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发布时间: 2024-11-07 12:44:22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针对广泛应用的装配式钢结构节点与连接设计理论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支撑下,经产、学、研深度融合,研发了新型模块化结构体系及其连接方法、研发了新型节点和连接技术,包括新型抗震连接节点、新型套筒连接装配式节点、转动型摩擦阻尼器等,。针对这些新型结构体系及连接,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提出了静力、地震、长期荷载等作用下的结构分析方法,建立了静力、抗震等设计理论。项目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强,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超过大量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研发了新型模块化结构体系及其连接方法模块化,提出套筒连接新方法,引领了我国装配式模块化结构的发展,创建了半刚性结构体系设计方法,提出了半刚性节点设计新理论;研发了钢框架结构抗震连接节点设计理论和方法,揭示了转动摩擦阻尼器减震机理和设计方法。研究成果被授权发明专利 23 项,出版学术专著 3 部,发表学术论文 200篇 (其中 SCI/EI 期刊论文 60 余篇)。研究成果被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8)、国家行业标准《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规程》(T/CECS 507-2018)、国家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国家行业标准《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技术规程》(T/CECS 506-2018)采用,为我国钢结构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建筑市场具有广阔前景。
为响应国家政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获得高校、院所、建筑企业等在科学研
究、技术开发、工程转化、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大力推广与应用。此外,相较于
发达国家,我国钢结构建筑在整体中的占比相对较低,装配式钢结构具有较
大市场潜力和广阔前景。同时,消能减震技术逐渐成为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36
手段和新兴技术,在建筑领域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青岛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青岛”命名的多科性理工大学,其 前身源自 1931 年青岛礼贤中学土木科,1952 年正式建校后,一直 扎根青岛,追随青岛城市发展的脚步成长,并得到了青岛市委、市 政府在政策、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土木建筑、机械制 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多学科 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山东 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 程中心、省部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部级创新 平台 44 个。
本技术研发完成的装配式消能减震钢结构体系,一方面
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易于拼装,轻质高强,节能环保,具有设计标准
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等显著特点,可以降低生产制作成本,减少施工
周期,降低时间成本,节约经费预算,相关研究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大量工程
中得到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本技术基于旋转
摩擦概念,研发出建筑用转动摩擦阻尼器,具有造价低、构造简单、减震明
显、性能稳定、易于制造和维护等特点,具有良好品质和经济效益,易于市场
推广。综上,本技术项目在较大程度上攻克了国内相关领域产品在设计、生
产和技术方面的瓶颈,为实现相关应用领域的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发挥着积
极推动作用,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应用推广前景
技术转让 技术合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