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芬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学科带头人,省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兼任省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中药材组组长,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山东中药材协会种养殖专委会主任,省金银花行业协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中药生态农业研究及科技推广工作等。承担各类项目2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选育中药材品种5个;组织制订省地方标准24项、省中药材农业主推技术3项;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三区人才”和省科技企业特派员等称号。"

查看详情

韩金龙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主要科研业绩:主持省科技厅园区提升工程、省自然基金、鲁渝合作项目等5项,参与科技部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良种工程等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的“桔梗品种选育及规范化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和“桔梗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山东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制定省地方标准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3项。在核农学报、中国农学通报、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山东农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查看详情

单成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单成钢,博士,研究员,山东农科院农产品研究所药用植物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栽培与土壤肥料岗位专家,省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省金银花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委员会主任委员,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特产分会委员,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被聘为山东省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济宁医学院、东营职业学院、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丹参、西洋参、金银花等中药材育种、栽培技术研究,获国家金桥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审定品种5个,认定标准9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长期深入基层,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培训和推广工作,以中药农业推动乡村振兴,负责文登、蒙阴、沂南等多个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其中蒙阴丹参规范化生产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

查看详情

尤升波

山东省农科院 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近年来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获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一项,获山东省发明创业一等奖一项,获山东省发明专利二等奖一项,授权发明专利十二项,申请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目前主要从事:①保健和药用功能微生态制剂研究与开发;②新型农业微生物制品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③功能性农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查看详情

李维江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兼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棉花分团成员兼联络员,山东省棉花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棉花栽培技术创新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编著出版《棉花种子学》、《轻简化植棉》等著作5部;获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审定棉花新品种2个。

查看详情

高霞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山东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食用菌分团成员,青岛农业大学特聘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食用菌技术推广、行业管理和相关课题研究。先后参与山东省政府有关全省食用菌发展的重大规划多项,组织或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省农业重大技术创新等项目10余项,组织举办了近20次全国、全省食用菌会议、培训。 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10余项成果奖励,组织完成省级地方标准近30项,获得专利10项,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被SCI收录6篇;主编或参编《中国食用菌产业科学与发展》等著作10余部。主笔起草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复实施;主笔起草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参与起草了《山东省蔬菜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和《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扶持规划》(食用菌部分);参与了《全国食用菌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论证修改。

查看详情

马良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参加工作以来,编制起草《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山东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评审管理办法》(鲁水政字〔2016〕10号)等法规文件等,编制《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山东省规划》(2013-2017年)、泰沂山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莱芜市栖龙湾、安丘市柘山、新泰市百合园等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济南市中区兴隆片区规划与强渗漏带保护咨询研究等工作。在山东省首次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2005年,鲁皖成品油管道工程山东段),主持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调水工程等重大工程水土保持监测5项;主持完成鲁南高速铁路日照至曲阜段、菏日复线铁路新增二线、西气东输山东段、华能白杨河电厂、莱芜电厂、济宁霄云煤矿等重大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验收30余项;主持编写国家级与省级能源、交通、水利、矿产、化工等各行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0余项。

查看详情

赵术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在Plant Biotechnology、Plant Physiology、BMC Genomics、BMC Plant Biology、PLOS One、Development Genes and Evolutio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SCI 论文近30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10余篇,SCI论文7篇。参编著作1部。承担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博士基金、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以及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其中2项为第一发明人。作为主要完成人有2个花生品种通过安徽省鉴定。作为主要成员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院科技进步奖3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人。2017年被聘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分别于2014和2018年获得“院青年英才”称号2项。

查看详情

李新国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长期致力于作物抗逆生理及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在明确非生物逆境胁迫对光合作用伤害位点的基础上,阐明了Ca2+信号途径调控花生能量耗散等光保护机制的机理,解析了Ca2+信号途径与激素信号途径共同调控花生荚果发育的分子机制,构建了Ca2+信号途径调控花生非生物逆境抗性和产量形成的理论;建立了土壤Ca2+活化技术与钙肥调控技术,与史丹利公司联合研发了系列花生专用肥并大面积推广应用;Ca2+信号调控理论与钙肥调控技术是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核心内容,实现了基础研究成果的落地,为深入推进花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促进了山东省乃至我国花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三位)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位)各1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35篇,总影响因子104;参编著作5部,其中1部为第二位主编;参与省级标准及规程14个,农业行业标准9个;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12项,其中第一位发明专利3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0项,其中第一位2项;软件著作权(第一位)20项。

查看详情

李国卫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李国卫,博士,研究员,山东省农科院院青年拔尖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学博士学位。2008年-2014年,先后以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工作于法国国立农业研究所(INRA)和法国科学院(CNRS)。目前,主要从事花生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花生高产优质与抗逆的分子机理研究、花生高产理想株型研究与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参与中-法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良种工程等研究项目。在《Nature Cell Biology》、《Plant Physiology》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查看详情
共4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