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获得颗粒大小可控、且粒度分布范围窄的纳米材料制备新技术,成功地应用溶胶——凝胶法、螯合均匀沉淀软化学法、化学还原法及CO2超临界干燥法等技术以及它们的组合性制备纳米粉体的新技术,已成功制备出SiO2、Al2O3、ZrO2、TiO2、ZnO、MgO、SnO2、过渡金属氧化物、镧系稀土氧化物、BaTiO3、SrBaTiO3、钇铝石榴石等十余类纳米粉体,实现了中试生产。所开发的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平台性的高新纳米制备技术,不同种类的纳米粉体已应用于水性涂料,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已成功制备出SiO2、Al2O3、ZrO2、TiO2、ZnO、MgO、SnO2、过渡金属氧化物、镧系稀土氧化物、BaTiO3、SrBaTiO3、钇铝石榴石等十余类纳米粉体,实现了中试生产。实现了颗粒大小:5~30nm纯度:>99.9%的技术指标
纳米材料,由于纳米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从而导致纳米微粒的热、磁、光、电、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不同于常规粉末材料,这使得它在信息、通讯、微电子、生物化工、环境、医药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超临界结晶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容易操作以及制备纳米材料覆盖面广的优点,极有潜力进行工业放大的研究和规模化推广应用。涉及到医药、生物工程、环保、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纳米陶瓷等诸多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和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单位;六十年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应用-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材料学科特色创新体系;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类(排名前10%),进入“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一流学科群重点建设行列;材料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24‰(2018年11月)。与兄弟学院共建有“化学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碳纤维领域唯一的“碳纤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 “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天然高分子医用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以及“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高分子科学教学”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先进碳材料及特种高分子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先进功能弹性体材料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中英科技桥先进材料研究院。
基于获得颗粒大小可控、且粒度分布范围窄的纳米材料制备新技术,所开发的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平台性的高新纳米制备技术,不同种类的纳米粉体已应用于水性涂料,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