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张礼和
北京大学
男,1937 年出生,1958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有机化学教研室助教。1964-1967 年在药学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王序教授。1981-1983 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199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核酸化学、细胞内信使分子的化学生物学研究、 抗肿瘤及抗病毒药物研究。张礼和院士长期致力于核酸化学和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270 多篇,获中国专利5 项。系统深入的研究了细胞内的信使分子cADPR 和cAMP 的化学和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并发现8-氯腺苷是作用于信号传导系统的毒性低、能诱导分化肿瘤细胞的新抗癌剂;在酶性核酸切割核酸链的机理、人工修饰的寡核苷酸的性质及其对核酸的识别作用以及各类核苷、核苷酸及其缀合物的抗肿瘤、抗病毒活性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主任(1999-200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药学学科召集人(1998-2008),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1998-2006)。IUPAC, Organic & BiomolecularChemistry 委员会委员(Titular Member, 2006-2009),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FRSC),亚洲药化学会主席(1998-1999)。现兼任Eur. J. Med. Chem.杂志副主编,《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主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Org. Biomol. Chem.、ChemMedChem、Med. Res. Rev.、Curr. Top. Med. Chem.等杂志编委。1988 年获日本大谷科研奖;1990 年获日本Hoshi University 名誉博士学位,1991 年获保罗•杨森-吴阶平医学药学奖,1992 年获美国密苏里-堪薩斯大学Edgar-Snow Professorship,1993 年获国际药联(FIP)Colorcon 奖,1996 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 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0 年获国际药联(FIP)千禧年药学家奖,2002 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 年被聘为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授,2009 年获亚洲药学会Nagai-Hisamitsu 杰出贡献奖,2012 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民教师,2013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 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蔡元培奖等。
查看详情孙咸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男,汉族,江苏赣榆人,曾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药品安全总监、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第二十四届、二十五届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专业特长:药品监管政策研究。
查看详情程卯生
研究领域
制药工程,药理学
沈阳药科大学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致力于药物化学的创新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与结构改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及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与发现等。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部、省、市级科技项目40余项,与企业开展了30余个药物的合作研发。发表国内外论文400余篇,获得中、美、欧等发明专利授权32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6个、四类新药证书2个。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查看详情王爱国
中国药学会
男,1965年3月出生,汉族,河北沧州人,药学专业,副主任药师。现任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期从事学会管理工作,熟悉精通学会各项业务、了解医药行业产业政策,为医药行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查看详情陈芬儿
江西师范大学
男,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1988年获得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硕士学位后进入武汉化工学院制药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年担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1999年获得四川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7月,受聘为郑州大学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精细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技术及工程化研究。发明了氯霉胺类催化剂及配套高立体定向催化醇解技术,在国际上建成了维生素H催化生产新工艺;发明了脂环烃芳香化类的清洁技术,建成了全球产量最大双氯灭痛类系列原料药生产新工艺;建成了均相自催化重排为关键技术洛索洛芬、酮洛芬等原料药通用生产工艺;开发了一系列聚合物氧氮丙啶氧化剂及配套环内酯立体定向氧化技术,建成了世界第一条喜树碱类原料药化学全合成生产线。
查看详情丁锦希
研究领域
卫生信息管理学
中国药科大学医药知识产权研究所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执业律师(兼职),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自2015年以来,共主持10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医疗保障局9项、国务院医改办6项、国家人社部5项、国家卫健委9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 2篇,CSSCI 27篇。其研究方向涵盖医保管理与医药市场准入、药物经济学评价与医药知识产权等领域。
查看详情吴晶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天津大学药学院药物经济学专业,教授。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药学会青年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药物经济学学会(ISPOR)北京分会秘书。
查看详情史录文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药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评估专家、卫生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组专家等。
查看详情张抒扬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院长、教授。擅长领域:1、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综合管理与防治,寻求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2、严格掌握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的指征。3、各种心肌病和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与个性化的合理治疗。4、心血管系统以及全身疾病导致的复杂疑难及危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5、罕见病的诊治与多学科团队的遗传检查与咨询。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兼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被保送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北京协和医院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方圻教授和金兰教授,1991年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自1986年起,在协和医院内科和心脏内科经过严格规范培训,先后担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200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和教授。 1995年-1999年在美国做心脏科临床博士后研究,被美国指导老师国际著名的介入心脏病学家Dr.Ramee评价为“未来最有前途的心脏病学专家之一”。回国后历任心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2015年起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2019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享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中华医学会“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和“卓越建树奖”荣誉称号,被“好大夫网站”评为“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曾获北京市医德标兵称号。 作为主要研究者承担和参与了国家多项研究课题,目前是国家十三五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罕见病队列研究”项目的首席专家。作为一名跨学科的临床医学、临床药理和慢病管理专家,组织领导并参与了30余项国际和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目前已经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主编/译专著9部。 社会兼职有:世界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并在该学会心力衰竭学组任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罕见病分会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罕见病诊疗保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国罕见病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卫生健康委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查看详情丁劲松
研究领域
药学
中南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
丁劲松,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药物新制剂及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湘雅药学院药剂学系主任,长沙晶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长沙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