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茶树新品种甘露1号

茶树新品种甘露1号

成果类型:: 新品种

发布时间: 2023-11-03 16:00:31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梁超杰 | 2023-11-03 16:00:31

甘露1号原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后山。2008-2021年间,参照《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暂行)》进行品比试验、区域适应性试验和生产性试种等多点观测,确定其性状稳定。2022年完成农业农村部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茶树(2022)510037。甘露1号属于灌木型,中叶类,芽特早,发芽整齐,芽形肥大,新梢黄绿色,易断易采摘。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品种,该品种春季萌芽期比对照早3~6d,开采期一般为2月下旬,一芽二叶盛采期在3月下旬。一芽三叶长8.6cm,一芽三叶百芽重93.22g,超过对照品种(61.95g)50.09%,鲜叶亩产量(484.15-517.31kg)比对照品种亩产量高22.13%-28.60%;生长势强,一般3年可成园,适宜机械化采摘。该品种内含物成分均衡,茶多酚含量21.70%、咖啡碱含量4.10%、水浸出物含量50.40%、儿茶素含量14.27%、氨基酸含量4.20%,适制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茶类。甘露1号适制绿茶,适宜于绿茶茶区推广种植。田间调查表明,甘露1号具有较强的抗螨、抗蚜、抗小绿叶蝉等病虫害能力,茶园常规管理条件下,无明显病害发生。

甘露1号是“优质”、“高产芽型”、“绿茶适制性强”的茶树新品种。春季萌芽特早,芽头肥壮重实,生长势强,年产量约484.15-517.31千克/亩,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相比,单产比当地大田平均水平增产22.13%-28.60%。该品种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50.40%)、茶多酚(21.70%)、咖啡碱(4.10%)、儿茶素(14.27%)等含量及儿茶素品质指数均优于对照,有较好绿茶适制性。甘露1号具有较强的抗螨、抗蚜、抗小绿叶蝉等病虫害能力。茶园常规管理条件下,无明显病害发生。甘露1号抗茶炭疽病、茶饼病与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宜在西南茶区及相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推广。

1号适宜在西南茶区及相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推广,尤其适合芽茶产区大力推广应用。根据目前的推广示范结果显示,该品种具备较强的耐湿、耐旱、耐寒性,且在弱酸偏中性土壤中有较强的适应性。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团队有在职在岗科技人员10余人,长期从事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栽培及绿色防控,以及茶叶加工与装备、生物化学与健康、产品质量评价与检验检测、综合利用与新产品开发等研究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目前,团队收集和创制茶树种质资源500余份,主持或主研选育茶树新品种16个,主持或指导开发茶叶新产品30多个;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研制技术规程(标准)或主推技术11项;在核心学术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茶树氮磷钾营养生理》《中国名茶蒙顶甘露》等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解决了多项川茶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在四川千亿茶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引领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甘露1号是特早生茶树新品种,开采期较早,春茶单芽类型鲜叶增收约150/亩;通过茶树新品种甘露1号及其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茶园相关投入品(化肥与农药)减少,节约生产成本约70/亩;同时采用芽茶+机采”的生产模式,提高了夏秋季茶鲜叶的下树率,增加了茶叶的产量,增产增收明显。

1号茶树新品种应用推广前景广阔,可以采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成果转化应用。