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兰司
南京理工大学
兰司现为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江苏省杰青。现为中国金属学会非晶合金分会委员,江苏省材料学会、物理学会委员,担任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委员会委员、日本中子源 J-PARC 函评专家,《Rare Metals》、《稀有金属》和《金属学报》青年编委。 2014年10月-至今,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纳米研究所 格莱特非晶与纳米晶研究组; 2012年11月-2014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员; 2014年3月-2014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员。 2009年8月-2012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博士; 2007年9月-2009年6月,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硕士; 2021年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 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2021年担任《金属学报》杂志首届青年编委 2021年担任《Rare Metals》、《稀有金属》杂志青年编委 2020年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8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C类项目资助 2018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工程 2018年结构材料国际会议优秀报告奖 2017年8月,担任Gordon Research Seminars (GRS) of Neutron Scattering(高登研讨会中子散射分会)主席 2017年7月,中国材料大会-“杰出青年科学家”(EON科技、非晶与高熵合金) 2017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卓越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2015年9月,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计划 2013年9月,牛津大学与卢瑟福实验室散裂中子源ISIS合办的中子散射学校研究提议大赛冠军 2012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奖学金
查看详情冯涛
兰州理工大学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毕业。新加坡管理大学信息安全实验室访问学者,新加坡管理大学-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智慧城市实验室博士后, 2007年获研究员资格,2010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曾任兰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中心副主任、网络与信息安全学科组组长、计算机系副主任、挂职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2015),兰州Yocsef主席(2015-2016)。现任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学科带头人,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院长,兰州CCF副主席(2015-2017)。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密码学学会会员。曾获甘肃省“第九届(2002)高校教师成才奖”,兰州理工大学“三育人”、“优秀共产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等称号。 目前主要从事密码学基础理论、安全中间件设计与实现、安全通信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化控制系统安全检测和评估、网络空间系统漏洞扫描与渗透、网络空间应用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实现、网络空间系统隐私保护等。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甘肃省自然基金及其他纵向、企业横向开发项目等近30项。其中主持国家基金2项,参与国家基金5项,主持省级项目3项,参与省级项目2项,在研横向项目2项。研究成果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甘肃省电子计算机办公室优秀成果二等奖等二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查看详情冯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育经历 [1].1997.9 -- 200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大学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2].2002.9 -- 2009.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系统工程 博士研究生毕业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2009.8 -- 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在岗 [2].2016.3 -- 2017.3 香港城市大学 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 访问学者
查看详情冯双
东南大学
发表的学术论文: 1.Feng S, Jiang, P, Wu X. Suppression of Power System Forced Oscillations Based on PSS with Proportional-resonant Controller[J].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 2016. doi: 10.1002/etep.2328 (SCI收录源刊已在线刊出) 2.Jiang P, Feng S, Wu X. Robust Design Method for Power Oscillation Damping Controller of STATCOM Based on Residue and TLS‐ESPRIT[J].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 2014, 24(10): 1385-1400. (SCI收录:000343970100002) 3.Wu X, Feng S, Jiang P, et al. An SSR Multichannel Damping Control Scheme for TCSC Considering Multiple Operating Conditions[J].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 2016, 26(12): 2759–2773 (SCI收录:000393838000015) 4.冯双, 蒋平, 吴熙,等.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性质频域判别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9):2357-2365. (EI收录:20162202445260) 5.冯双, 蒋平, 吴熙. 抑制共振机理低频振荡的PSS设计方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6, 44(7):1-6. (核心期刊) 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 1.冯双, 蒋平, 吴熙, 郭浩. 一种发电机组中汽轮机输出机械功率控制方法, CN104201953A[P]. 2014.(授权) 2.冯双, 蒋平, 雷家兴. 一种静止同步补偿装置, CN104538977A[P]. 2015. 3.冯双, 蒋平, 雷家兴. 一种无需电解电容的静止同步补偿装置, CN104578111A[P]. 2015. (授权) 4.蒋平, 冯双, 吴熙. 准比例谐振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实现方法, CN104167748A[P]. 2014.(授权) 5.蒋平, 冯双, 吴熙, 范子恺. 一种基于E-STATCOM的强迫振荡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05576673A[P]. 2016.
查看详情冯鸣
南开大学
2006年在南开大学获光学博士学位,2004年留校工作,现为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固体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和光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重点实验室项目等,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军科委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等相关研究项目多项,对固体激光器构建、稀土掺杂连续和短脉冲激光器、波导中的拉曼散射、超连续谱形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
查看详情冯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主要研究方向: 1.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土地生态; 2.土地政策、土地经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3.环境经济学、生态补偿、自然资源资产核算。 教育背景: 2010.9-2016.7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硕博连读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其中2013.8-2015.8TheOhioStateUniversity,Departmentof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andDevelopmentEconomics联合培养博士生 2003.9-2007.8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本科 社会任职: 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经济分会委员 联系方式: zhefeng@cugb.edu.cn
查看详情冯丽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教师,副教授,供用电技术专业负责人,辽宁电机工程学会会员,参与完成专业建设项目、科研课题、科学规划课题等进10项,完成12篇论文的撰写发表(其中3篇文章是SCI期刊),完成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近年来主要从事供用电技术相关教学工作。
查看详情冯豪
柳工
冯豪,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才、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字仿真技术总监。主要从事工程机械整机系统仿真、疲劳耐久等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成果已广泛用于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叉车等产品。曾主持和参与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工信部项目、3项广西技术创新项目;并在“基于不确定因素动态设计理论的挖掘机结构轻量化研究项目” 中担任项目负责人。曾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柳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发明专利4项;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2篇。
查看详情关杨
四川美术学院
关杨,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建筑学博士学位。从事健康照明研究与山地城市夜景设计实践十余年。累计参与光环境设计相关的纵向课题十余项,其中有两项国家级课题分别担任第二、第四主研,发表论文近二十篇,目前主持省部级纵向课题五项、校级课题两项。参与城乡夜景设计的横向课题十余项,参与地方性规范《重庆市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导则》及中国照明学会团标《中小学教室健康照明设计规范》的编制研究工作。
查看详情关桥
研究领域
工程
北京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所
关桥(1935.07.02- )航空制造工程焊接专家。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鲍曼高等工学院,1963年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航空焊接/连接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国际焊接学会(IIW )副主席。航空航天工程板壳结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新技术的发明人。揭示了主动控制焊接瞬态应力与变形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突破了板壳焊接变形“不可避免”的传统认识,解决了影响飞行器板壳结构安全与可靠性的焊接变形难题。长期从事航空制造工程中特种焊接科学研究工作,是我国航空焊接专业学科发展的带头人。主持并指导了一系列开拓性航空特种焊接技术项目的预先研究与工程应用开发;研制了相应的装备,对航空宇航制造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领导组建了国防科技发展急需的专业重点实验室和专业研究方向:“高能束流(电子束、激光束、等离子体)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航空焊接/连接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技术”专业研究方向和实验室,“中国搅拌摩擦焊接中心”等。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一项,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专利多项。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