bioelectron.》、《Langmuir》、《Corros.Sci.》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150余篇被SCI收录。
查看详情李念兵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李念兵,男,1967年8月生,博士后,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巴渝学者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西南师大学报编辑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1997年获重庆大学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重庆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主要从事电化学传感器、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分子光谱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在《Adv.Funct.Mater.》、《Mater. Horiz.》、《Small》、《Nanoscale》、《Chem.Commun.》、《Anal.Chem.》、《J.Phys.Chem.C》、《J.Mater.Chem.》、《Biosens.Bioelectron.》、《Langmuir》、《Corros.Sci.》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150余篇被SCI收录。
查看详情李志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李志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本科学历,此后一直在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工作。负责及参与了国家“八五”至“十四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参与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石化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研究工作;负责了多项国家有关化工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参考项目——产业政策制定、战略研究、发展规划等的编制;负责了一百多项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大中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的评审及多个化工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主要从事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市场研究、技术方案、项目建议书、预可研、可研等技术咨询工作。
查看详情全学军
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全学军 ,男 ,1963年出生 ,任职于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多相反应与分离工程、环境化工 1993--2001,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1987--1990,重庆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技术开发部,技术开发部,部长(曾任) 重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 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 2012,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9,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查看详情傅敏
重庆工商大学
傅敏,男,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入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聘为副教授,2006年聘为教授。2004-2020年任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现任催化与环境新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兼职副主任,兼任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重庆生态学会副理事长、重庆环境学会常务理事、重庆材料学会理事、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挥发性有机物管理与控制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化学化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教材2部,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RSC Adv》、《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重庆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查看详情刘作华
重庆大学化工系
刘作华,男,博士,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化工系、清华大学化工系、美国犹他大学冶金系做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化工学会混合与搅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等。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1本。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利金奖1项。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百名工程技术高端人才、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产业技术带头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现主要从事化工过程强化、资源环境化工等方面的研究。立足产业实际,开展化工过程强化与节能减排方面的研究,完成多项企业横向项目,研究成果在行业得到应用和推广。
查看详情唐盛伟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第40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硫磷钛资源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无机化工专委会负责人,四川省绿色化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主要从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及新工艺开发、化工分离技术等的领域的研究开发及工程设计工作。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科研项目40余项。对化学反应技术、分离技术、化工过程强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工业应用实践。开发了多项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1)针对烟气脱硝过程开发了尿素水解制氨技术并成功用于国电金堂电厂等100余台大型燃煤机组的烟气脱硝,市场占有率超过80%,创造利润逾亿元。(2)开发了低浓度硫酸制发烟硫酸技术,建立了15万吨/年工业生产装置并成功运行。(3)开发了硫酸分解氯化铵技术,建设并运行了1万吨/年中试装置。至今已经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曾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07年度《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2016年度《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度《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届《全国“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课模设计大赛一等奖》、2014-2015学年度《四川大学学术型社团指导教师鼓励奖》等奖励和荣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