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制造业大规模应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成果类型:: 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1-14 11:02:58
围绕“轻量化复合材料在制造业大规模应用,提升制造业科技水平与竞争力”,课题组及200多名研究生,30多年持之以恒,啃硬骨头,坐冷板凳,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并与产业紧密结合,攻克一系列难题,实现一批产业化。与微创集团合作,率先实现微创介入中空纤维管囊国产化,全球每8秒有1用户;与澳盛科技合作,攻克风电复材制造关键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碳纤维用户;与国新汽车、澳盛复材、华渔传动、上汽、东风、一汽、广汽等合作,攻克碳纤维零部件高效低成本制造关键技术,实现碳纤维在多个量产车型应用;在973等支持下,攻克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率先实现国产化,有效防范“卡脖子”,并进一步攻克规模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建立示范线,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正在建设万吨基地。
持之以恒的研究:该课题组及其研究生在轻量化复合材料领域已经坚持研究超过30年,通过啃硬骨头和坐冷板凳的努力,注重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攻克难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专业知识。产学研结合:课题组与产业紧密结合,与微创集团合作率先实现微创介入中空纤维管囊国产化,实现了大规模应用,每8秒就有一个用户。与澳盛科技合作攻克风电复材制造关键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并成为全球最大碳纤维用户。与国新汽车、澳盛复材、华渔传动、上汽、东风、一汽、广汽等企业合作攻克碳纤维零部件高效低成本制造关键技术,实现碳纤维在多个量产车型上的应用。国内领先地位:在973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攻克了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率先实现了国内化。这有助于有效防范"卡脖子"现象,提高国内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规模化生产能力:课题组正在建设万吨基地,致力于进一步攻克规模化关键技术与装备,通过建立示范线、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这将为轻量化复合材料在制造业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更多机会,并促进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航空航天:轻量化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其高强度和低重量的特性,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飞机和航天器的结构件、机翼、螺旋桨、舱壁等部件,以提高飞行性能和燃油效率。
汽车工业:为了减轻汽车的重量并提高燃油效率,轻量化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被用于制作车身结构、车身板件、底盘部件等,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刚性和节能性能。
能源领域:在能源领域,轻量化复合材料被用于风力发电机翼、太阳能面板、燃气轮机叶片等部件的制造。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可以提高能源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建筑与基础设施:轻量化复合材料在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被用于制作桥梁、管道、地板、梁柱等结构件,以提高其强度、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运动器材:轻量化复合材料在运动器材制造中广泛应用,如高尔夫球杆、自行车框架、滑雪板、网球拍等。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和优秀的振动吸收性能,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操控性。
医疗器械:在医疗领域,轻量化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和植入物,如人工关节、牙科修复材料、支架等。这些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的优势,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余木火,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973首席科学家、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东华大学轻质结构复合材料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增强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研教学工作。曾主持教育部创新团队、NSFC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863课题、上海市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等各级课题22项,发表论文207篇,参编著作1部,申报发明专利104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1. 碳纤维在制造业规模应用,年产值片材40亿、叶片30亿、量产车型零部件3亿,澳盛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碳纤维用户;为推动推动中国碳纤维产业快速发展( 2020年3.6万吨,正在建设20万吨)做出贡献微;
2. 微创医疗中空纤维管囊国产化,年产值10亿,助力集团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全球8秒有一个用户,为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做出贡献;
3. 对位芳纶国产化,防范卡脖子,对位纸蜂窝用于大型无人机;规模化示范线,年产值8亿,为中国芳纶大规模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技术咨询,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现商业化和市场化。这可以为课题组和研究生提供经济回报,并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希望通过技术咨询方式,与相关企业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商业化。希望能够找到对成果感兴趣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