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于治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197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96-2000年华北工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0-2003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4月到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技术与市场信息研究所工作,从事冶金信息调研分析工作,研究重点为型钢、棒线材等长材领域。2006年担任冶金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负责中国冶金信息网专业数据库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同时负责全院网络系统升级改造和运行维护,2010年起全面负责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冶金分馆工作,并利用《冶金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项目》着力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将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冶金分馆丰富馆藏资源在全行业共建共享。2007年以来一直兼任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副秘书长、秘书长,《中国冶金文摘》杂志副主编、主编。 近几年主要负责的项目有: 1)2008-2011年主持负责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有色、稀土专业服务平台项目。 2)2009年8-12月,参与工信部《国外原材料工业兼并重组研究》课题。 3)2009年3月-2010年12月,主持并负责国资委《冶金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项目》的申报、方案设计及2010年项目的实施,着重负责软件开发和信息内容部分,通过国资委和院专家组验收。 4)2010年4月至今,主持并负责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汉语主题词表》工程技术版冶金部分项目。
查看详情茅益明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从业经历 2007.05~至今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办公室信息中心 主任 负责企业改革办公室及信息中心工作,涉及企业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信息情报,负责为集团公司领导提供信息服务、决策支持、政策研究、改革调研等工作。 2008.09~2007.05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室 信息部主任 从事信息咨询与服务,承担科技立项查新、政策研究、战略规划等咨询服务,曾负责完成科技部新材料发展规划、冶金科技发展规划等项目任务。 专业领域研究或工作成就 著作:袖珍世界钢号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冶金网络资源指南 论文:汽车双相钢组织与性能关系 专利情报资源的利用 中国钢铁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研究等 项目:冶金工业“九五”规划 国家新材料战略规划 国资委: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战略规划等
查看详情袁林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参加工作至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主持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耐火材料多项科技攻关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和“十一五”“863”项目水泥窑用环境友好碱性耐火材料的研制,课题编号:2002AA335070;无铬碱性砖耐高温材料的万吨级规模制备,课题编号:2004AA33G120;水泥窑用长寿命多功能系列不定形耐火材料的研究,课题编号:2007AA03Z528;国际合作项目低维超微孔绝热耐火材料的联合开发,课题编号:2010DFB50350.同时主持了科技部院所发展项目熔铸耐火材料专用设备程控电弧炉的研制,项目编号:NCSTE-2007-JKZX-266;提高熔铸41#AZS技术质量及产品合格率的研究,项目编号2008EG132258;耐热冲击熔铸薄壁构件和熔铸格子砖的研制,项目编号2009EG132253;水泥窑短流程窑炉特种耐高温材料的研究,项目编号:2008EG132259;获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查看详情于凯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专长:信息分析、文献管理、技术咨询、报刊出版 成果: 《国外轧钢新技术跟踪调研报告》 《GB11264--11266轻轨及配件国家标准》 《2001年世界钢铁工业年评》 《国外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钢材消费强度的研究及其对策建议》 《世界钢铁工业兼并重组态势分析及其反并购对策研究》 《国外钢铁工业能耗指标评价体系及其对策建议》 《“十一五”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评估报告》 《印度钢铁工业深度研究报告》
查看详情薛群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兼高温陶瓷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理事、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建材行业协会副会长、西安市消防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金属学会耐火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温结构陶瓷理论与应用、资源循环工程技术。 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六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4项,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主持在研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厅局级及横向项目多项;主持完成了耐火材料厂工艺设计3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10余篇。近5年主持完成、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校面上、重点教改项目6项,编著出版《耐火材料厂工艺设计概论》、《耐火材料》等2部。2001年获校德标兵、2010年获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2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技术开发一等奖和“济南泉城学者”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王守业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守业,教授级高工,1981—1985年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毕业二十多年来,主要从事耐火纤维和不定形耐火材料的研究以及科研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历任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新材所副所长、科技处处长、科技质量部部长、院长助理兼科技质量部部长、副院长,同时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国家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产品分会主任,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秘书长,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和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先后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省级一、二、三等奖和市级科技进步奖十五项次,获国家级新产品一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和重要学术科研报告约二十篇,编著专著一部,作为科研主管成功申报了国家耐火材料示范工程项目和多个科研及产业化项目。曾被冶金部科技司授予“冶金科研院所十佳优秀青年”;1995年获中国硅酸盐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1996年被洛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洛阳市“拔尖人才”称号;1996、2001当选为洛阳市第七、八届党代会代表;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
查看详情李亚伟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中国硅酸盐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硅酸盐学会耐火材料分会会长、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国际耐火材料研究与教育联盟(FIRE)成员、《耐火材料》、China's Refractories(英文版)、Refractories Worldforum编委。 专业领域: 耐火材料与高技术陶瓷 工作成就: 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以及厂协合作项目50余项,在非氧化物、含碳耐火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影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28项,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 、EI和ISTP三大索引收录48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查看详情李红霞
研究领域
陶瓷材料
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日本岗山陶瓷研究所研究员。现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南省杰出创新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主任委员,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ISO/TC33主席,美国陶瓷学会会员,英国耐火材料工程师学会会员。先后主持和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2项,其中,国家863专题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示范工程1项、国家“九·五”攻关1项、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2项、商务部出口产品研发专项1项等。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受理专利12项。累计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2部。所领导的“功能耐火材料团队” 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两项科研成果已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加了2006~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中耐火材料发展规划的编写工作,负责组织编写了国家耐火材料“十一·五”发展规划。
查看详情孙彦广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孙彦广1984年合肥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年中科院自动化所获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工作,历任室主任、事业部部长、院工程师,现任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冶金自动化分会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青委会主任委员,国际自控联合会矿山和冶金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研发人员先后承担了12项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科研项目。在复杂生产过程智能控制技术、流程工业制造执行系统、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与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本,申报发明专利10项(已获4项授权),荣获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研究开发的冶金电炉智能控制系统、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等产品和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产业化,在宝钢、首钢、本钢、沙钢等近30家钢铁企业取得了成功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查看详情杜斌
研究领域
电子与通信技术
宝钢研究院自动化研究所
1982年毕业于江苏大学并留校任教。1994年获得法国工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就一直在宝钢从事冶金自动化过程控制、生产计划优化、商务预测与工程决策支持方面的研发工作。1998年开发出我国第一个成套的工业过程控制模型,2003年后研究生产管理优化与决策系统。其成果均实现可靠的工业应用,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替代引进起了示范作用。当选上海市科技领军人物、获得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国资委系统优秀党员和上海市劳模。具体工作有 :1. 在我国率先研制了成套炼钢转炉、RH、精炼炉等过程控制模型,并全面替代引进,应用于宝钢内外30多个大型炼钢炉,累计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该技术成果被评为上海市2003年科技进步一等奖。2. 国际冶金自动化前沿技术——生产计划优化系统的研发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主要技术成果覆盖整个钢铁供应链,多个系统投入应用,创造可观经济效益,使宝钢在该领域超过国际上著名钢企。获2012年度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名(待批)。3. 成功地解决了宝钢基于钢种的集约模型的技术难点,该模型在宝钢分公司厚板生产线投入运行后,经确认年经济效益930万元。4. 开发出我国第一个通用人工智能自动建模软件,该软件可自动生成模型代码,成功应用于各类控制与决策问题。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