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薛智敏
北京林业大学
薛智敏,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任副教授,2018-2019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大学访问研究。在Chem. Soc. Rev., Chem. Rev., Angew. Chem. Int. Ed., Green Chem., Chem. Eng. J., ChemSusChem., Chem. Commun.,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81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等课题7项。现担任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北京热分析学会理事。参编中文专著1部,英文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2016“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三)、2019“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一等奖空缺)、2020全国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新秀奖”(每三年评选一次)、2021 APCIL(亚太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Outstanding Youth Lecture”等。2020年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 林木生物质是来源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主要由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组成,用绿色且经济的方法实现其三大素的分离以及高值化转化,是国际学术和产业界公认的难题。本人一直针对上述难题进行研究,取得了理论上的创新和产业上的进展。具体创新成果为: 1、系统研究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的稳定性,提出绿色溶剂的评价标准,用于工业上指导合成稳定的绿色溶剂。(Acta Phys.-Chim. Sin., 2018, 34, 904, 被评为2019年优秀论文和高被引论文; Phys. Chem. Chem. Phys., 2018, 20, 8382, 封面和highlight报道,引用125次; Chem. Rev., 2017, 117, 7113, 引用237次。) 2、创制基于生物质来源的γ-戊内酯(GVL)和以生物来源的酸(乳酸、乙酰丙酸等)为氢键供体的低共熔溶剂体系,实现各种来源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高效溶解。比如,多种不同来源的木质素在70 ℃的溶解度可达到47 wt%,是目前已知的最高值;纤维素在所设计低共熔溶剂中50 ℃的溶解度也达到了10.9 wt%(当前文献低共熔溶剂最高值)。首次发现氢键受体中的官能团极大影响溶解度,确定木质素和纤维素遵循不同的溶解机理。这些发现对于设计溶剂实现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高效分离有较强的指导作用(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16, 4, 3864; Green Chem. 2019, 21, 5291; Ind. Eng. Chem. Res. 2019, 58, 51, 23438; Cellulose 2020, 27, 6175)。 3、以天然化合物植酸、天然蒙脱土等为原料构筑催化材料实现果糖脱水形成5-羟甲基糠醛、纤维素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的氢转移生成γ-戊内酯、木质素模型化合物中的C-O键转移氢解等,120 ℃下经6小时苯酚转化率可达100%,环己醇选择性达到95.3%(Catal. Sci. Technol. 2016, 6, 5374; Green Chem. 2018, 20, 4391; Green Chem. 2019, 21, 5449; Catal. Sci. Technol. 2016, 6, 1070; ChemSusChem 2020, 13, 4579)。 4、设计低共熔溶剂(FeCl3与多种生物质衍生醇),可以溶解纤维素,同时作为催化剂在无碱条件下实现纤维素高效选择性转化制备葡萄糖酸,更重要的是产物葡萄糖酸在反应体系中不溶,实现了产物的“自发分离”(Chem. Commun. 2018, 54, 6140)。“产物自分离”的理念被“绿色化学之父”耶鲁大学Anastas教授和Green Chemistry原主编Leitner教授写入绿色化学“新十二原则”(Science, 2020, 367, 397)。这种一锅实现反应物溶解、转化和产物自分离的创新性方法可以省略分离步骤,极大地降低成本,已有公司主动寻求合作,拟将该方法产业化。 本人的研究工作响应国家绿色化、碳中和的战略需求,以及将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在考虑研究的科学价值的同时,致力于实现研究工作的社会经济价值。
查看详情许凤
北京林业大学
许凤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木生物质化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IAWS Fellow),美国化学会会员(ACS),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RSC),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工分会理事,制浆造纸学会会员,第四届国际纸浆与造纸技术会议委员会委员,国际SCI期刊《BioResources》与《Cellulos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编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副主编,中文核心期刊《生物质化学工程》与《林业工程学报》编委。1993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任齐齐哈尔大学轻工与纺织工程学院教授(1993~2007),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访问学者(2008)等职。承担本科生必修课程《植物纤维化学》、《生物质化学》及《植物纤维高值化利用》课程,研究生《高等木材化学》课程,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许凤教授主要从事农林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农林生物质细胞壁超微结构解译、主要组分分离、结构鉴定以及生物基化学品与功能材料转化等。主持包括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件,参加本领域重要的国际会议30余次,做特邀报告7次,大会报告2次,分会报告15次。受邀参编中英文专著6部,主编中文专著1 部,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指导的研究生1人曾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查看详情文甲龙
北京林业大学
主要从事木质素化学和基于生物炼制的生物质高值化研究,包括定量核磁共振技术(多维度高分辨率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和固体核磁技术)在天然高分子结构分析中(尤其是木质素结构定量解析)的应用及技术拓展,木质素分离方法和结构分析,木质纤维预处理化学,木质素改性及其高值化研究。创新性提出了基于残渣木质素的细胞壁原本木质素高效分离新方法,发明了二次球磨酶解木质素(DEL)及弱碱预润胀酶解木质素(SREL)分离新技术并阐明其分离机理,第一次在国际上实现了原本木质素得率达95%以上,SREL和DEL方法的创建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利用建立的木质素结构研究方法,系统阐明了主流预处理过程中的木质素解离机制和结构变化规律。发现木质素中的芳基醚键(C-O)和碳-碳(C-C)键会随着预处理和条件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为预处理体系中的木质素结构单元可控制备和降解奠定基础。在林木生物质木质素固有结构的研究基础上,创建了木质纤维生物质全组分分离新方法,着重探索了基于“木质素优先利用”的生物质预处理和炼制新方法。提出了自水解耦合后续脱木质素的方法分级分离竹材细胞壁主要组分。基于水热预处理耦合后续脱木素(稀碱处理,有机碱和有机酸)可以将竹材生物质细胞壁高效地解构分离为低聚木糖,“易转化”木质素和富含纤维素残渣,分离的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转化为材料和化学品。通过对分离木质素化学反应活性差异性的研究,发现不同来源木质素的结构及活性基团差异较大,不同方法的木质素结构和活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当前的木质素活化改性方法和技术未能对木质素原料进行定量活化及定量配比,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主要原因。基于已有研究进展,构建了高纯度工业木质素的分离纯化方法;发展了工业木质素和预处理木质素有效活性官能团 (31P-NMR)结合2D-HSQC定量表征方法;阐明了木质素碱性介质高效活化机理,为木质素基胶黏剂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从而最终实现了工业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 目前完成/在研的项目十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结题)、面上项目(在研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在研)、北京林业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育项目等。截止目前,在Green Chemistry,Bioresource Technology,Applied Energy等本领域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85篇(第一作者/通讯43篇,其中6篇为ESI高被引论文,第二作者30余篇)。其中,中科院Top一区SCI论文40余篇,论文被SCI期刊他引3500余次, H指数35。受邀参编木质素相关英文专著3部,译著1部,教育部学位办研究生推荐教材1本,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件,授权5件。担任本领域十余种知名SCI期刊审稿人,曾获得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梁希青年论文奖、美国化学会会员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入选2020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2021年度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其中做报告20余次。社会服务方面,任林草局木质素高值化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兼职多家企业的技术顾问。
查看详情漆楚生
北京林业大学
担任北京林业大学木质复合材料教研室主任、中建北林木结构设计中心主任、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导师团成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木材及复合材料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主要从事工程木质复合材料、木结构建筑材料和设计、木塑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 主持研发了系列高性能环保工程木质复合材料,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9项,部分技术在多个企业进行了推广和应用。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教师团队建成了2栋轻型木结构示范建筑,先后参与蟹岛7层木结构办公楼、东莞3层木结构幼儿园、河北农村旧房改造等木结构项目的论证和设计,在木结构建筑领域具有影响力。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林业科学技术项目、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以及企业横向等十余项项目。近五年共发表30多篇SCI论文,主编专著1部,主编“轻型木结构建筑工程与实践”等国家林业与草原局规划教材2部,获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 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教学成果奖A类、第六届梁希青年论文奖三等奖、第五届梁希青年论文奖二等奖、北京林业大学家琪云龙青年教师奖、北京林业大学十佳班主任等奖项和称号。
查看详情彭锋
研究领域
林产化学加工学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彭锋,男,博士,博士生导师。2004年本科毕业,2007年硕士毕业,2010年博士毕业。博士毕业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农林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研究,在生物细胞壁组分分离、半纤维素分级纯化及转化为材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持/完成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企业委托项目等20余项。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it、J Mater Chem A、Biotechnol Adv、Green Chem、Compos Sci Technol、Chem Eng J、Biomacromolecules等期刊发表论文82篇,其中英文论文62(一区31篇,二区11篇),被他人引用46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370余次;被邀参与编写英文专著6部、中文专著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
查看详情李明飞
北京林业大学
博导,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林草科技创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支持。现兼任林木生物质清洁分离及转化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主要从事生物质燃料及化学品、植物组分清洁分离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8)、二等奖(排名第3)。担任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美国SCI 期刊)的编委,兼任Green Chemistry等期刊审稿人。
查看详情蒋建新
研究领域
生物化学工程,生物能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工系
蒋建新,男,江苏人,1969年6月生,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1991年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2003年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分别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9-2010年国家公派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林产化学与工业、林业工程学报等杂志编委。 兼任教育部林业生物质材料与能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林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特色木本多糖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国家民委林产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树木提取物利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林化分会常务理事、材料科学分会常务委员等。 主要从事树木提取物及精细化学品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48引进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林业局科技重点项目和各类横向项目等30余项。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梁希林业科技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余项。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30篇,出版专著4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1件,技术成果转化12项,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项。主要标志性成果如下。 (1)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2,2011年); (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2010年)、中国林业工业著名人物志(2019年); (3)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19年); (4)主编《功能多糖胶开发与应用》、《生物质化学分析技术》、《木糖型生物质炼制原理与技术》等专著; (5)主持制订国家标准《皂荚多糖胶》、行业标准《野皂荚多糖胶》、《皂荚皂苷》、《无患子皂苷》、《塔拉多糖胶》、《日化用羟丙基皂荚多糖胶》等; (6)主持完成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年)、国际合作科技专项(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年、2016年、2013年、2010年)、国家948引进项目(2010年)和国家林业局科技重点项目(2016年); (7)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1年,排名第1)、全国商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年,排名第1;2019年,排名第1); (8)完成专利技术成果转让12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和认定16项。
查看详情何正斌
北京林业大学
何正斌,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木材节能热加工和家具智能制造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横向推广等科研项目5项,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6项,主持教改项目8项。先后在《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和《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责任作者的SCI收录论文35篇(一/二区11篇)。申请发明专利32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23项,转让1项。主编/副主编《木材干燥理论》和《家具数字化加工技术》等著作及教材4部。曾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5项。 现任木(竹)材节能热加工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和中国林学会家具与集成家居分会理事。积极投身科技成果转化,曾到山东、内蒙古和广东等地的企业进行木材节能干燥及家具智能制造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技术服务,使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查看详情陈瑶
北京林业大学
陈瑶,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职于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系,主要从事木材功能性改良,生物质材料综合利用等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6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留学美国农业部林务局林产品研究所;2012年6月-2013年10月,美国农业部林务局林产品研究所博士后,获得美国农业部林务局颁发的科研贡献奖。2013年11月至今,就职于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已主持或参加各级科研课题15项,近年来主持的主要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择优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技支持专项计划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林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项目及横向课题等。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科研专著1部;参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
查看详情边静
北京林业大学
边静,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林生物质组分高值化利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等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共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H指数28,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2100余次。参编英文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5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第六届梁希青年论文三等奖。担任ChemSusChem,Bioresource Technology,Biomacromolecule, Carbohydrate Polymers等多种SCI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通讯评审专家。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