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半夏厚朴汤制备工艺及物质基础研究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3-11-28 16:32:20
开展了经典名方开发关键技术——半夏厚朴汤提取工艺及物质基础研究,半夏厚朴汤关键信息考证、物质基准的制备及评价、制备工艺及全方化学成分表征已基本完成。实现指标:申请专利1项;发表论文1篇;培养研究人才3名。
半夏厚朴汤又名厚朴汤、四七汤和大七气汤,最早记载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后世医家常沿用此方或加减使用,经检索古籍文献分析发现,半夏厚朴汤在处方名称、药味组成、用法用量上有变化,处方功效主治以行气解郁、降逆化痰为主,用于治疗痰气凝结所致的梅核气。现代临床常通过加减或联合化学药物改善胃肠功能、慢性咽炎、咽喉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结节、抑郁症等疾病,目前已经收录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具有很大开发价值。通过调研文献发现对半夏厚朴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缺少对全方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和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本项目旨在对半夏厚朴汤全方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并开展制备工艺研究,为经典名方开发提供指导。
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然而,在中成药国际市场上日韩两国占有较大份额,尤其是日本汉方药通过我国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以及其他典籍制作汉方制剂。相较于国外,我国中成药开发较为缓慢,在国家不断出台有利于经典名方开发的政策背景下,本项目开展的半夏厚朴汤制备工艺及物质基础研究,可应用于关键信息考证、物质基准工艺开发、现代提取工艺开发、全方化学成分表征、质量标志物筛选等经典名方开发中多种关键环节。
按照解决该项成果技术问题所作贡献大小排序,介绍内容包括不限于姓名、职称、领域地位、研发业绩、团队分工等。李文龙,2004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07年硕士毕业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海洋化学硕士学位;2011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获药物分析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先后在浙江大学药学院、Duquesne University、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10月调入天津中医药大学工作,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文龙课题组长期从事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研究,目前课题组正以NIR及其他光谱为主要技术手段,针对煎煮、渗漉、萃取、膜分离等中药分离工艺,以及混料、制粒、压片、包衣等中药制剂单元操作的过程分析技术进行深入、持续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申报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课题3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青年奖各1次。参与编写《中药制药工艺学》、《近红外光谱实战宝典》、等专著、教材5部。目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药工程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担任《分析测试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草药》等10余种期刊编委、青年编委及国内外40余种期刊审稿专家。王龙,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进行中药制剂分析和经典名方开发相关研究,累积发表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汤瑜晨,20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进行经典名方开发和药材质量评价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
为了研发该成果已投入科技研发经费50万元,目前已申请专利1项;发表论文1篇;培养研究人才3名。针对尚需完善的标准颗粒制备研究以及药效评价研究,预期需要再投入经费10万元以及10个月的研究时间。该成果预期可促使“经典名方”向“经典产品”转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服务能力。
本成果可适用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可提供半夏厚朴汤物质基准制备工艺、提取工艺等技术内容并进行技术转让,对尚需完善的研究内容,期望建立积极灵活的技术合作,合作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成果共享、市场收益分成及知识产权共有等。预计10万元的资金需求,包括研发、论文发表等方面预算。期望合作方共同制定可量化的目标,明确达成目标的时间表和评估标准,以便及时调整战略方向或资源配置,能够共同投入充足的研发资源,以确保项目能够持续创新、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