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保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电化学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电化学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专利/奖励:发明专利150多项(90余项已授权);曾荣获厦门市科技重大贡献奖、第20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主要成果及贡献:在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体系设计和工程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性创新成果。

查看详情

李从刚

研究领域

医学影像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男,博士,研究员。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化学系与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生物化学专业博士。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Chapel Hill)化学系博士后。2011年4月任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同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论文/专利/奖励:无。主要成果及贡献:长期从事生物磁共振波谱的方法与应用研究,率先在国内利用核磁共振开展了活细胞中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

查看详情

李群生

研究领域

化学分离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李群生,8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获硕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被聘为全国化肥-甲醇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塔器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氯碱工业协会聚氯乙烯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主要研究传质与分离领域的精馏、吸收、超临界萃取、连续结晶等方向,完成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7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均为第一获奖人);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8项,其中获得授权5项。研究成果在全国几十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进行了1000多项成功应用,累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达30余亿元;推广应用后节省超过800万吨蒸汽和大量冷却水;减少化学物料排放5万余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推广应用后节省超过八百万吨蒸汽和大量冷却水;减少化学物料排放五万余吨,减轻了环境污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查看详情

李效玉

北京化工大学

主要研究领域 1、 乳液聚合、分散聚合、水分散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 2、 水性涂料、水性黏合剂,以及特种涂料和黏合剂的合成与性能, 3、 纳米材料、纳米复合的制备与性能, 4、 特种橡胶合成与加工 5、功能材料如:阻尼聚合物材料、导电聚合物材料、发光及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查看详情

华炜

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华炜,女,汉族,1955年4月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石油化工专家,教授级高工。长期致力于石油化工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中国石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她组织开发、实施的多项技术成果,在燕山石化率先实现工业化后又在全国得到多次推广应用,在我国汽、柴油质量升级、乙烯原料优化、石油化工系统节水减排、合成橡胶技术开发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多名。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申请专利43件。为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获得第五届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

查看详情

郑裕国

研究领域

制药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

郑裕国于1983年从浙江工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1989年获得浙江工学院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浙江工业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0年担任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2010年至2015年担任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2015年担任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查看详情

任其龙

研究领域

制药工程

浙江大学

2016年:任其龙(1959-),男,教授,通讯联系人.E-任其龙,1959年1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化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 [7] 。 任其龙于1978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2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2年至1993年在日本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3年至2009年担任浙江大学制药工程研究所所长;2009年至2014年担任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系主任;2014年至2017年担任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2014年担任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8年担任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谭天伟

研究领域

生物能,生物材料,生物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2016年:谭天伟,北京化工大学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2】于颖,北京化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2015年:谭天伟,生物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93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校长.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研究,在脂肪酶及酶催化合成化学品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实现了有机合成用脂肪酶的生产和酶工业催化的应用;建立了基于标志代谢物控制的发酵放大新方法,并用于酵母发酵产品的工业生产;开发了发酵废菌丝体综合利用工业化应用新工艺.先后获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EI收录200多篇.获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亚洲青年生物技术杰出贡献奖(YABEC award)等.国家教学名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2014年:谭天伟(1964-),男,博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校长.长期致力于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
2013年:谭天伟(1964-),男,博士,教授,通讯联系人,twtan@mail.buct.edu.cn.
2012年:通信作者:谭天伟,男,1964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男,1964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1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亚洲青年生物化工学会授予的杰出贡献奖(YABEC Award)、BASF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创新奖;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50多篇,EI收录200余篇。
2011年:谭天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工、生物催化、生物材料等.
2010年:谭天伟,教授,博导;E-mail:twtan@mail.buct.edu.cn 通讯作者
2009年:谭天伟,教授,twtan@mail.buct.edu.cn;
2008年:通讯作者:谭天伟,男,1964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工程和酶工程
2007年:谭天伟,通讯作者:Tel:(010)64416691,E-mail:twtan@mail.buct.edu.cn.
2006年:谭天伟,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05年:谭天伟 Corresponding author.Tel:86-10-64416691; E-mail:twtan@ mail.buct.edu.cn
2000年:谭天伟,男,35岁,博士,教授,生物化工业

查看详情
共1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