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湖南优异红茶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

湖南优异红茶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

成果类型:: 新品种,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1-22 10:32:16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梁超杰 | 2023-11-22 10:32:16

限800个汉字) 项目围绕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家底不清、适制红茶品种缺乏的问题突出等问题,开展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优质红茶新品种选育:1、系统调查和收集了湖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探明了湖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建成了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圃,制定了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与保护规范。2、挖掘适制红茶特色茶树群体5个、生化成分优异资源13份,选育适制红茶新品系8个。3、从江华苦茶资源中选育了‘湘红3号’和‘湘茶研4号’2个高香、优质红茶新品种,探明了品种香气和滋味化学基础。

创新点一:系统调查、收集和保护了湖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探明了湖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和主要类型,建成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圃,制定了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与保护技术标准。创新点二:系统评价茶树种质资源,挖掘适制红茶特色茶树群体5个、挖掘生化成分特异和优良资源13份,选育适制红茶新品系8个,为适制红茶品种选育提供了资源基础。创新点三:从江华苦茶资源中选育了‘湘红3号’和‘湘茶研4号’2个优质红茶新品种,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加工红茶品质优异,甜香浓郁、滋味鲜醇甘爽,已成为湖南省红茶产业主推良种。

1)系统调查和收集保护了一批茶树种质资源

系统调查和收集茶树种质资源440份,基本摸清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范围:东经109.176821°114.005865°,北纬24.943720°29.819774°,最东达桂东县,最西达新晃县,最南达宜章县,最北达石门县;海拔31.331469.00 m,最低为湘阴县,最高为城步县;抢救性收集了一批濒危野生茶树种质资源。

2)制定了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等规范

制定了《茶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技术规范》、《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技术规范》和《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与管理规范》等3个规范,为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提供了系统技术支撑。依据该规范,指导了郴州市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等建设了茶树种质资源圃2个,指导了郴州、邵阳、永州等地实施了茶树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同时,该规范作为湖南省2021年启动的第二轮全省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茶树)的技术指南。

3)茶树新品种‘湘红3号’和‘湘茶研4号’

‘湘红3号’和‘湘茶研4号’加工红茶品质优异,甜香浓郁、滋味鲜醇甘爽;品种产量高,在国家茶树品种区试中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江华、吉首、茶陵、宁乡等主产茶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累计示范推广4400余亩,新增经济效益3488.4万元,带动就业10000余人,在打造“湖南红茶”公用品牌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下属二级机构,始建于1928年,前身为湖南省茶事试验场,1975年正式更名为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12人,其中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22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含在读博士)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黑茶育种岗位专家1人、长沙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人、岗位专家2人。设有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茶树高效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加工与综合利用、茶叶产业经济等四大研究方向。在茶树种质资源收集、茶树育种、良种繁育、茶园生态防控、绿肥研究、机采机制、加工自动化、技术推广、成果转化、黄金茶研究等多个方面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综合实力居全国14个省级茶叶研究所前列。建有国家中小叶茶树种质资源圃(长沙)、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农业农村部湖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湖南省茶树品种与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长沙市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级科研、服务平台9个。拥有实验室500 m2,实验仪器1000多万元。

该项目技术成果有效提升了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意识,带动了城步、江华、汝城等地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保护了一批珍稀茶树种质资源;为国内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共享茶树种质资源,促进了茶学研究;‘湘红3号’和‘湘茶研4号’在我省江华、吉首、茶陵、宁乡等主产茶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累计示范推广4400余亩,新增产值3488.4万元,带动就业10000余人,丰富红茶适制品种,提升了湖南省红茶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有效支撑了“湖南红茶”公用品牌坚实。该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合作,茶苗购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