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董大明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董大明, 1983年生,辽宁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红外与激光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和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精通光电系统设计、光电检测技术、传感器设计与研制。以红外与激光光谱学为理论,开展土壤、水质、气体等农业环境要素精细化监测方法研究。2013年以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40余项。在上述机理研究基础上开展仪器化实现方法研究,研制了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原理样机30余种,经转化用于农业环境监测,有效提高了生产率和生态安全水平。先后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高创计划、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并于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是农业工程领域首位获资助者;入选农业部首届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2015年、2017年、2018年三次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分别排名第2、排名第1、排名第4),获得第二十届茅以升青年科技奖。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优秀青年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研制了包括土壤养分传感器、畜禽舍有害气体高精度监测系统、水体多参数传感器、水质寻污机器鱼等核心技术产品。
查看详情吴华瑞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吴华瑞,男,1975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心副主任,大数据智能部(数字乡村部)主任,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首席专家、农业部农业信息软硬件产品质量检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科技部数字乡村领域技术预测专家组长、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院“农业智能系统”、“农业信息化标准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授权发明专利34项、软著193项,发表论文280多篇(SCI 18篇、EI 120篇),合著出版著作5部,研究成果在我国28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查看详情陈立平
研究领域
农艺学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陈立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农业航空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软硬件产品质量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小麦体系智能管理与精准作业岗位专家。主要从事精准农业理论方法和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7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件、澳大利亚专利4件;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4件;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青年北京学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赵春江
研究领域
农业工程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赵春江,农业信息化专家。河北省保定市人。199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精准农业学会ISPA中国首席代表,曾任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担任《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等编委。 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农业信息化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在农业专家系统、精准农业、农业物联网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家农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节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建了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专家和80多名研究生,促进了我国农业信息学科发展。先后获得重要科研成果1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主持完成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中国863电脑农业”获2003年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2004年入选“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