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MC121
成果类型:: 新品种
发布时间: 2023-11-08 17:24:45
MC121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主选育的玉米品种,于2018年通过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和京津冀三省市审定,具有早熟优质、耐密抗倒、耐干旱节水、籽粒脱水快、宜机收等突出特点。通过发明并集成运用多项生物育种技术,创制出高抗锈病MC121,可实现免疫型高抗锈病;选育出非转基因抗除草剂MC121可高抗咪唑豆科除草剂,适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MC121近年来在大面积生产示范中表现出良好的丰产稳产性和早熟抗逆性,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成长型品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将早熟性好、自身产量高、籽粒脱水速快的 X 系进行聚合改良,创制了自交系京72464。对抗病性好,适应性广、配合力高的黄改群种质进行聚合改良,创制了自交系京2416。利用成功创制京科968、京农科728等系列优良玉米品种的“X群 ×黄改群”杂优模式进行组配。 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耐密抗倒、耐干旱节水、籽粒脱水快、宜机收等突出特点。在不良气候(如高温、阴雨寡照)与环境(如干旱、瘠薄地块)下,具有良好的抗病、抗逆与稳产丰产特性,符合我国高产高效、绿色优质品种发展方向。
本项目采用“高大严”与同群优系聚合技术,以及常规育种与DH加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可应用于创制优新种质,强化育种遗传基础、分子育种技术等前沿性公益性研究,将加快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新品种,满足玉米生产加工多元化需求。MC121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成长型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东华北春玉米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区综合表现突出,具有早熟耐密、绿色机收等优良特性,推广应用势头强劲,有望进一步成为主导品种。
当前育种研发团队有41人,高级职称15人,博士9人,硕士8人。团队采用常规育种、DH系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移基因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开展普通玉米、青贮玉米与鲜食玉米育种研究。入选全国农业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团队、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等。该团队分工明确。团队负责人进行统筹规划,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在玉米种质创新、自交系选育、育种新技术研发、新品种组配,多环境测试、科企合作、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专人负责。通过筛选利用优秀本土与外源种质,采用“高大严”与同群优系聚合技术对目标性状进行定向改良,利用DH育种技术提升选系效率,优化创新利用杂优模式进行新品种选育。
已选育并通过审定玉米新品种260多个,其中国审品种120多个。其中,京科968已成为我国单年度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三大玉米品种之一,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京农科728是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机收籽粒品种、京津冀三省市协同推广的机收抗旱品种,累计推广超过1000万亩;京科糯2000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鲜食玉米品种,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农科玉368等甜加糯、高叶酸营养强化型鲜食玉米品种,继续引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京科青贮516等系列青贮玉米品种,在调结构、粮改饲中成为主导品种。
该品种已由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龙耘种业有限公司、安徽丰大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农种业股份公司、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林集团张掖金象种业有限公司等7家骨干种子企业建立了产业化开发联合体,已累计推广300多万亩,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为加快优良国审玉米新品种MC121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玉米研究所积极探索科企合作新模式,通过创建“1+N”科企联合体、技术转让等多种科企合作方式进行品种开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让“科研单位创造价值,企业扩大价值,农民收获价值。实现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三链融合,为科企合作和我国种业创新发展树立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