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祥

天津中医药大学

李天祥,男,中药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师。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和生药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要担任了《土壤学》、《药用植物生态学》、《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中药鉴定学》等教学工作。现担任“世界中联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理事、“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专家成员、全国中药材基地共建联盟专家成员、中药材GAP认证专家成员,全国中药资源管理人材,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副主任委员,天津中药饮片重点实验室专家成员等。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15项,论文30多篇,并获2014年度天津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一、科研 1、主持项目: (1)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梭梭固沙生态环境建立的“阿拉善肉苁 蓉”规范化培育体系(GAP)研究,(NK20150168:400万,2015.1-2018.1) (2)科技服务项目,天津引种中药材规范化培育的系统研究(HX2015-23:90万,2015.1-2018.1) (3)科技服务项目,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精标饮片组分权重比整体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研究(70万,2016.6日-2018.5) (4)技术负责人,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天津中药资源普查及开发的基础研究(10ZCZDSY12400:200万元,2010.10-2013.09)。 (5)合同编号: 生多调查(环):天津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天津试点( 30万元,2013.6-2015.6年)。 (6)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香加皮及原植物各药用部位中活性成分累积规律的研究,(10JCYBJC14900,10万元,2010-2013年)。 (7)国2016年公卫专项,中药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建设项目(40万,2016-2018)。 (8)天津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天津蓟县野生丹参优质种质资源评价及其良种选育与推广种植的研究(60万元 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 2、参与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肠道微生态介导的香加皮、三七配伍减毒机理及其PK-PD关联性研究 (2017042,60万元 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 第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5-羟色胺转运体活性增强的中药甘松中抗抑郁成分的发现研究(2017004,17万元 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 第3; (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碟脉灵注射液”(2011ZX09401-305-42,68.6万,2011-2012年),第5; (4)(“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半蒌贝蔹及攻乌”配伍关系与毒效表征的基础研究”(2011CB505302,343万元,2011-2015年), 第8; 二、荣誉与成果奖 (1)主持:2014年主持项目“天津中药资源普查及数据库的建设”荣获天津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成果编号:2014JB-1-014-D1。 (2)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碟脉灵注射液” 吉林省科学技术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第10; (3)于2014年荣获“校优秀教师” 三、著作 (1)主编,《天津本草彩色图典》,天津科技出版社,ISBN 978-7-5308-8533-8; 2014、4 (2)主编了《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天津卷》,北京科技出版社,ISBN978-7-5714-1065,,2010.10 (3)第一副主编,《中国药典中药材及饮片彩色图鉴》,共6卷,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377-4782-0,2015.3 (4)编委,《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ISBN 978-7-5132-1593-0,2013、10, 四、社会兼职 (1)现担任《世界中联中药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理事。 (2)《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专家。 (3)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专家成员。 (4)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5)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6)全国中药资源管理人才 (7)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8)中药资源学分会常务委员 (9)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中药鉴定学术分会委员

查看详情

沙长安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通用飞机

查看详情

周凯旋

中国民航局

民用航空

查看详情

张新国

清华大学

复杂系统与工程

查看详情

赵振业

研究领域

金属材料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赵振业,1937年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姚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理事。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40多年来一直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应用基础理论、合金设计和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主持并为主完成“300M钢应用研究”,创新发展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思路,设计长寿命起落架等总体技术方案,提出“无应力集中”抗疲劳观点,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并获得抗疲劳微观机理,创新和集成创新抗疲劳和氢脆应用技术体系和先进工艺技术。用于300M钢制造歼8Ⅱ飞机主起落架,疲劳寿命达到6000h(其中包括增载30%后1000h)不破断。远超过飞机3000h规定寿命和国外5000h最高规定寿命。创造性地解决了困扰先进飞机设计、使用几十年的超高强度钢起落架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问题,实现了长寿命起落架重大工程目标和技术跨越发展。服役14年来无故障并已实现工程化生产,广泛应用于10种先进型号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系统研究二次硬化、超细化等强韧化机理,合金设计获中温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不锈钢等5项发明,开拓航空超高强度钢新领域,为合金体系发展和多项重大航空工程做出突出贡献。

查看详情

孙志岩

中国航发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

第九届 中国航空学会

查看详情

孙勇军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水面飞行器、浮空飞行器和通用飞机研发

查看详情

张庆茂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航空复合材料

查看详情

李玉龙

研究领域

金属基复合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李玉龙 教授,男,1961年6月生,博士,博士生导师,第三批“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5年4月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以双边合作培养博士生身份赴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学习,1992年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选拔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教授,1996年至2000年分别为美国约翰·霍布金森大学博士后、副研究科学家。

查看详情

焦宗夏

研究领域

控制科学与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航空学会机电分会主任,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工程学会流控分会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30多年从事飞行器液动控制与装备研究,系统的建立了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控制方法,突破飞机高效刹车、液压系统控制、电液负载模拟器等关键技术,实现跨代发展并批量装备。研究成果应用于10余种飞机型号和40余种导弹型号重大工程,覆盖航空航天主战装备。获国家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发表SCI/EI论文326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出版专著2本。

查看详情
共1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