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膜覆盖堆肥技术常见的处理工艺为使用翻堆机混料,然后用铲车将混合后的物料转移到发酵区,使用人工覆膜,后期也由人工揭膜,再次翻抛等工序,但是容易使大量有害气体逸散,在耗时耗力耗能的同时,给环保也带来了危害。目前通过对预处理过程系统研究,研发出“CAC膜覆盖”堆肥技术,解决传统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前处理污染较严重,后续翻堆、覆膜等操作耗时长、工序多、操作过程造成大气污染等问题,进而优化发酵方式,保证了堆肥的发酵效果。
产品优势:环保无臭、投资少、运行成本低、适应性能强、有效消减抗生素、重金属钝化。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中试鉴定,项目样机稳定、完善、性能合格、纳米膜新材料功能性符合预估,可以用于工业化生产;整个技术消化、吸收,推广国外先进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是很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
发酵原辅料:原料包含鸡粪、猪粪、鸭粪、牛粪、羊粪、湿垃圾、厨余垃圾、城市污泥等;辅料包含秸秆、菌渣、稻壳、中药渣、醋渣、玉米芯、木屑、刨花、谷壳、酱油糟、木薯渣等有机物料。
能源消耗:主要靠生物菌发酵,吨处理耗电仅为2 Kw.h/t。
污染物排放情况: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经CAC膜式堆肥高温好氧发酵之后,氨、硫化氢、臭气浓度等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1)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畜禽粪污、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经CAC膜式堆肥系统发酵后产生初级农家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复合化肥施用,减少农户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施用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有机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经济作物产量和品质,在满足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也给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确实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2)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牧业精准扶贫
通过科技示范,引导农户自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加速生态种养殖,扩大覆盖率,提高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将产业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服务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并与龙头农业企业建立利益联接机制,促进产业发展,有力地促进农民从事生态种养殖的生产和销售的高效高值,增加相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让“三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3)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技术、产品的实施,将有效减少畜禽粪污排放、减轻养殖气味污染,从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使农村生活成本降低,农民生活水平提升,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转变生产方式
技术、产品的施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农业生产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转变,可有效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当地农业技术水平。
公司研发团队领导人马瑞强为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博士后、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七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业创新人才”,近五年来一直从事畜禽废弃物高温好氧堆肥方面的研究。
技术顾问董红敏研究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联盟秘书长、国家畜禽粪便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的学科带头人,多项科研成果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2014-201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等国家政策和重大行动采用,为我国畜禽粪便污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技术顾问林敏研究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0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截止至2020年,企业增加值15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500万元。通过CAC膜式堆肥技术,生产业务的产品产量24万吨,工作量能源单耗2Kw.h/t,能源消耗总量48×104Kw.h;而使用市面上常规槽式好氧发酵技术,工作量能源单耗40Kw.h/t,节能率95%。
希望将此技术与企业合作,解决各类畜禽粪污、秸秆、尾菜、市政污泥、园林垃圾、中药渣等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